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65191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7 练古代诗歌鉴赏(一)答案1、(1)本诗首联即紧扣题目,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情。 (2 分)(2)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 (1 分) “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 分) “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 (1 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 (1 分) (如答“直抒胸臆”也可)(3)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1 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1 分) ,渴望与朋友在京城相聚(1 分) ,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奈等复杂的情感(1 分)

2、 。2、(1)视听结合。 (1 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 (2 分)(2)农民修整桑枝;(1 分)察看泉水通路;(1 分)燕归旧梁;(1 分)主人看新历。 (1 分)(3)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 (1 分)因而惋惜、惆怅, (1 分)表达对漂泊者的同情。 (1 分)3、(1)借代。 (1 分)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 分)(2) “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3)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

3、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4、(1)比拟(拟人) 。 (1 分)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1 分)(2) “谩” ,空空、徒然;词人慨叹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4 分。每点 1 分)(3)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 (2 分)此词气度恢宏,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格。 (2 分)5、(1)化用了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用以强化别后浓重的思念之情。 (典故、作用各 1 分。 )(2)借典型意象“梧桐、西风、淡月、归雁”渲染凄冷孤寂的气氛;视觉、听觉描写的巧妙结合,以声衬静;(在写景手法

4、上,如果写成用疑问句或者虚实结合也可以) (每点 2 分)(3) “频”:“频频”之意,说明词人经常从好梦中惊醒,因为时令正值“深秋”:西风的骤起,月色的惨白,高楼的雁叫无不触发词人心中的愁思。 (2 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流逝的时光无情,别后的思念深重。这一个词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人处在思念中的痛彻心扉。 (2 分)6、(1)苏词的“明日黄花蝶也愁”因“万事到头都是梦”引出,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今日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表现了苏轼的旷达情怀。 (2 分)张曲的“蝶愁来明日黄花”因“人老去西风白发”而引起

5、。作者感叹时光流逝之快,人生易老,有“倦客思家”的感怀。(2 分)(2) “破帽多情却恋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 分)以“破帽” “多情恋头”表明重九天气“冷飕飕”的特点,形象而又风趣。 (2 分)(3)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 (1 分)表现了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思念故乡的情怀,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2 分) 7、(1)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 (答对 1 层给 2 分,答对 2 层给 3 分。仅对诗句加以解说而未加概括的不给分。 )(2) “寒” ,

6、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 “啮” ,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 (生动描摹形象,1 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写出内容,1 分。比拟,也可写成“拟人” 。 )(3)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 (看似未指责、谴责做法、寄予同情三层意思,各 1 分。 )8、(1) “笑”字运用非常巧妙。 (1 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黄花以人的情感。 (1 分)黄花笑关山客在家人团聚齐登高的重阳日却独自在异乡登高,此句从黄花的视角

7、看关山客,反映了他一种无可奈何远涉关山离乡在外的孤寂心情,以“轻松”笔调巧妙地写思乡怀亲之情。(2 分) (2)这首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2 分)前两句先是以细腻的描写点出了重阳节的景象,“细雨” 、 “阴云” 、 “寒塘” 、 “夕阳” 、 “飞阁” ,境界迷茫却不尽孤寂;(1 分)后两句写异乡登高满目黄花,让人生出淡淡的乡愁,至此景与情交融为一体。(1 分)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戴叔伦)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王之涣)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李白) (任意写出与“

8、登高”有关的两句古诗即可得 2 分)9、(1)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 、 “愁”的情感;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每点 1 分。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3 分)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每点 1 分。 )(3)答案一:“犹”字好。 (1 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1 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而“空”字没有

9、这样的效果。 (2 分) 答案二:“空”字好。 (1 分)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1 分) “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而“犹”字没有这样的效果。 (2 分)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明确认可的用字,给 1 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 1 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 2 分。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10、(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2)别来与长忆;钓鱼竿

10、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 (每点 1 分)(3)a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每点 2 分)(意译:经常回忆起西湖的景色,那时每天都爬上高楼,凭栏向远处眺望,三三两两的钓鱼船,停在湖面上。岛屿上的秋景分外秀丽。在开满芦花的芦苇荡里传来隐约的笛声,被突然惊起的白色鸟排成行掠水飞过。自从离开那里闲来没事就整理我的钓

11、鱼竿,准备到那云水寒处钓鱼。)11、(1) “山一程,水一程”以时间线索,写了行军的过程,队伍走过了北地山山水水。更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1 分) “风一更,雪一更” 。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自是思乡之情尤为浓郁。 (1 分)另外“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 (1 分)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1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2)以千计的帐篷,伴着以千计的灯,成了灯的海洋,灯光相互照应,远远望去,十分的宏伟壮观。这灯光是漆黑夜幕的反衬下所独有的壮观场景。 (1 分)而这壮观场景独为军营所有,所以这句可

12、以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 分)同时这句在结构上可使上、下阕之间自然转换。 (1 分)也使作者既渴望建功立业又心怀故园这两种矛盾心情结合为一体。 (1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3)答案一:此句写出作者经过白天跋山涉水的漫长旅程,旷野宿营,夜深不能寐,走出营房,只见上千营帐都亮着过夜的灯火,远接天边(1 分) ,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壮阔中透露出苍凉、孤寂(1 分) ,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1 分) 。而“大漠” 、 “长河”的雄浑、壮阔正是与“孤烟” 、 “落日”的苍凉、孤寂融为一体。因此,它们意境接近。 (1 分)答案二:(意境描述与上相同,1 分) “夜深千帐灯” ,重在通过壮阔的景象(1 分)写思乡之苦,此情深挚婉丽(1 分) ,较“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充满张力的内涵,则相对纤细、单薄(1 分) 。12、(1)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 (2 分)(2)李清照的醉花阴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分)花孤寂憔悴,人的情状更不如花(1 分) ;欧阳修的蝶恋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 (1 分)含蓄地传递内心的难言之叹惜(1 分) 。(3)开头先怜秋(1 分) ,继而怜菊, (1 分)再到人的自怜(“自羞” ) (1 分) ,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 ) (1 分) 。层层深入表达了自叹自惜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