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6511630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选修第一节 地质灾害(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解读 简述地震 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地质灾害 1 了解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 2 简述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3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 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4 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及学会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求生技能 学习目标 地质灾害是指岩石圈中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在我国 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震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火山爆发等 其中除地震 火山爆发等灾害外 其他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 地震灾害 1 地震概述 1 定义 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主要是地壳

2、运动等地质作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的结果 2 地震的结构 3 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重要概念 1 震源 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 2 震中 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 3 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4 震中距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5 等震线 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地震结构示意 2 地震的结构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一般而言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1 震级 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注意 3 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2 烈度 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 一次地震 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来说 震级越大 烈度越大 除此之外 烈度

3、还与震源深度 震中距 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5 12 汶川8 0级大地震烈度分布示意图 2 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 震源深度分类 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2 成因机制分类 构造地震 构造运动 火山地震 火山活动 陷落地震 外力作用 人工诱发地震 人类活动 3 构造地震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 说明 绝大部分地震都是构造地震 形成原因 地壳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使岩石产生变形 变形达到一定程度便发生破裂和错动 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 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使地面发生震动 成为地震 人为原因也可以诱发地震 如水库蓄水 人工爆破等 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 板块内部大的断层活动带为地震多

4、发地区 地震 火山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 呈带状分布 3 构造地震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 3 地震发生过程 地震波及其传播 地震波分为横波 也叫S波 只在固体中传播 和纵波 也叫P波 气 液 固三态均可传播 前者传播较慢 当地震发生时 在震中附近的人们感觉大地如何震动 地震发生时 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是 原因是 先上下颠簸 接着左右摇晃 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 全球板块构造与20世纪地震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北京 沈阳 哈尔滨 上海 台北 广州 武汉 昆明 成都 西安 兰州 拉萨 乌鲁木

5、齐 中国历史上 1900 2004 地震震中分布图 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地震分布广 地震地区分布不均 西多东少 地震呈带状分布 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 华北地区 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 西南地区 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 云南两省西部 4 西北地区 新疆 甘肃和宁夏 喜马拉雅 地中海地震带上 不同灾情的原因 影响因素 震级 震发时间 烈度与震中距 防震意识 抗震能力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人口 经济密度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2 分析此次地震损失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

6、许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北纬33 1 东经96 7 海拔4000多米 发生7 1级地震 震源深度33千米 当地很多民居为土木结构 外墙用红土夯建 此次地震玉树县结古镇约有85 的建筑倒塌 造成了比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震级较大 震源较浅 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地震发生时间在清晨 大部分人还在睡眠 应急能力较差 海拔高 高原反应强烈 气温低 为救助带来困难 1 地震灾害容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 地震容易引发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裂等地质灾害 案例分析 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发展科技 加强对地震预报预测 建立预警系统 制定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 健全灾害法规 加强国际合作 如何防震减灾

7、 滑坡灾害 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1 概念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 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 建筑物和道路 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 山体滑坡 3 发生机制 三个基本因素 多发地区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 软弱面的存在 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暴雨 水分渗入软弱面 地震等 大规模的工程 开挖山脚 坡面增加负荷 蓄水等 4 发生过程 蠕动变形 急剧滑动 渐趋稳定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 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 通过岩体改造工程 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非工程措施

8、加强预报 建立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管理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5 防御措施 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泥石流灾害 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1 概念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山洪水流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 危害 堵塞江河 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 农田 道路 对人民的生命财产 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2010年7日夜至8日凌晨 地点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起因 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冲进县城 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3 发生机制 三个基本因素 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基础条件较大的地面坡度 地势陡峭 山高沟深 地形坡

9、度大 山谷地形有利于流水汇集 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 石块 泥沙和松软土壤 触发因素和动力条件突如其来的巨大水流 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4 发生过程 突发性强 历时短 成灾迅速 从上游向下游推进 逃生时向沟谷两侧山坡撤离 练习1 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 米 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A A地B B地C C地D D地2 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 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 米 虚线为泥石流路线 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 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 中的哪一条路线A B C D 我国滑坡 泥石流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 泥石

10、流分布广泛 爆发频繁 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地质构造复杂 构造运动强烈 多地震 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 地势起伏大 大斜坡多 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 尤其是山区多暴雨 久雨天气 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 如开垦 开矿等 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时间分布特点 1 泥石流 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原因 爆发时受连续降雨 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 滑坡 表现出常发性 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尤其是大雨 暴雨 久雨中更多 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 经鄂西 四川 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 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