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11341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统一练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崇文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3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互利 利弊 声色俱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美意 意外 仁至意尽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C顾虑 思虑 殚精竭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D副食 副余 不修边副 盛名之下,其

2、实难副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一组是( )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前进的过程中, 越好,道路越平,成绩越大,越应该谨慎;否则,“倾覆”、“沉沦”之类的不测事件就很可能发生。至于作家写作时异于常人的诸般表现,更令人见其肝胆:传说汤显祖写牡丹亭至“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不住,跑到柴房里落泪我终于发现有一棵树干丰满、树叶树梢异常壮观的大山毛榉,出现在枝柯互相交叉的树木行列前面,像古代的国王向敌人 ,要求单枪匹马较量似的,前来向我挑战。A形势 抑制 叫阵B形势 限制 对阵C形式 抑制 对阵D形式 限制 叫阵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连降了一个月雨,他不由得杞人忧天,暗暗担

3、心着今年的收成。B临近年底时候,也是公司的多事之秋,各种各样的杂事多如牛毛,大家忙得不可开交。C正因为我们的许多干部能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我们的国家才安定团结,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D必须打好基础,才能够建造房子,这道理是很浅显的,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简单的道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美国所信奉的“民主自由人权”背后,不得不支付着沉重的代价。B如果能够以红军的精神来打造我们的团队,那么我们就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披荆斩棘,所向无敌。C小学生追逐名牌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影响学习,还会从小养成爱荣、讲攀比、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D21世纪的中国有没

4、有希望,关键在于一种新的民族精神的再造;人类在21世纪能否再造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精神的发扬。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散文史上的名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B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古体诗和七绝向来为后人所称道,诗风飘逸豪放;杜甫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诗风沉郁顿挫。C阿Q正传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者继承我国文学的民族传统,用“传”的形式结构全篇,用喜剧的外套,包装了一个悲剧的故事。D变形记的作者萨缪尔贝克特,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与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

5、、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问 说刘 开君了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

6、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

7、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8、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注】子思:战国初期思想家,孔子的孙子。刍荛(ro):割草打柴的人。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问无以广识广:增加B审问而明辨之也审:审问C是己而非人是:认为对D孔文子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辱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相辅而行者也好学而不勤问B所谓以能问于不能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C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忌之而不愿问焉D取其有益于身而已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此)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B学有未达,(而)强以为知C不如己者,(则)轻

9、之而不屑问焉D智者千虑,(故)必有一失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非问无以广识书不云乎?“好问则裕。”询天下之异文鄙以快言论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BCD1,3,5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君子学必好问”,接下来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为什么要勤问。B学与问相辅相成,好学而不勤问的人,可能会犯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C文章对有学无问者“是己非人”、“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所问非也学”、“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的诸般表现提出了批评。D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风格

10、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这两篇文章共同论及的关于“尊师”与“重道”的观点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3,5第II卷(共12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所 谓 治 国 必 先 齐 其 家 者,其 家 不 可 教 而 能 教 人 者 无 之 故 君 子不 出 家 而 成 教 于 国 孝 者 所 以 事 君 也 悌 者 所 以 事 长 也 慈 者 所 以 使 众 也。(取材于大学章句)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

11、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注】柳中庸:唐代诗人。啼鸟:这里指杜鹃鸟。古代常有“杜鹃啼血”之说。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中“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听”是此诗的“诗眼”,下面的内容均从“听”字而来。B第二联中,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使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营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欢快的景象。C筝弦促动心弦,诗人在筝声中感时伤别,进而推人及己,触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江南歧路洛阳城”便道出了南北远离、两地相思之苦。D诗人展开丰富的

12、联想,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描写了听筝时的感受,着眼于表现弹琴者精湛的技艺,可谓独具匠心,本诗堪称写艺人的佳作。E诗题是“听筝”,诗的内容却又不直接写筝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发出“悲怨声”的形象,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第三联写人世悲欢,真切感人。读到此处,你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哪两个字传达了作者此时的情怀?哪两个字又强化了这种情怀?(4分)答: 传达作者此时情怀的两个字是( )( ),强化这种情怀的两个字是( )(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6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13、舟。星垂平野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南声函胡, ,桴止响腾, 。(苏轼石钟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分。宇宙中“第五种力”之争早在17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枷利略,曾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挑战亚里斯多德的经典信条。他在高高的比萨斜塔上,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铁球同时投下,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得出结论说,任何物体,不管是一个铁球还是一根羽毛,如果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其加速度必然是一样的,因而必定同时落地。他的这一观点,直接推动牛顿总结力学三大定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 可是,这一300多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终于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个以美国物理学家费希巴赫为首的科研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真空中实际上并不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费希巴赫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在物体下落时除了受到引力的作用以外,还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