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

上传人:ji****ku 文档编号:126508353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60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医学基础介绍PPT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验医学基础介绍 唐艳琳 2016 04 29 1 基本概念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血液一般检验 2 检验医学 laboratory medicine 又称为实 验室医学 过去曾称为化验 医学检验 是一门涉 及多专业 多学科的边缘性学科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 医学的桥梁学科 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各项工具 协 助预防医学中对健康状态及生理功能的评估 临床医 学中疾病的诊断 评估 治疗及追踪等 定义 3 分科 p临床检验基础 p临床血液学检验 p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p临床免疫学检验 p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p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p分子诊断学 p临床输血检验 4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血液一般检验 尿液检验 分泌物与

2、排泄物检验 体腔液检验 脱落细胞学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 5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6 全血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血常规 血沉等 血浆 全血加入抗凝剂离心后的上清液 凝血功能 检查 血清 血液凝固后离心所得上清液 生化 免疫学 检查等 分离或浓缩的血细胞成分 血小板 白细胞 单个 核细胞 标本类型 7 乙二胺四乙酸盐 EDTA 紫色 血常规 HCT PLT计数 枸橼酸钠 109mmol L 蓝色 1 9 凝血功能 检查 黑色 1 4 血沉检查 肝素 绿色 红细胞脆性试验 HCT等 草酸钾 氟化钠 灰色 血糖检测 普通血清管 红色 常规血清生化 血库和血清 学相关检验 抗凝剂类型 8 血液一般检验

3、9 红细胞检验 RBC Hb HCT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血小板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 10 一 红细胞计数 RBC 红细胞 RBC 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 在 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为120天 每 天约有1 120衰亡 同时又有1 120产生 使红细胞 数的增加与减少保持动态平衡 无论是生成减少或 破坏增多 即可造成各种贫血 通过对红细胞数量 的检查 可对贫血进行诊断或鉴别诊断 红细胞计数 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显微镜目视计数法 血细胞分析仪法 11 红细胞计数 RBC 正常参考值 男 4 0 1012 L 5 5 1012 L 女 3 5 1012 L 5 0 1

4、012 L 新生儿 6 0 1012 L 7 0 1012 L 12 红细胞生理性变化 增多 剧烈的体力劳动 由于劳动强度大 氧需要 量增加和大量出汗而致血液浓缩 导致红细胞 增多 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 由于气压低 缺氧 红细胞代偿性增高 新生儿 由于处在生理性缺氧状态 故红细 胞明显增高 精神因素 如感情冲动 兴奋 恐惧 等均 使肾上腺素增多 导致红细胞增加 13 红细胞生理性变化 减少 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 对不足 妊娠中后期由于血容量增加 使血液稀释 而致 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明显减退 导致 红细胞生成减少 14 病理性变化 增多 相对性增多 血浆中水分丢失 血液中红 细

5、胞相对地有所增加 多见于连续呕吐 严重腹泻 多尿 大面积烧伤等 绝对性增多 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 疾病和血管畸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5 病理性变化 减少 各种贫血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 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急慢性失血 如产后 手术后 消化道溃疡 引起的大量出血 钩虫病等引起的慢性失血 慢性肾炎 恶性肿瘤 16 二 血红蛋白 HGB Hb 血红蛋白是一种微红色的胶体物质 由珠 蛋白与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 是红细胞的 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红细胞赖以携带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物质 血红蛋白测定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氰化高铁法 血细胞分析仪法 17 血红蛋白测定 Hb 正常参考值

6、男 120 160g L 12 16g dL 女 110 150g L 11 15g dL 新生儿 170 200g L 17 20g dL 18 血红蛋白 HGB Hb 临床意义 Hb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但 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 根据Hb浓度可将贫 血分为4度 轻度贫血 Hb 120g L 女性 110g L 中度贫血 Hb 90g L 重度贫血 Hb 60g L 极重度贫血 Hb 30g L 当RBC 1 5 1012 L Hb 45g L时应考虑输血 19 三 红细胞比积 HCT 红细胞比积又称红细胞压积 也称血细胞比容 HCT 就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 L L 测定的

7、方法主要有两种 温氏法 静脉采血1 2ml 双草酸盐抗凝 血细胞分析仪法 静脉采血1 2ml EDTA K2抗 凝 20 21 红细胞比积 HCT 临床意义 增高 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如大量呕 吐 腹泻和大面积烧伤时 临床上常测定红细 胞比积 其目的是了解血液浓缩程度 作为补 液量的计算依据 减低 常见于各种贫血 在治疗贫血过程中 HCT可作为监测疗效的重 要指标 如治疗过程中逐渐提高 表示治疗有 效 若变化不大 应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22 四 白细胞计数 WBC 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 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均起源 于多能干细胞 白细胞计数方法目前使用

8、的有两种 显微镜目视计数法 取未梢血20 l 于定量白细 胞稀释液中 血细胞分析仪法 取静脉血1 2ml EDTA K2抗 凝 23 白细胞计数 WBC 正常参考值 u成人 4 10 109 L u新生儿 15 20 10 9 L 24 白细胞计数 25 白细胞计数 生理性变化 增多 日间变化 早晨较低 下午较高 在静息 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 活动和进食后较高 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 恐惧 冷水浴后 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 年龄 幼龄白细胞数高 妊娠末期 分娩期 月经期 白细胞总数 增加 26 白细胞计数 病理性变化 增多 常见于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 急性失血 手术 创伤后 尿毒症 血液病 中毒 严

9、重烧伤等 减少 多见于病毒感染 伤寒 副伤寒 黑热病 疟疾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脾功能亢进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 X线照射 长期服用氯霉素 磺胺 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27 五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 的分类结果 只能起到筛选作用 不能完 全代替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 于显微镜 下 按白细胞形态特征逐个分别计数 得 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视计数法 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可间接求出每 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28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0 50 0 70 50 70 嗜酸性粒细胞 0 005 0 05 0 5 5 嗜碱性粒

10、细胞 0 0 01 0 1 淋巴细胞 0 20 0 40 20 40 单核细胞 0 03 0 08 3 8 29 一 中性粒细胞 N 临床意义 由于中性粒细胞站白细胞总数的50 70 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因 此在临床检查中绝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实际 反映着中性粒细胞变化 30 中性粒细胞 1 生理性变化 年龄 日间变化 运动 妊娠与分娩 吸烟者 31 中性粒细胞 病理性变化 增高 急性感染或炎症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 常见疾病有中耳 炎 脓肿 疖痈 阑尾炎 肺炎 扁桃体炎等 组织损伤或坏死 严重外伤 大面积烧伤 心肌梗 死 手术创伤等

11、急性大出血 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 脾破裂等 急性中毒 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 如安 眠药 有机磷中毒 昆虫及蛇毒素等 代谢性酸中毒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毒症等 恶性肿瘤 如某些肝癌 胃癌等 32 中性粒细胞 减少 感染性疾病 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 如流 感 肺结核 脓毒血症等 原虫感染 如疟疾 黑 热病等 伤寒杆菌感染时 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 血液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 恶 性组织细胞病等 慢性理化损伤 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某些化 学药物 如氯霉素 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 等 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增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 很密切的 33 二 嗜酸性粒细胞 E 成熟的嗜

12、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 仅为0 005 0 05 0 5 5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 时间 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 夜间较高 上午 波动大 下午比较稳定 在劳动 寒冷 饥饿 精神刺激等情况下 可使 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34 嗜酸性粒细胞 E 病理性变化 增多 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 荨麻疹 食物过敏 变应性肺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 某些皮肤病 湿疹 疱疹样皮炎等 寄生虫病 如蛔虫病 钩虫病 血吸虫病 丝虫 病 包囊虫病等 某些传染病 如猩红热等 血液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 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等 35 嗜酸性粒细胞 E 减少 常见于伤寒 副伤寒 严重烧

13、伤 手 术后严重组织损伤 以及应用肾上腺 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6 三 嗜碱性粒细胞 B B数量很少 在正常动物外周血中 用一般的白细 胞分类计数的方法很难见到 占白细胞0 0 01 0 1 37 嗜碱性粒细胞 B 临床意义 增多 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黏液性水肿 慢 性溶血性贫血 变态反应 甲状腺功 能减退等 减少 没有临床意义 38 四 淋巴细胞 L 淋巴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 4 为机体的主要的免 疫活性细胞 有骨髓 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性中心 发育成熟者 称B淋巴细胞 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 数的0 15 0 30 15 30 B淋巴细胞寿命短 一般为3 5

14、天 参与体液免疫 在胸腺 脾 淋巴结 和其他组织 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 称T淋巴细胞 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总数的0 50 0 70 50 70 寿命较长 可达数月 甚至数年 参与细胞免 疫 观察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 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 能状态 39 淋巴细胞 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多 幼年有时可高达0 50 50 以上 病理性变化 增多 某些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性淋巴肉瘤 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 由于中性粒细胞减 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长 期接触放射线 免疫缺陷病 丙种球蛋白缺陷症等

15、40 五 单核细胞 M 正常成个动物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0 03 0 08 3 8 它与组织中巨噬细胞构成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而在机体内发挥防御功能 41 单核细胞 M 临床意义 增多 生理性增多 幼年时单核细胞可高达0 15 15 较成年稍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性疾病 血液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淋巴 瘤等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减少 一般无临床意义 42 六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PLT来自骨髓巨核细胞系 在血液循环 中 血小板不与其他细胞发生作用 而是沿着毛细血管内壁排列 维持其 完整性 它具有黏附 聚集 分泌 促凝血和血块收缩功能 当血管局部 受到损伤时

16、 血小板的止血兼不机械 性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的黏附 聚集 作用 43 血小板计数 PLT 正常参考值 100 300 109 L 44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可发生血栓或血栓 性并发症 骨髓增生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 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症等 争性大出血 急性溶血 急性化脓性感染 脾切除手术后 45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 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致造血 功能障碍性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和放射治疗 化疗后 骨髓纤维化等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脾功能亢进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进行体外体循环手术等 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血小板减少 如氯霉素 链霉 素 青霉素 磺胺类药 阿司匹林 氯丙嗪 抗甲 状腺药物等 46 谢谢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