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50762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海探珠不宜迟从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诗教学谈起 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课本里选有13首诗歌,其中现代诗8首,古诗5首,另外还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10首,如此从初中低年级阶段就大规模地选编诗歌,尤其是现代诗,在此前的教材中是不曾有过的。教师们要在认识上扫除障蔽,以长远、积极的眼光看待诗歌教学,从而顺利地完成诗歌教学的任务。一、诗歌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们对加大诗歌分量的这种编排心存疑虑,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诗歌不是故事类的作品,难以唤起刚入中学的学生的兴趣,并且诗歌本身就难懂,学生读了也懂不了。这种看法似是而非。首先,它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浅层的阅读兴趣,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接受潜能以及接受层次的丰富性。诚然

2、,故事类作品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阅读吸引力更大,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会排斥以至厌恶诗歌了呢?其实只要对生活中的现象留心一下,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从婴幼儿起似乎就能领略到诗歌的魅力。那韵语形式的歌谣、谜语,有意义的、没意义的,孩子们能倒背如流!及至进了学校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口念心记着这些美丽的诗句,同样兴趣盎然。小学要毕业时,“同窗共六年,/友谊比蜜甜。/今日离别后,/何时再相见?”这是写在好友毕业纪念本上的学生自己创作的“诗”,它很稚拙,没什么诗味,也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技巧,可学生对诗的喜爱不是可以从这里窥见一斑吗

3、?可以说,孩子对诗歌的喜爱是自发的、天生的,因为诗歌本身的音乐性使它具有让人不可抗拒的魅力。话又说回来,诗歌难懂也是事实。新诗字面上虽无生僻词语,读了以后有时却让人不知所云,就是教师有时也会有如坠五里云雾之感。面对这个情况,教师们首先不要灰心乃至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因为诗歌是最精粹的文学样式,它表达的往往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加上语言上的凝练性、跳跃性、模糊性,诗歌的难以索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教师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理解、欣赏诗歌就像欣赏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一样,有一个入门与逐渐提高的过程,那种想一下子就找到理解、欣赏诗歌的“金钥匙”的想法

4、是不切实际的。此外,本册课本选入的现代诗歌作品都属于表意较明确、主题较单一的作品,因此,学生在理解上应当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们不用为此过分担心。二、正确认识学生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教师们对选编的诗歌数量较多表示不理解,也与他们对学生读、写能力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关。他们认为文质兼美的现代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或者在内容上或者在写法上能给学生以写作上的启发。现在的语文教育观念认为,语文教学虽然致力于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但这4种能力的获得与发展在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学习阶段是不平衡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间允许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实,就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来

5、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的阅读能力,都要分别高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和实际的写作能力。这既是对人的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遵循,又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因为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要借助人类优秀文化(主要通过典范的课文来体现)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鉴于此,教师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要认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诗歌,其效用也许不能立刻体现出来,但是学生在这个阶段比较集中地接触这种精粹的文学样式,得到一星半点理解、欣赏诗歌的方法,能引领他们走向一个新的世界,而诗中蕴涵的深意他们暂时不理解又何妨呢?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积累的深厚,阅历的丰富,他们会逐渐破译诗中的“密码”;或者在某种情境

6、中,他们也许能自然而然地想起曾经熟悉的诗句,忽然参悟了诗里的秘密,与此同时经历着愉快的精神之旅,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上的熏陶与感染不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吗?三、关键是找到新诗教学的方法对于新诗,不少教师觉得教学起来没有把握,高中的还容易处理一些,可以引入形象、意象、意境等概念来帮助欣赏、理解诗歌,而在初中阶段,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首诗,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同时,因为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读诗歌也成为极具个人特色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可能会大异其趣,这也是教师觉得诗歌不好教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解决以上所提到的困难,顺利进行初中

7、阶段的新诗教学呢?下面就结合本册课本所选的新诗来谈一谈浅见。本册课本所选新诗篇目有在山的那边(王家新)、理想(流沙河)、秋天(何其芳)、化石吟(张锋)、金色花(泰戈尔)、纸船(冰心)、天上的街市静夜(这两首作者均为郭沫若)。其中化石吟比较特殊,是一首讲科学知识的诗,意思好懂,手法上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这里对它就不多讲了。(一)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虽然说诗歌在表达的主题和感情上往往显得丰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赏和理解上的因人而异,但我们不能就此忽视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就入选课本的这些诗歌来说,主题相当集中、明确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如果片面强调个人感悟,而

8、置理解上出现的偏差于不顾,反而不能真正达到欣赏诗歌的目的。如在山的那边,表达的是信念与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义。“翻过山去看海”这个举动以及山和海这两个事物本身都具有象征意义,而且这首诗就是从它们的象征意义生发出来的。如果学生理解不到这一点,仅仅把它们理解成实际的行动和实际的事物,就不能把握到诗歌的主题,教师就要注意加以点拨。(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在确定了理解整首诗的关键之所在后,找一个小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切入点,作为进入一首诗的楔子,这是很有成效的方法。如理想一诗,多用判断句式,表现诗人从多方位、多角度对“理想”所作的思考,跟其他诗相比,它以哲理性强取胜,是一朵理性之花。这首

9、诗是流沙河经受了长时期的厄运与灾难后,眼光穿越古今、横跨中外,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进行了深沉、厚重而终不掩明朗的反思,然后唱出的对“理想”的颂歌。很显然,诗人不平凡的遭遇、丰富的学识以及宏阔的眼光都跟学生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如诗中有:“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几句其实讲的是树立“理想”要从国家、民族、集体等大方面着眼,不能只是为了一己的富贵与功名,只有这样的理想,才能使人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看,从“理想”中获得的是永不枯竭的进取的信心与动力,为“理想”牺牲的是个人“小我”的

10、狭隘的利益。在此结合运动员的事例来讲解很合适。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金牌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耳听着自己国家的国歌奏响,注视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升起,他们常常会流下热泪,因为他们为国家争荣誉的理想终于实现了。而也不乏这样的运动员:他们太过看重个人的荣誉与利益,结果思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反而影响了比赛的正常发挥,个别极端的还有可能阻碍队友取得好成绩。又如金色花纸船这两首诗歌,它们的抒情方式别具一格,前者借小小孩童的“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和母亲捉迷藏,表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感情;后者借“我”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冀望母亲能收到纸船这个举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之情。变成金色花固然是出于想像,叠

11、纸船恐怕也不是实有之举,它们都是诗人为自己的感情抒发寻找的外化物罢了。教学时要善于创造气氛,让学生回想自己与母亲的感情,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之类的话题,让学生设想自己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从而将学生引入教学这两首诗歌所需要的情境中。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要处处都落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实际之中,要防止将诗歌庸俗化处理的倾向。诗歌通常是诗人情绪最饱满、灵感最活跃时的产物,和实际生活难免会有一定落差,如果为了照顾学生的实际,而将诗歌本身“降低”,就会减弱诗歌的熏陶感染作用了。(三)发挥想像力,调动形象思维。诗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它们总是要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并投上了诗人

12、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秋天展现了三个画面,分别是农家图、渔家图以及原野图。农家图显其安静、闲适,渔家图显其清冷,原野图显其空阔、寥落,排在一起构成了浓浓的“秋天”的氛围,诗人的造境颇具匠心。农家图是这样写的,“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在一派静谧中,有节奏的伐木声一路飘出幽谷,震得树枝上亮晶晶的露珠纷纷坠落;忙碌的收割季节刚刚完毕,镰刀收了起来,而瓜果也已熟透了,人们开始用背篓来装肥大喜人的瓜果。这组镜头有空间转换和时间转换。空间转换:幽谷农家院落;时间转换:收割稻子的时节采

13、摘瓜果的时节。但在头脑里这几幅画面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构成一个立体的画面,而不是孤立的彼此互不关联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写的都是夜空,美丽的夜空景色和对仙人生活的充满浪漫色彩的想像有机结合,构成和谐的艺术世界。学生在弄清作者借以产生联想和想像的实际情景后,应该能很自然地进入诗中的想像世界,去领略诗歌的美并体会作者的心情。(四)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虽然在初中,尤其是初中低年级阶段,学生还较难体会到语言的精妙之处,但在诗歌教学中若完全放弃这方面的指引与点拨就太可惜了。如:“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在山

14、的那边)“铁青”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脸色,这里用来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童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的沮丧心情。又如:“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这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逻辑结构上虽没什么道理,但我们分明能感到诗人对“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的追恋,而这“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就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直观的印象。(五)加强朗读训练。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会有了抑扬顿挫。至于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甚至区分出轻重缓急等,这些都是对朗读

15、的比较外化的要求,不必孤立地提出来。比如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空景色,手法也相近,但在情调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繁星满天的夜空,作者引发出的联想与想像是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轻松、令人愉悦的;静夜写的则是天上飘着些团团白云,月亮不甚明亮,天河被云气遮掩的夜空,引起的想像是鲛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静谧、辽远、朦胧。所以,朗读时就要读出两者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来。像理想一诗,前面6节是从正面歌颂理想,朗读时要注意读出明朗、坚定的语气,要有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情绪上的感染力;接着第2节写理想的复杂特性“理想使忠厚

16、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要读出悲壮、沉思的语气;随后第3节写要坚持理想,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理想,要读出劝告、警醒的语气;最后1节以“理想”“开花”“抽芽”来形容“春色正好”“太阳正晴”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重新获得理想之后的欢快心情以及要为理想而奋斗的昂扬意气,要读出欢快、奋发的语气。这样下来,整首诗就显出了回环起伏,具有了动人的旋律。金色花和纸船都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恋之情,而金色花以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纸船则以柔弱的女子的口吻来写,二者在情调上明显不同,朗读时要读出其间的区别来。朗读是加深对诗歌意思和感情的体会,并直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千万不要忽视朗读训练。以上就如何教学本册教材的新诗谈了一些看法,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