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476975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3)(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以都江堰 为例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11课 科技方面 都江堰 长城大运河赵州桥 北京故宫 文化方面 你能列举一些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吗 古代书法 绘画 雕塑 音乐 舞蹈 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 修建原因 都江堰的修建 时间 人物 地点 作用 排涝防旱 战国时期 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岷江中游 是综合性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都江堰如何改变了西南 易涝 东北易旱的状况 李冰石像 1974年3月3日 修建外江节制闸时 从4 5 深 的河床中挖出李冰石像一座 像高2 3米 重4 5吨 造型简 洁朴素 袖手胸前 微露笑容 神态从容持重 石像胸前襟 袖间有隶书

2、铭文三行 故蜀郡 李府君讳冰 左为 建宁元年 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掾 右为 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珎 镇 水万世焉 建宁是东汉 灵帝的年号 距今有1800多年 历史 二王庙原名 崇德祠 寓意李 冰治水有功 人们推崇他的恩 德 公元 年 仅塑李 冰石像一尊 宋开宝五年 成都平原五谷丰 登 人们怀念李冰疏江导水的 恩德 增塑像李二郎石像一尊 宋 元两代 李冰父子先后敕 封为王 故将崇德祠改为二王 庙 从此 蜀人敬李冰如神明 明朝末年 二王 庙毁于战乱 清同治 光绪年间 公元 年至 年 相继修复 本世纪三十 年代二王庙主体建筑毁于火灾 再次重建 中 李冰 父子塑像又遭劫难 经重塑金身 才为今日之所见

3、 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工程 为了排涝防旱 决定修建都江 堰水利工程 3 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结构和 运作原理 分水鱼嘴 使江水从两边分流 内江 灌溉 外江 分洪 飞沙堰 泄洪排沙 宝瓶口 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人支流 用来灌溉农田 治水特点 重在疏导 经验 深淘滩 低作堰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金刚堤尾部 离堆前端 长约200米 高2 15 米 其作用是当内江水量较小的 时候 拦水进入宝瓶口 起着河堤 的作用 保证灌区水量 当洪水 季节水量较多时 大量的江水由 于受到宝瓶口的阻拦并在此淤积 当超过溢洪道的高度时 多余 的水量就自动排泄到外江 李冰 还巧妙地利用宝瓶口前面三道崖 的弯道环流地形和水势

4、第二次 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 简单易 行地解决了河沙淤集这个国际 上水利工程的难题 让飞沙堰自 动排去内江泥沙量的75 令中 外学者钦佩万分 赞叹不已 飞 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工程 之一 看上去十分平凡 其实它 的功能作用非常之大 可以说是 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 害 4 都江堰的意义 防洪 灌溉并举 改变了岷江流域平 原地区西南易涝 东北易旱的局面 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 维护了生态平衡 保护了自然环境 修建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形成了一套科 学的治水和管水的方法 代表了当时世界 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 反映了改造大自然的雄伟气魄 是人类 征服自然 协调与自然

5、关系的成功典范 为什么说都江堰工程是我国古代 效益最好 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效益最好 防洪 灌溉并举 重在疏导 设计科学 效用持久 维护了生态平衡 保护了自然环境 历时最久 设计科学 历代多次修缮和改进 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二 神奇的编钟 1 铜钟的用途和演奏特点 铜钟最早是周朝贵族在祭祀 宴会时使用的乐 器 演奏时用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 音色清脆洪亮 深沉柔美 还有一种双音钟 2 编钟的构成 艺术魅力和意义 编钟的概念 几种形状相同 大小不一的铜钟 组合成一套 称为编钟 艺术魅力 可以采用和声 复调以及转调的手 法演奏乐曲 意义 编钟演奏艺术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 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据你所

6、知 钟在古代有 什么用途呢 报时 报警做乐器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春夏之交 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大型国宝编钟 随着曾侯乙墓的发 现 发掘而再现人间 重放异彩 一时间举世瞩目 国人为之骄傲 世界为之倾倒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 重量最重 音律最全 气势最宏伟的一套 编钟 堪称 编钟之王 编钟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 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 悬挂在钟架 上 用木槌敲击演奏 故而得名 曾侯乙编钟包括钮钟19件 甬钟45个 外加楚惠 王赠送的一件这拨钟 共65件 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 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 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因下排甬钟上铭刻 曾侯乙 得名 全部编钟以大小和

7、 音高为序编成8组 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 钟上均有篆书铭文 绝大多数是 错金文字 共2800余字 全面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在乐律学上所达到的领先水 平 曾侯乙编钟的钟体为铜木结构 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 横梁 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 中下层横梁各有3个佩剑铜人分 别用头 手顶托 并通过横梁的方孔以及子母榫牢固衔接 在中部 还各有一铜托 承托横梁以加固 佩剑铜人身着长袍 腰部束带 面容肃穆 立于铜质雕花圆形跗 座上 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 也加强了整套编钟的隆重地位 全套钟架由245个构件组成 可以拆卸 设计精巧 结构稳定 历经两千多年 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 让人赞叹不已 楚音韶乐形制精确 方能保证音律精准 这 在今天也不易办到 合理的金属成份配比和规范的外形尺寸 以及工艺上的特殊处 理 使编钟达到了令人赞叹的音响效果 创造了 楚声韶乐 的曾侯乙编钟实在是 一件稀世之宝 曾侯乙编钟爬虎套环 曾侯乙编钟配剑青铜武士立柱 曾侯乙编钟大型演奏现场 你能动手制作编钟的模型吗 岷江流域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修建 灌溉分洪经考验 李冰父子美名传 战国编钟曾侯乙 湖北随州出土现 气势磅礴音域宽 辉煌成就世界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