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46509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ppt课件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 一 一 清代旧教育制度 1 特点 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 科举制 2 教学内容 四书五经 3 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4 弊端 脱离实际 不能培养有 用人才 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 需要 二 为什么改革 1 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时 代的要求 2 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日 益严重 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 官员认真思想国内问题 主张 改革教育 学习西方 3 维新派 洋务派已办起了 一些学校 三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1 1906年 废除科举制 2 民国成立以后 修改 3 1922年 基本形成 作用 促进了中国近 代教育的发展 北京大学 1 前身 京师大学堂 2 1

2、912年 改称北京大学 3 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问题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 你会选择什么教育 如果我生活的那个时代 正好上 初中 我会选择师范教育 因为 国家和进步和发展 主要取决于 人力资源 而人力资源中 国民 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的中 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 詹天佑 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 教育 家 科学家 是20世纪初中 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 者 也很重视劳动教育 平 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他的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主 张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发祥地 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为中 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 才华出众的学者 侯德榜 侯德榜 1890 1890 1974

3、1974 我国近代 我国近代 著名制碱工艺家著名制碱工艺家 19261926年他生产年他生产 出纯碱 获得费出纯碱 获得费 城万国博览会金城万国博览会金 质奖章 被誉为质奖章 被誉为 中国近代工业进中国近代工业进 步的象征 步的象征 李四光是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 我国卓 越的科学家 著名 的社会活动家 杰 出的教育家 中国 现代地质学的开拓 者和新中国地质事 业的主要奠基人之 一 也是世界著名 的科学家 李四光 作为地质力学的创 始人 还是科技创 新的典范 中国中国 近代人民教育家近代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陶行知 1891 19461891 1946 陶行知先生是 我国教育史上 的伟大的教育 家

4、他提倡平 民教育 又提 倡乡村教育 他创办了晓庄 学校 19391939年年7 7月 月 陶行知在重庆陶行知在重庆 创办新型学校创办新型学校 这是育才学 这是育才学 校门前的小学校门前的小学 生生 问题 回忆中国近代史 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 社会背景 发展原因和历史地位 1 社会背景 在半半社会环境下 内战频仍 外敌入侵 统治者轻视科技 社会经济落后 等因素 使近代中国缺乏有利的社会条件 从 而制约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2 发展原因 科技救国 思潮的推动 詹天 佑等科技工作者积极学习西方科技并加以创新 洋务运动引进外国科技 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的引进 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等 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 问题 回忆中国近代史 分析近代科技发展 的社会背景 发展原因和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 中国虽然出现了 侯式制 碱法 等一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 科技成果 但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 这说明科技的整体发展水平取决 于有利的社会环境 更取决于政府 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发展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