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46284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A) (新人教版 第30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24分)按要求默写(10分)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4)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1)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ku chu( )2)他就是这样chu mo qi c( )3)何满子yn n( )在柳棵子地里。4)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xn zhng zhi j(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这本书记载了陈毅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业绩,刻画了他可敬、可爱的形象,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这位革

2、命前辈的深切怀念。 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 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许多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是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 这个观点,最近报刊上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以为是正确的。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级参赛。B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C.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

3、和。D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南湖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5根据下面故事的内容,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4分)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然摇头。欢呼者似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过地狱!” 你若 ,那么 便是进了天堂;你若 ,那么 便是进了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二、阅读(一)、课内文言文

4、(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8、

5、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4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屈而不信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

6、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信:同“伸”。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国的路途为远。恶:厌恶。此之谓:这就叫做。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9、翻译句(3分)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10、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3分)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3分) (三)谈人生与我(10分)朱光潜(1)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

7、法里,我把自己摆在前台;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自己放在后台。(2)站在台前时,我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而且和鸟兽虫鱼诸物类也都一样。人比其它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痛苦,就因为这部分人把自己看得比其余的人重要。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再比方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一个小虫被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

8、木虫鱼特别优厚。(3)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的,他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得。”他们时而庆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蜇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他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他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在他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如果问我,

9、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4)我拿人比禽兽,有人也许目为异端邪说。其实我如果要援引“经典”,称道孔孟以辩护我的见解,也并不是难事。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做我的护身符。然而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5)但我平时很喜欢站在后台看人生。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有趣味。(6)我有时看到人生的喜剧。前天我遇见一个小外官,她的下巴光光如也,和人说话时却常常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腮边捻一捻

10、,像有胡须似的。他们说这是官气,我看到这种举动比看诙谐画还更有趣味。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愤地向人说:“如果我是个女子,我至少已接到一尺厚的求婚书了!”偏偏他不是女子,这已经是喜剧;何况他又麻又丑,纵然他幸而为女子,也决不会有求婚书的麻烦,而他却以此沾沾自喜,这也算得喜剧中的喜剧了。这件事和英国文学家高尔司密的一段逸事一样有趣。他有一次陪几个女子在荷兰的小桥上散步,看见桥上行人个个都注意同行的女子,而没有一个人睬他自己,便扳起面孔很气愤地说:“哼,在别的地方也有这样的人看我!”如此类等的事,我天天都见得着。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更有味。老

11、实说,假如说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述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生命便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庐的瀑。(7)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8)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给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的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毛声山评琵琶记,说他有意要做“补天石”传奇十种,把古今悲剧都改几个收场,他没有实行,总算是一件幸事。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节)【注】严贡生:清人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科举制下丑陋的儒生形象。琵琶记:元人高明所撰南戏,写书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清人毛声山曾评琵琶记。12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A、“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样。B、第(4)段中加横线句“我觉得这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