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46185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运用训练:古诗文默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定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背诵的考查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背诵名句名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为同学们的写作储备了更多的语言精华。【考点归类】古诗文背诵默写题常见的题型有: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迁移型默写,运用型默写,简单赏析型默写。客观题一定要把背诵默写的课文熟记于胸,不能有错字、添字、漏字、颠倒字句的现象发生;对理解型题目要注意结合注释、练习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对于迁移性的题目,要加强对名言名句的理解,把握深层含义,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学会学以致用,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知识导航】默写题是语文试题的传统题型,它一直出现在语

2、文试题中,且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几年默写及运用的试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已成为考生基础知识积累部分得分的关键。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重视这一部分内容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一、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流传很广的传统型的默写题。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题干所指定的古诗文文句(一般为名篇名句)。直接型默写题形式大多是提供上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下句,或者提供出下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上句,或者提供文章的前后句,要求考生默写出中间的文句。有些省市的试卷还在题目后注明作者和出处,作为提示。只要平时按要求完成背诵任务,就能比较容易地填出正确答案。二、理解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一般都在题干中给出要求,考生解答时必须根据题干

3、“要求”作答。理解型默写题比直接型默写题难度要大些,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此题型是对平时阅读背诵能力的巧妙检测,因为它摒弃了“死记硬背”,考生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回答。三、迁移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都要高些。迁移默写型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自己日常所学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规定的答案。这类题型的迁移性和综合性比较强,属于归类记忆背诵默写题。解答这类题目,考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联想能力,答题时要能够根据题干的要求默写出

4、若干诗句。四、运用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往往创设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要求考生根据语言环境展开联想,选择恰当的古诗文语句填入其中,使它与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谐调吻合。设题时古为今用,与现实联系紧密,属于学以致用的题型。这类默写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课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其特点是:结合现实,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检测学生运用名句的能力。对这样的题目,不要急于下笔,应先进行分析,再结合课文中的名句进行取舍。五、仿句型默写题这类题型难度很大,不仅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理解能力,还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谓一箭双雕,仿

5、句时力求自然流畅,色彩、风格、句式趋于一致,仅记住一些诗句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综合、润色、修改。例如:总而言之,无论什么类型的默写题,都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之上。正确解答古诗文默写题,关键是平时要在诵读古诗文上下功夫。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文时,必须反复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同时加深记忆,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考题看台】(2009山东滨州)默写。子曰:“ ,可以为师矣。”(十则)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

6、葛亮出师表)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参考答案:温故而知新长河落日圆直挂云帆济沧海留取丹心照汗青过尽千帆皆不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千里共婵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2009山东枣庄)文句默写。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这样写江上美景: , 。温庭筠在望江南中这样写思念的心理:过尽千帆皆不是, 。柳宗元这样写小石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如此表白心迹: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参考答案: 4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斜晖脉脉水悠悠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苟全性命于乱

7、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2009广西贵港)默写。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以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1梦回吹角连营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海日生残夜 海内存知已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东风不与周郎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空一分,共8分,漏写、错写、多写,该空不得分。)(2009湖南益阳)按要求填空。(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

8、经蒹葭)(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小时候,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6)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形容群臣进谏热闹场面的成语是 。(7)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却饱含依依惜别之情,请写出连续两句这样的诗: , 。参考答案:5(8分)(1)白露为霜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出淤泥而不染(4)忽如一夜春风来 (5)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6)门庭若市(7)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山回路

9、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每空1分,凡有错字、漏字、加字均不记分)(2009江苏淮安)诗、文名句填空(题为必答题;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必答题:来源:Z.xx.k.Com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选答题:桃李不言, 。(史记)工欲善其事, 。(论语)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来源:学+科+网Z+X+

10、X+K参考答案:七、4一览众山小海内存知己人生自古谁无死春风不度玉门关后天下之乐而乐小桥流水人家选答题:下自成蹊必先利其器只缘身在此山中心有灵犀一点通(2009云南中考)根据提示填空。(题必做,两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不亦君子乎?(论语)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谁道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来源:Z+xx+k.Com赵翼在论诗中,主张诗歌创作贵在创新并激励后辈的句子是“ , ”。古诗词中

11、有许多表现爱国思想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 。(课内外均可)参考答案: 7.人不知而不愠直挂云帆济沧海门前流水尚能西! 枯藤老树昏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答案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围演练】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告诫学生学无止境,教师要耐心指导的句子是:_。2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3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_。”(论语十则)4论语十则中,感叹时间流逝的名句是:_。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6扁鹊见蔡桓公中表现蔡桓公对医生持有偏见的语句是:_;表现桓公讳疾忌医的一句话是:_;反映扁鹊为人机警的语句是:_。7过故人庄中描写美丽田园风光的诗句是:_。8钱塘湖春行中写禽鸟的诗句是:_;写花草的诗句是:_。9.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_;抒发作者愿望的诗句是:_。10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_。11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诗句是:_;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是_。12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伟大胸襟的诗句是:_。来源:学科网1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要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