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458568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必修2练习:单元测试卷四 Word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试卷四(第七、八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C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解析:材料中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说明他认识到余粮收集制的弊端,但是并不代表列宁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故A项错误;列宁并没有全面否定余粮收集制,他认为在国内战争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是必要的(保证

2、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故B项错误;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于是他实施新经济政策,从而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D项错误。答案:C2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战争特殊情况下,有限的资源优先满足前线的需要,因此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故B项正确;C项是斯大林模

3、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D项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3齐世荣在世界史现代卷中指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在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恢复和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这一环节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生产和销售关系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商品和货币关系解析:据材料可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高度

4、集中的计划经济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生产和销售关系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商品和货币关系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4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据此分析()A斯大林模式形成B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D新经济政策被终止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1936年,故A项错误;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会

5、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是在1928年,故D项错误。答案:C5苏联2 000万农户中原来大约有四分之一农户不养奶牛,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这主要是基于赫鲁晓夫时期()A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B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C冲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D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针对农业进行改革,不是进行广泛改革,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修补,并没有改变传统的经

6、济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说明了放宽对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故D项正确。答案:D6在苏联历史上的众多五年计划中,有一个五年计划被称为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由此判断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说明斯大林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于农业,故B项错误;“新办法开

7、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可见改革侧重于工业,运用了新经济体制,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故C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苏联进行全面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效果难以说是“最成功”,故D项错误。答案:C7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引起过社会思想混乱B都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C都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D都以农业为改革突破口解析: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造成社会思想混乱,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内和社会上思想混乱,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

8、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戈尔巴乔夫改革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来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初是在经济领域,在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将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某书在评价一位苏联领导人时提道:“在他的统治时期却算是整个苏联70多年历史中最清明承平的时光:没有大规模的屠杀和清洗,国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国力强盛堪与美国相提并论,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气。”材料中的“他”是指

9、()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勃列日涅夫解析:根据题目中“太空竞赛令社会主义扬眉吐气”可知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其前期实行稳健的经济政策,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故D项正确。答案:D9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取消粮食及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办法。这些举措()A改变了苏联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B成为苏联经济体制变革的开端C一定程度上提升苏联农业生产能力D借助市场关系推动农业的发展解析: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涉及农业领域,无法体现改变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体制变革是从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

10、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斯大林模式给农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A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解析:材料强调后半部分,而“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只与材料前半部分相符,故A 项错误;材料强调“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表明赫鲁晓夫经济理论上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局部改

11、革,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未涉及管理经济的方法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指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11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解析:本题是找共性: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B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C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只有D项是共性。答案:D12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

12、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农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具有一定优势,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上赶上了美国,并不能说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并未冲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答案:B13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

13、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解析:根据题文中“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利用美元特权掠夺其他国家,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D14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1938年,世界出口贸易平均每年只增长0.7%,而到战后的1948197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7%。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B各国贸易壁垒被取消C美元

14、成为国际结算货币D国际贸易组织纷纷建立解析: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破坏世界经济体系,19131938年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战、关税战,使世界出口贸易发展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贸总协定达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大大推动世界出口贸易发展,从而出现材料中战后19481976年世界出口贸易平均增长率大增,故A项正确。答案:A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主导下,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为三大支柱的国际经济新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呈现出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上的特点是()A美国掌控世界经济B世界统一市场形成C制度化和体系化D区域经济集团化解析:美国掌

15、控世界经济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情况而非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故A项错误;世界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故B项错误;以这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国际经济新体系,昭示着世界经济朝向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全球性而非区域性的世界经济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16美国在20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解析:A项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不符,故A项错误;美元与黄金的脱钩是为了保护美国经济而不是保持美国经济优势,故B项错误;美元与黄金无论是脱钩还是挂钩,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C项正确;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与通货管理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7货币霸权战争:对于欧洲人而言,“大欧洲”,即欧洲的联合,是一个古老的信念和历史的梦想。这是一个近千年的梦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