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20050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博山区第六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2、培养翻译朗读的能力。3、学习唐雎的精神。第一课时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战国策:(1)战国策是_末年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篇。(2)唐睢是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相关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唐雎( )怫然怒(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 )色挠( )韩傀( )3、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4、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 主要人物是唐雎。(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5、疏通文意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

3、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注意加点的字词。2、翻译第一段3、思考以下问题: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第二课时第二段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4、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注意加点的字词。2、翻译第二段3、思考以下问题: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有恩于安陵君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是让安陵君扩大土地,而婉拒则是逆寡人和轻寡人。唐雎是如何反驳的?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而君逆寡人者,轻

5、寡人与?”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第三段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注意加点的字词。2、 翻译第

6、三段3、思考以下问题: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为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4、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 ,也照应下文 ,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5、本文段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 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第四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7、有先生也。”1、 学生结合注释自译,注意加点的字词。2、翻译第四段3、思考以下问题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第三课时一、 把握人物形象1、找出秦、唐说的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可用“从 句中,我读出了唐雎或秦王的 性格”说话。秦王: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具有凛然正气的外交家的形象。二、总结写作手法。(讨论,归纳)本文是怎样刻画唐雎形象的?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了两个对立的形象。三、 感受人物个性:分角色朗读,体会外交辞令的言外之意。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四、拓展思考。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2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蔺相如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完璧归赵。五、归纳整理本课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