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1953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4.17 出师表教案 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 教学目的一、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二、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三、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四、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教学重难点一、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二、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三、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表”的有关知识二、整体感知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节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请根据所掌握的文史知识,介绍一下诸葛亮(参考导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

2、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一)熟悉课文l教师范读。要求:,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听清停顿、语气、语调、重音。崩殂 c 忠谏jin 妄 wng自菲fi薄 裨补b 遗wi陛下 攸yu 咨z 阙qu 陟zh罚臧zng否p 倾颓tu 行hng阵 苟gu全 猥wi自 夙s夜 驽n钝 诹zu 攘rng除 斟zhn 酌zhu2学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要

3、求:读准字音,注意朗读停顿要准确。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3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

4、音错误。4学生集体朗读课文。5介绍背景: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和课后练习,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以及有关“表”的基本知识。(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表”的基本知识见书后练习)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提名读第一节。2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互相质疑。4学生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

5、。5提名解释重要的词语,并翻译文句。6分析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讲形势严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件。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效命这个好条件。(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陛下进行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段意。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

6、的建议。7小结:分析形势,暗示不奋发图强则难与魏吴久持;再提出在不利形势下应利用有利条件文武官员追念刘备恩情,要把它报答给刘禅。建议开张圣听,用“宜”与“不宜”作为告诫。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四、布置作业1复习掌握第一段内容。2背诵这一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二五节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检查已学内容二、学习第二节课文1提名朗读这一节课文2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互相质疑。4学生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5提名解释重要的词语,并翻译文句

7、。6分析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严明赏罚;(2)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7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三、学习第三五节课文1提名朗读这三节课文2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互相质疑。4学生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5提名解释重要的词语,并翻译文句。6分析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在第三节中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郭攸之、费纬、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提出亲贤的

8、具体做法是什么?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概括第3节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5)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6)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营中之事,悉以咨之(7)亲贤的好处是什么?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概括第4节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9)第五节的中心句?第1句(10)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11)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五节内容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用历史的经验教训归结提出亲贤远佞建议8小结:前半部分从形势分

9、析开始,到具体建议,在出师前作周密安排,以求出师无后顾之忧。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第二条建议“赏罚分明”,也都与第三条亲贤远佞有关。第三条反复陈说,最为重要。四、布置作业1复习掌握第第二五节内容。2背诵这四节。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六九节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检查已学内容二、学习第六九节课文1提名朗读这一段课文2学生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互相质疑。4学生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5提名解释重要的词语,并翻译文句。6分析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六节(1)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感激先帝的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六节内容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7)小结:本节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第七节:说明出师这一决策(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

11、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表达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七节内容:(6)小结:自陈己志,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表明报国决心,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并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第八节(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4)小结:从三方面提出要

12、求:对自己,讨贼;对群臣,进言;对刘禅,自谋。第九节第九节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心情?依依不舍之情。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六九节内容陈述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出兵准备的计划、安排。四、布置作业1复习掌握第第六九节内容。2背诵这四节。第四课时教学目标:一、 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二、 复习重点词。三、 完成课后练习。教学流程:一、复习重点词句,提同学回答简要的问题。二、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见板书设计)三、总结本文写作特色: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由于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他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13、,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词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

14、,报先帝、忠陛下 之情全篇,处处为刘禅 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四、拓展延伸1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要点:(仅供参考)(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2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答案要点:(仅供参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