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641671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时作业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C出现了纸币“交子”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2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3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

2、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科举制度趋于衰落B戏曲备受士人推崇C城市经济发展繁荣D社会等级秩序混乱4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功能的变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5“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D引发了我国经济

3、重心的南移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7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 )A都城的布局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B市开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C都城设计理念不再体现皇权至上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8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

4、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9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10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5、这反映了( )A清朝经济高度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B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C乾隆皇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D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11在我国西北、中原乃至长江流域的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现骏马、骆驼和胡人等塑像如下图,而宋以后的墓葬则几乎绝迹。这主要是由于( )A西北战乱的频繁B民族矛盾的尖锐C瓷器制造的繁荣D丝绸之路的兴盛12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A明清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B江南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落后C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D江南出现资本主

6、义生产关系13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区域市场14下列现象与下图中“市”的发展不符的是( )A“市”突破时空限制B“市”有庙会集市C“市”出现繁荣的商业街D“市”始设专门管理机构15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间资本的经营较为落后B民营经济

7、缺乏必要的资本C国家强化对经济进行控制D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转型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明代中叶,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主导地位C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官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D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17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B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C滥发钱币引

8、发通货膨胀D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18北宋时开始出现信用交易,叫做“赊”或“赊卖”。同业商行的行商出卖行货不用现钱凭信用设贷,一定时期后再付还价钱,彼此通济。赊买行货,须有富户三五人以上作保,写立期限文字。如无人保,只有赊买人写立欠钱文字,发生纠纷,官府不予受理。这反映北宋( )A设贷联保可杜绝信用事件B商业繁荣和商行组织发达C政府放松了对市场的管理D交子在全国各地普遍通行19盛唐时期长安人口增长明显,总数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京官和京吏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9、)A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C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D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20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累积,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清代的商人以山西票商、扬州盐商和广东行商最为著名,此外,徽商、宁绍商、闽商等著名商帮也继续活跃在城镇之间,他们不仅从事贩运活动,而且经营典当、钱庄等金融事业。这表明( )A政府逐步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C票商、盐商和行商是新的商帮D明清时期中国产生近代金融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1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两

10、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

11、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8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

12、因素。(6分)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答案解析1C【解析】注意时间限定词“宋朝”,A是在秦朝时期,B是在明清时期,D是在明朝时期,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选C。【提升】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2C【解析】【分析】在唐朝时,长安和洛阳就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排除A;南北朝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排除B;C说法正确;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排除D。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的“市”【详解】3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落第文士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绐商人做参谋,甚至可以

13、去戏班子写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士人可从事的领域变宽,不再拘于教书先生,而无论是做师爷、参谋或写戏,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繁荣促进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士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故C项正确。A项,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僵化,但未衰落,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士人对戏曲的推崇,排除;D项,社会等级的混乱现象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4B【解析】依据“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宋代经济生活的繁荣,无法体现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

14、朝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统治者依然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只强调宋朝城市管理比唐朝多了一个目的,即经济管理,无法体现其城市比唐朝稳定,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项为A,材料的主题是宋朝城市管理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原因,但材料没有体现。5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西周-唐:严格限制阶段。坊市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和古代的“禁夜”政策是有联系的;宋元明清:放松限制阶段。宋代解除“禁夜”政策使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所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A正确;“禁夜”是对市场的限制,“禁夜”的解除直接有利于商业的发展,间接地

15、推动农业的发展,故B不符题意;“禁夜”的解除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但不能说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因为中国古代政府基本财政收入来自农业,C错误;“禁夜”的解除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经济重心南移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D错误。【点睛】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西周-唐:严格限制阶段。坊市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宋元明清:放松限制阶段。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限制和时间限制。6B【解析】【分析】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故A错误;唐朝政府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说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