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410774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雎不辱使命 课题: 唐雎不辱使命课型新知预展课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能准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2、积累“易、虽然、徒”等文言词语。第二课时:1、讲述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大意。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课文。 学习重点:积累“易、虽然、徒”等文言词语并疏通文意。学习过程:一、相关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战国策是_末年_(人名)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体史书,共_篇。2、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文

2、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3、刘向: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历经宣帝 、元帝 、成帝三朝;历任散骑谏大夫、散骑宗正、光禄大夫等职。4、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

3、出使秦国一事。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复述故事情节。1、唐雎( ) 秦王怫然怒( ) 亦免冠徒跣( )( ) 韩傀(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 色挠( ) 抢地( ) 庸夫( )休祲降于天( )2、口头复述故事,概括故事内容。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句子,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语句。疑难语句:2、解释下列加点词。秦王怫然怒( ) 长跪而谢之( ) 徒以有先生也 ( )天下缟素( ) 不辱使命( ) 大王加惠( ) 虽然,受地于先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 而君逆寡人者( ) 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

4、( )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秦王不说( )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 )仓鹰击于殿上( ) 休祲降于天( )( )寡人谕矣( ) 秦王色挠 ( )(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5、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7、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还有哪些语句不会翻译请写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第三课时:1、分析人物形象。 2、说说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

5、探究一、本文因为有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才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富于戏剧性,那么,本文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二、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三、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他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看,他是怎样的人?四、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五、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请说说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拓展延伸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达标测评一、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 末年 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辱”的意思是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2、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三、用原文句子填空:1、表现秦王骄横无礼、盛气凌人的句子是:2、唐雎维护国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四、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说说下列句子的“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导入: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欺软怕硬、卑躬屈膝、前倨后恭。唐雎: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爱国。五 、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运用对比、反衬手法,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