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史

上传人:贪吃小怪&****amp;... 文档编号:126375016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思想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思想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思想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线作业考核西方思想史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苏格拉底将这种方法自称为“助产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助产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助产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

2、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倡导的这种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2. 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因为常在一个称为“犬”的运动场谈话教学,所以雅典人称他和他的追随者们为“犬儒”。这个名称也象征着道德的警觉性,像狗一样的吠叫提醒人们节制欲望,像狗一样过着自然而又简单的生活。当希腊城邦的黄金时代逝去,理智与道德的力量随城邦的衰退而锐减,安提斯泰尼提倡:顺应自然,节制欲望。贯彻并执行安提斯泰尼思想的是第欧根尼,他以一种惊世骇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使犬儒学派闻名于世。第欧根尼早在卢梭之

3、先就认为社会文明造就了腐败与罪恶。他的社会理想是人类应返归自然,同自然结成一体,而唯一真实的国家应像世界一样广阔,他称自己是“世界公民” 。两人生活于古典希腊时代,学派的流行却在希腊化时代,其顺应自然、禁欲思想和世界主义对后来的斯多亚学派有一定的影响。3. 三位一体:或称三位一神或三一神。一般指基督教的上帝,即圣父、圣子、圣灵(天主教称呼圣灵为圣神,东正教和新教都称呼为圣灵)为同一本体(本性)、三个不同的位格,三位格为同一本质,三个位格为同一属性。通俗地说,仅有独一的上帝;圣天父完全是上帝,圣子完全是上帝,圣灵完全是上帝;圣天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不是圣天父。详细阐述有关三位一体这个信

4、条的教义被称为三一论。此教义是从公元3至4世纪开始逐渐发展。经过一连串的辩论和大公会议后,最终得以确立为正统的教义。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曾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亚大会(第一次大公会议)及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会(第二次大公会议)里通过。4.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他第一个自称是人文学者,召唤人们由神明转向人世。他广泛搜集古典文献,并用全新的眼光诠释古典著作,提出了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对经院哲学,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对以后的人文主义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抒情诗集,抒发了作者对古典文化的崇敬,对禁欲主义的厌弃,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他的歌集歌颂了对恋人劳拉的爱情,摆

5、脱了教会禁欲主义的束缚,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勇于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精神。但他的思想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从来不是以系统的方法阐述的,许多思想是一些倾向和愿望,而不是成熟的观点和学说。他对经院哲学抱有敌视态度,自己却又是一名基督教徒,他的著作中甚至还有经院哲学的痕迹。5. 理性主义: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尔的唯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笛卡尔认为只有一些永恒真理(包括数学以及科学的认知及形而上学基础)可以单纯靠推理得到,其余的知识需要藉助生活经验以及必要的科学手段才能获得。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类首先

6、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推理出其余知识。持这种观点的有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在他们试图解决由笛卡尔提出的认识及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使理性主义的基本方法得以发展。斯宾诺莎及莱布尼兹都认为原则上所有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单纯的推理得到,另一方面他们也承认现实中除了数学之外人类不能做到单纯用推理得到别的知识6. 本原:也可以称为始基,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它指的是一种东西,世界万物都是由它所构成的,最初都是从它产生,最后又会复归于它。所以它是万物的基础、来源和归宿。早期的哲学家都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元素,通过它就可以对整个自然界的事物有一个从头到尾的概括的解释。

7、泰勒斯是第一个提出“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个哲学问题的人。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答:他的君主论对政治和权力的实质做了客观实际描述。他是第一位把政治与宗教和道德问题分开的思想家。他不再沿用过去经院哲学式的推理方法,摆脱了道德和神学规范的束缚,不是从神性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政治理论,总结国家强弱、权利得失的原因。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利问题,将军事、法律视为权利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以性恶论为基础的人性观贯穿于他的政治学说中,认为追求权利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因为权利

8、和财富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他认为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混合型共和政体,即将三种正确形式的因素相结合,让人民代表、贵族代表和选任的国家元首同时参与政权的形式。他在考察、判断各种政体的相对优劣时,赞赏罗马的共和制度,认为共和政最符合平等、自由的要求,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保证公民财富的增长,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他阐述了一套统治权术思想:一方面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法规的制定。在君主应该采用什么政治权术的问题上,他认为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 ,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2. 伏尔泰的史学思想。答

9、:首先,他第一次打破了独霸西方2000多年的以政治、军事史为主要内容的史学传统,承继希罗多德的社会文化史编撰形式,开近代西方文化史之先河,倡导“文化史观”,为历史编纂学开拓了新天地。 其次,伏尔泰开创了新型的世界史。他敢于否定传统的世界文体系,开始把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的和比较的研究。他的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一书,被认为是创立新型世界史的最初尝试。在这本书中,他总是把眼光时时扩及到整个世界,特别是东方各国的文化,作者能把人类文明史当作一个整体加以全盘考察,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具有“世界主义”的观念,显示了他那非凡的创造力和卓越的史才。再次,他有力地批判了神学史观,使史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手

10、中有力的思想武器。伏尔泰对禁锢人的理性的宗教迷信所作的深刻批判,在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中是十分突出的。最后,伏尔泰是18世纪理性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他对抽象理性的崇拜,把理性的力量说成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就成了他治史的基本出发点。还有,他把哲学引入史学,使历史学成了一门以事实为训的哲学,这是伏尔泰治史的又一个特点。三、综合论述题(共20分)1. 论述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发展过程。答: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个别事物的本体论,形式本体论,神本体论。(1)“个别事物的本体论”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指出,能作为本体东西的,是个别的事物,因为惟有个别的事物才能满足本体所具备的如下特征:“不表述主体

11、”这就是说,在一个判断中,主体只能作主词,而不能作为谓词去表述某个主体。例如,人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人”而不可以说“人是亚里士多德”。因此唯有个体事物是最真实的存在;“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一切个别事物都是第一本体,它们每一个都不能表述其它本体。因此本体是不依赖其它个别事物的,也不存在于其它个别事物里面。任何一个个体事物都是独立自存的。“变中的不变”本体的属性是可变的,而本体本身则是不变的,具有稳定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有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分。所谓第一本体仅指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或某个个体,第二本体则指个别事物所属的种或属。例如,苏格拉底是人,也是动物,其中,人是属,动物是种。其中第一本体

12、是最根本的本体,是其它九范畴(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遭受)和第二本体的基础。(2)“形式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的内部寻找原因。通过总结古希腊哲学家已有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不过出自四个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所谓质料因就是事物的“初始基质”,指构成每一具体事物的原始质料,即事物由什么东西形成的。它是“构成了一个物件而本身继续存在着的东西”;形式因是指事物的结构、比例和模型,也就是事物根据什么而形成;动力因是指使一定的质料取得一定形式结构的力量,引起一具体事物 “变化或停止的来源”,即事物形成的动力是什

13、么;目的因就是指一具体事物为了什么而形成,或者说它的产生是为了什么目的。以房屋这一具体事物的形成为例:砖瓦木石是质料因,房屋结构是形式因,建筑人员是动力因,房屋的用途是目的因。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只有四因说才能全面把握事物的原因。亚里士多德在指出具体事物形成的四因后,进一步认为,这四因可归为二因:质料因和形式因。他提出了形式质料说。他认为,动力因和目的因都可归之于形式因,因为形式因是指事物的本质、结构,而目的因就是事物的本质的实现,是形式的体现和实现,因此,目的也就是形式。动力因是指事物变化的原因,而事物之所以变化,就是由于它趋向一种目的,向一定的目标而努力,为一定的目的而生存。例如,房屋的形式

14、既作为动力因存在于建筑师的心中,同时又是砖瓦木石之类质料所追求的目的。在形式和质料的关系中,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无规定性的、消极的和被动的,形式则是积极的、能动的。正是由于积极的、能动的形式去规范了质料,个别事物才得以形成。因此,形式是决定事物“是什么”即本质的东西。(3)“神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从运动和变化的角度考察质料的形式,两者的关系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潜能是尚未实现的现实,现实是实现了的潜能,事物的运动就是由潜能的存在向现实的生存的转化。但是,由于作为质料的潜能是被动的、消极的、待定的,而作为现实的形式既是动力因,又是目的因,因此,不是潜能先于现实,而是现实从根本上先于潜能。所以,低级的事物虽然实现了它的自身,走到了它的目的,但是相对于更高一级的东西来说,这个目的的本身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它还会进一步追求更高一级的形式或目的。如此推论下去,必定有一个最终的目的或形式,这个目的或形式本身是永恒不变的,但却是引起运动变化的根源,即它是“第一推动者”,也就是神。而“神是一个至善而永生的本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