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6374488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4.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精品课程_色彩构成课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件 制作 邹艳红 精 品 课 程 概 述 n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对色彩的视视知觉觉和心理效应应 用一 定的色彩规规律去组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间的相互关系 创创 造出符合审审美需求和设计创设计创 意的色彩效果 是一种对对 理想色彩的创创造过过程及结结果 n色彩构成同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课课一起形成一个完整 的构成课课程体系 是所有美术设计专业术设计专业 的基础础主干 课课程之一 n包豪斯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构成教育的学校 有很多著 名的画家曾在这这个学校任教 当1930年这这个学校被纳纳 粹关闭时闭时 流入到世界各地的教员员把它的影响带带到美 国及世界各地 西方现现代艺术艺术 院校的基础础教育方法越 来

2、越多样样化 但都注重思维维 审审美 创创新方面的教育 便是在包豪斯的基础础上逐渐发渐发 展的 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 n一是对色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 n二是案例评析 课程将围绕教学内容列举经典作品或典型作业范例中 的亮点予以重点的评析 以方便同学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n三是作业完成 课程紧密结合各单元课题内容布置作业 同时明确作 业要求并指导学生练习 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n1 理论层面 学生从色彩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切入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了解人的心理 情感与色彩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色彩的影响 增 强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n2 实践层面 通过各单元作业的

3、实施完成过程 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色调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 为 以后的色彩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n3 认识层面 学生应当明确色彩构成课不仅是对色彩造型及形式表现的学习 更 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因此 色彩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 而非结果 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支撑 学生应对他们如何将本 阶段的学习运用到各类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实施的环节与方法 一 课堂讲授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理论阐述与图形演 示相结合进行教学 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 作业辅导 在作业辅导中 既要强调作业要求与画面视觉

4、效果 更要关注 学生的过程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实践与探索 尽量根据学生的 能力特点因势利导 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 作品评析 精典作品和优秀作业的评析是美术设计教学中特殊而有效的教 学方法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注重 比较 的方法作用 根据教学相关阶段 的内容与要求 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同表现方法 视觉效果 潜在优势等进行认识和思考 四 总结评价 总结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总结及对学 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应避免以作业效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而代之以注 重学生发展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总结和评价都能够 实际地起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 提高认识

5、和推进下一步教学的目的 第一单元 色彩的产生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色彩的基础理论 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 体系相关知识 在配色中体会色彩所具有的明度 色相 纯度变 化规律 一 光与色 视觉感知的前提条件 世界本无色 我们的眼睛是在光的作用下通过色彩的差异感受景物的存在 光 线明亮时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万物鲜艳而清晰 光线暗淡时 色彩变得阴暗而模糊 如果没有了光 在黑暗中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一 色彩光谱 太阳光产生的高热能形成电磁波 向宇宙空间辐射 电磁波的波长范 围很宽 光只是电磁波的一小部分 而能够引起人的视觉反映的只有 从380毫微米至780毫微米的波长 范围 这就是可见光即我们日常所 见

6、的白色日光 物理学家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将 日光分离成红色 橙色 黄色 绿 色 蓝色 青色 紫色七种单一色 光 它们按彩虹的颜色秩序排列 光谱中各色在可见光区域中的波长 有所不同 其中红色光的折射率最小 它拥有光谱色中最长的波长 紫色光的 折射率最大 波长最短 这实际是将可 见光谱不同色彩进行了确认和命名 二 色彩感知 我们已知 物体本无色 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才能感知物体的颜色 光通过三种形式 光源光 反射光 透过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后 我们便 可以感知到色彩 光源色 表面色 透过色 光源色是光源自身的色彩 我们的眼睛能够直接感受霓虹灯 装饰灯的绚丽色彩但过强 的光如太阳光 高亮度的灯光直接进入眼睛

7、是看不到色的 一天不同的时段中日光色彩的变化对景物颜色的影响 揭示了光源与色彩的关系 反射光是光进入眼睛最普 通的形式 物体表面呈现不 同的颜色是由于物体表面具 有不同的吸收光与反射光的 能力 表面色是光作用于物体表面 物体对其反射而形成的 透射光是光源穿过透明或半 透明的物体后再进入视觉的光 线 物体的颜色会因为透过物 而发生变化 透过色是透射光作用于物体的颜色 三 固有色 尽管我们看到物体 在光线的作用下不断地 改变着它的色彩属性 但因为对日光下物体的 颜色印象最深 便通常 把物体在白色日光下呈 现的颜色作为它的固有 色 物体本无固有色 固有色其实是指物体在 白色日光下呈现的色彩 概念 包

8、装设计通常都 是使用固有色 四 有彩色与无彩色 当物体呈现出没有色相和纯度 只有明度的黑 白 灰性质时 就为无彩色 视觉残像是人的 视力对色彩需求的一 种平衡 即色彩补偿 现象 灰色的树干会 显出紫色 这是因为 与树叶的黄色相对应 五 视觉残像 二 色彩三属性 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我们视觉感知的一切色彩 都具有明度 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 它们是任何色 彩的基本构成要素 也是作为区别不同颜色的标准 由于色彩具有色相 明度 纯度三种属性 色 彩学家研究的以三维空间 关系来表示明度 色相与 纯度的关系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 明度中轴 纯度色阶 色相环 色立体的垂直剖面是色相的纯度和明度的变化关系 它构成

9、了一个色相变化的平面表示 图 该色相的纯度依据明度层次向上逐渐接近白色 向下则渐变接近黑色 向内渐变为灰色 如此得到一个同色相的系列色彩 一 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将光谱中的青色 去掉 剩下红 橙 黄 绿 蓝 紫构成 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 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在我们感觉颜色差别的同时 还会感觉到它们之间的明暗差异 这 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 二 明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纯度 同一色相的纯度也可以有所不 同 三 纯度 知识要点提示 1 物体本无色 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才能感知物体的颜色 2 固有色是人们对物体在白色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印象 3 通过色彩三属性 色相 明度

10、 纯度可以比较准确地表 述色彩的相貌 第二单元 色彩混合 单元学习目标 从色彩混合的学习中认识色彩的视觉规律 了解 色光 颜料 空间混合的不同原理及作用 体会在 配色中运用其规律所获得的色彩效果 一 色彩混和 色彩的魅力展现 色光混合会增强亮度 混合的 色光越多 混合色的明度越亮 由 于混合色的光亮度等于相混合光亮 度之和 因此也 加色混合 朱红 翠绿 黄色光 翠绿 蓝紫 蓝绿光 蓝紫 朱红 紫红光 红光 绿光 黄光 白光 一 色光三原色与加色混合 二 色料三原色与减色混合 在色料混合中 混合的色越多 明度越低 纯度也会下降 因此称其 为减色混合 三原色的混合 可以得到所需的各 种色彩 而三原

11、色自身不能被其它颜色 混合而获得 颜色三原色与色光三原 色的混合相反 三 视觉混合或中性混合 视觉色彩混合 不是变化色光或颜 色本色 而是在色 彩进入视觉之后 基于人的视觉生理 原因产生的色彩混 合 混合后的色彩 效果类似于它们的 中间色 亮度既不 增加也不减低 因 此也称为 中性混 合 减色混合中性混合加色混合 将不同的色彩 并置在一起 当它们 在视觉上小到一定程 度的时候 眼睛很难 将单个色块独立地区 分开来 由此视觉作 用会把这些小色块合 成一种混色 由于这 种混合必须借助一定 空间距离才会产生 故称其为空间混合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按等比例放在圆盘上快速旋转 于是各色混合成一种新的

12、颜色 这种混合方法与色料混合法近似 混合的明度是混合各色的平均明度 既不降低 也不增加 故也属于中性混合 旋转混合的原理是视觉暂留与视觉渗合作用混色而产生的效应 知识要点提示 2 减色混合中 混合的色越多 明度越低 纯度也会下降 3 中性混合后的色彩类似于它们的中间色 亮度即不增加 也不降低 4 不同混合方法在色彩应用中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1 加色混合色的光亮度等于相混合光亮度之和 第三单元 色彩对比 单元学习目标 从色彩对比中进一步认识色彩的视觉规律 了解色彩面积 形状 位置的变化对色调及其色彩效果的 影响 并体会在色彩配置中运用其规律所带来的色彩变化 一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相互作用

13、在同一画面并置的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颜色 并置的 双方都会把对方推向自己的 补色 相同色相中 置于补 色当中的色彩看起来更鲜艳 由于邻近色的影响使方框中间不同的两色看起来象一个色 同样由于邻近色的影响 使一个色看起来象两色 一 色相对比 对色彩差异性的最直观认识 最简单的色彩组合是 单色 性的色彩组合方式 这是一种整 个画面只使用单一色调的配色方 法 我们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 1 同一色相对比 相对比的色彩在色环上处于15度 范围时属于同类色相对比 由于这个角 度的对比色仍然属于某种单一的或相同 的基础色 故称为色相的同类色对比 2 同类色对比 邻近色的对比也称为近似 色或类似色的对比 是指对比

14、两色的相隔距离在色相环上 所处角度为45度时的对比 3 邻近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是指色环上所处 角度为120 150度的色彩间的对 比 它们的对比关系相对补色的对 比略显柔和 同时又不失色彩的明 快和亮丽 对比色组合具有一种很 强烈的冲突感并能产生一种色彩移 动的感觉 比如在大自然中经常看 到橙色的果实与绿色的树木 紫色 的花与绿色的叶 它们的色彩搭配 都具有既明快又自然的视觉效果 4 对比色对比 对比色对比实例 补色对比是指色环 上处于180度相对位置 的补色对之间的对比 例如 当红与绿并 置时 一方面红的会更 红 绿的会更绿 所以 对比效果十分强烈 鲜 明 另一方面 生理综 合的结果使得两色

15、又会 主动混合而呈现一种近 似于黑色的深灰色 5 补色对比 在色环直径两端的色为补色 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 最好 的方法是将它们相混 看是否能产生中性灰色 如达不到就要对色相 成分进行调整才能找到准确的补色 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 可以使对 方的色彩更鲜明 黄紫色对 由于明暗对比强烈 色彩个性 悬殊 是补色中最突出的一对 蓝橙色对 明暗对比居中 冷暖对比最强活跃而生 动 红绿色对 明度接近 冷暖对比居中 因而相互强 调的作用非常明显 补色对比的对立性促使对立双 方的色相更加鲜明 二 明度对比 色彩整体效果把握的关键 明度差是色彩造形表达的关键 明度等级与明度基调 以低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 画面

16、称为暗调 以中明度阶段 色为主调的画面称为中调 以 高明度阶段色为主调的画面 称为高调 按明度对比的强弱 关系分为长调和短调 这样 色彩明度对比的强弱差异 可以分为6类 摄影作品的明度对比关系把握对色彩整体的影响 三 纯度对比 色彩个性获得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 使鲜色更鲜 浊色更浊的对比方法称为纯度对比 我们可以采用明度基调的设 计方法和计算方法 将明度基调的 白和黑变为纯度的鲜和浊 将明度 基调中用以表示高 中 低调的不 同区域变为鲜 中 浊的不同区域 将明度基调中用以表示明度对比 度的长和短换成这里的强和弱 如 此纯度也可以组成鲜强对比 鲜弱 对比 中强对比 中弱对比 浊强 对比 浊弱对比6种基本色调 不同纯度关系比较 鲜强对比构成 中强对比构成浊弱对比构成 鲜弱对比构成 四 冷暖对比 色彩的心理感觉 色彩的冷暖不是指物理上的实际温度 而是视觉和心理上的一种知觉效应 冷暖的感受主要体现在色相的特征上 如红色和黄色的系列为暖色是源于对阳光与 火的色彩联想 而对水和冰的联想使人们将蓝色的系列列为冷色 五 颜色的面积 形状 位置与色彩对比的关系 色彩的面积同其形状和位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