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37382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高三5月月考(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台市三仓中学2016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年,葡萄酒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酒庄或者关门或者打特价牌,这标志着酒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使之流传后世,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建造了一座藏书楼,起名“天一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A惨淡经营、苦心孤诣、筚路蓝缕B惨淡经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C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筚路蓝缕D筚路蓝缕、苦心孤诣、惨淡经营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第12届全运会女子手球决赛中,“安徽玫瑰”不负众望,以31:20战胜上届冠军八一队,蝉联冠军。B市委全力开展干部亲属违规经商专项整治,市管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业已全部从流通领域的公司退出。C领导干部被称为“老板”,不仅显得极不严肃,而且体现出了浓厚的一言堂色彩和严重的家长制作风。D37岁农民工王贱华将打工赚得的近1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五保”老人,受到“慈善打工仔”之誉。3.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A.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3、。B.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C.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D.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_,_,_,_,_,_,其间也自然包含当世缺少济世英才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它是借凭吊诸葛亮抒发了古今英雄也包括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共同悲愤一个“泪”字正是惺惺相惜 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亮北伐精神的赞叹A.B. C. D.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极贴切的一项是()A.人生路上,如果能互相谦让,就能顺畅前行了。B.面对人生险境,要敢于主动尝试。C.山登绝顶人为峰,做人要有

4、挑战极限的豪迈气概。D.好高骛远,目空一切,会让自己身陷险地。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

5、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

6、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晋国王公:下文称晋公,王祜。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阅千岁而不改者阅:经历B今夫寓物于人寓:寄存C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大致D王氏之福盖未艾也艾:到达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指出,世上谈论天

7、理的人,往往都不等到天理最后彰显就去求取善恶回报,因而世人常常认为天理是不可捉摸的。B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几十年后,子孙后代中出现了很多的贤能之士,这就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善行会有善报。C作者比较了王祜的后人与李栖筠的后人,认为王李两家子孙的才能、气质、功名富贵和忠信仁厚等都不相上下。D铭中也指出,与王祜等相比,我辈小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知窥察时机,追求名利,哪里还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8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3分)(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3分)(3)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3分)9.

8、 “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Zxcv【注】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1)首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分)(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3)作者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2)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4)_,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5)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_,

9、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论语学而)(8),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横岭苍茫李御故乡门前有座山,名横岭。一道横亘于眼前且耸入云天的屏障矗立在你面前,犹如一位彪形大汉,既护住你的村庄田园,又阻隔你投向远处的目光。开门相见,横岭就像与你相生相伴的一部分,显得格外熟络。清晨,你可以看到雾幔缭绕;午间,你会感到热烈张扬;而夜晚,你会体味到峰峦如磐,如同巨人的臂膀,环绕于你,呵护于你。我第一次爬上横岭的记忆已很模糊,但绝对是上山斫柴。那是寒暑假的“必修课”。从村里上山,要走很久蜿蜒曲折、山石嶙峋的

10、山路,才能到达山顶。也是在横岭,我认识了山枣、山楂、山胡椒;认识了野猪、野鸡和野兔。一双草鞋,一副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里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艰辛与快乐。一个寒暑假,天天走在山道上,我几乎熟悉了其间的每一道弯,每一块巨石,路旁的每一棵大树和路边的每一孔泉眼。饿了,摘一串野果充饥;渴了,掬一捧山泉,沁人心脾。上山斫柴,汗流脊背,不饿不渴之后,就一个劲唤风,当山风从胸前背后徐徐掠过,人就会觉得风是最贴心的伙伴。山中精灵莫过于风,有声响,但不声张,把爽适给你,又悄然走过,你若再唤,又会飘然而至。人在山里,有时想笑,有时想哭,有时想唱,有时想喊。站在山顶,吼几句刚学会的山歌,无人聆听,无人喝彩,但自己很

11、快活,很惬意。山的阻隔,虽不同于锁链,但形同于门,总想推门而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当我怀揣一份渴求离开小山村,走入不一样的世界,多少年后,回首顾盼,故乡与横岭却依然在我的梦中。一个人骨子里的情结也许永远牵绊于生你养你的那山、那水、那片热土。横岭早已修通了穿山隧道,昔日的羊肠山道已被水泥公路所覆盖。前些年,我曾陪父亲一起开车穿过隧道,去了山那边的横岭水库。一泓碧水,既可调洪,又可发电。这也算是生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沧桑巨变的一帧缩影吧。在山上,拜访过我所熟悉的一位家乡“父母官”,他在仕途正旺时,毅然辞职上了横岭,带领乡亲们种植油茶树。其中的酸甜苦辣,他知道,山民们也知道。在山寨的火塘边,他对我说了这

12、样一席话:“现在不缺想当官的,也不缺能当好官的。但还是缺能真心实意与百姓摸爬滚打,一起做点事的。我从山里出去,又回山里,也算是返璞归真吧。”几经风雨霜雪,如今油茶林已经硕果满园,而他却长眠在了其人生所拼力冲刺的油茶林。在横岭,山民朋友争相给我介绍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姑娘,一位名校毕业的女生,自愿来到横岭深山的学校当教师。亲友不理解,水土不服,被毒蛇咬伤,她也没有退却。我特意去学校造访,可惜正赶上女教师去山外为孩子们购买课外读物,未能谋面,却在橱窗里读到了孩子们创作的儿歌:“山有形,山有道。你喊他答应,你走他不跑,冬去春来就不老。”“山儿高,山儿陡,山儿就像个乡巴佬。一坐几千年,高高低低都知道。”我

13、在橱窗前徜徉吟叹,一点点走近山区老师与可爱的孩子们。横岭就是如此。她是沉寂的,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看天观云的老人。但在沉寂中孕育与滋养着万千生物,给你根,给你直指云天的一片天空。面对横岭苍茫,我似乎读到了很多,却又心静如水,或许这就是生活中的另一种神示吧。(选自2015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13.横岭给了“我”哪些滋养,使“我”永远牵绊于那片热土?(4分)14.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父母官”和都市来的大学生?(6分)15.请探究文章结尾处“另一种神示”的意蕴。(6分)六、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张

14、颐武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这样的文艺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看不到问题正是由于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现在人们温饱有余,生活条件相对过去有相当大的改善,但也会碰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过往生活中不曾具有的,往往让人觉得更难以化解。如剧烈竞争产生的巨大压力,

15、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西方社会当下的条件毕竟比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要完备,更增添了这些群体的问题感,由此产生了许多焦虑和困扰。戾气之作应运而生,变成了社会困扰的表征。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高的。晚清的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戾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