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文秘)文秘培训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6372133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2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文秘)文秘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行政文秘)文秘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行政文秘)文秘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行政文秘)文秘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行政文秘)文秘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文秘)文秘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文秘)文秘培训(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常用文种的写作二、公文格式三、公文起草及运转流程四、案例分析一、常用文种的写作每一文种都有其使用范围,要将公文内容与文种使用范围来识别。下面只讲各部门、基层单位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公文文种:请示、报告、通知、通报、函(一)请示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哪种情况下用请示?凡是本机关无权决定、无力解决或必须由上级批准后才能办理的事项,都必须向上级请示。根据内容可分为求示性请示与求答性请示两类:求示性请示: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关指示精神不明确,或对某一方面问题不理解,或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某些新情况、新问题,报请上级机关明确指示,以便执行的。求答性请示:是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某一具体问

2、题或实际困难,无法自行解决,请求上级机关明确答复,然后办理的。请示一般只送一个主送机关,一般不送领导者个人,不越级请示。请示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可省去制文单位。请示的正文:一般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请示缘由:是正文的开头部分,概述请示的背景、原因和根据,阐明理由,引出请示事项主体。请示事项:是文章的重点,是上级机关了解请示事由、给予答复和审批的依据,必须写得明确具体。如要求上级明确什么政策,批准什么事项,帮助解决什么困难,都要一目了然,不能模棱两可。结语:可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或“妥否,请批复”。注意:“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3、。(二)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于上行文,它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根据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工作报告、情况报告4种。综合报告:常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一段时间全面工作或几方面工作的情况,使领导机关了解下情,对工作正确作出决策。专题报告:以内容单一为其特点。常用于向上级反映某项工作、某一事件、某个特殊情况或专门事项,便于领导及时加以指导。工作报告:以汇报工作为其特点。常用于向代表大会汇报一个时期内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的安排意见,提请大会审议、批准。情况报告:以反映情况为其特点。常用于报告实际工作中的某些突出问

4、题。标题:由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也可省去发文单位。有的报告,涉及的情况紧急,可在文种前加“紧急”二字,以引起上级重视。正文:包括报告缘由、报告内容和结尾三部分。报告缘由:常用概括性语言直陈其由。报告内容:即需要向上级报告、反映的情况。这是正文的重点。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估。结尾:以呈请语“特此报告,请审阅”或“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作结。请示与报告的联系与区别:报告和请示均属报请性公文,都是上级机关开展工作的参考或进行答复的依据。但二者不能混用,更不能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二者的区别:一是行文目的不同。请示是下级在其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或无权解决,或不知怎样解决,

5、因此必须上级予以批复的上行文。具体而言,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规章的制发、重要会议的召开、大额费用的开支,须请示;工作中遇到的无章可循的新问题、对上级某项政策不理解的,须请示;增补经费、编制等,须请示;本单位意见分岐难以统一的问题,须请示。报告是单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上行文,目的是让上级了解情况、掌握动态,以便加强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不需要上级回文批复。区别请示与报告这两个文种的关键,在于是否必须上级予以批复。二是行文时机不同。请示是事前行文,上级批准之后才可以实施;报告是在事中或事后行文。三是二者内容的“容量”不同,构成也不同。请示是“一文一事”,报告可“一文多

6、事”。请示由请示事项和理由、解决意见和建议、要求构成,报告则由前言、内容、结束语构成。(三)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是我们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文种。大致分为事务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三类。事务性通知:是单位处理日常工作常用的文件,起传递信息、沟通情况、知照办理的作用。转发性通知:在转发上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的文件时,就用转发性通知。指示部署性通知:是在机关传达指示、发布规章、部署工作时使用。标题:一般须“三要素”俱全,根据发文需要可在文种前面加上“联合”、“紧急”、“补充”等字样。转

7、发性通知的标题,在发文机关名称后面用“转发”取代“关于”二字,接着将被转文件标题照录,然后加上“的通知”。如果是多层转发,省略中间环节,直接转发正文中最上层机关的原文标题,以避免标题过长,文种最多出现2个“的通知”不需要用“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一长串。对转发多个联合机关的发文,标明一个主要机关,其它机关用“等”省略。正文:通常由三部份组成:一是通知的原由部分,主要写发文的原因、根据、目的;二是内容事项部分,可分层次段落或分条列项将有关内容逐一叙述;三是结尾部分,可用一段话交待有关未尽事宜,或用“特此通知”、“以上各项,望各单位遵照执行”等公文专用语作结。(四)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

8、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是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时用的公文。根据其内容和作用,可分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类通报三类。表扬性通报:包括好人好事和宣传先进典型、经验两种。批评性通报:可分为事故通报和反面典型通报两种。情况类通报:用来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情况,让下级知道。总之,凡是具有典型示范和普遍教育、警戒意义的人和事,均可用通报下发。它的特点在于广泛性、及时性、真实性、典型性。标题:一般仍由公文标题的三要素构成。也有省掉发文机关的。如关于交通事故的通报。正文:正文写法应用较多的是直述式。就是直接叙述表扬或批评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基本事实。概括叙述先进事迹或

9、错误事实,让人们知道有关情况的来龙去脉(概述起因、发展、结果)。第二部分,分析性质意义。通过分析综合,点出先进事迹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学习这种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或点明错误属于什么性质,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什么危害、影响及应吸取的教训。第三部分,说明有关决定。明确给予什么奖励或惩罚。第四部分,提出要求和希望。对受文单位或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提出要求,发出警戒。通报与决定的区别: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决定适用于“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

10、评错误”。表面上看,二者都用于较为重要的表扬或批评事项,都起较大的教育、导向作用。但严格来讲,决定的内容更为重要、严肃,其所表彰的先进人物、集体的事迹都很突出,且经某一组织研究决定给予具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包括记功、晋升、授予称号等),影响力很大,制发机关通常级别较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起教育和导向作用。 而奖励性通报所表彰的事迹往往不是很突出,影响不是很大,只是在较大范围内一般地号召大家学习。处罚性决定与批评性通报在使用上也明显不同:对于错误程度较轻,并未给予具体处分或只给予轻微处分的,一般用通报;而性质恶劣、影响极坏、后果严重者,且经某一组织研究决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则应用决定行文。(五

11、)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即信件,是不相隶属机关、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某一事项的公务文体。函有便函和公函之分。重要事项用公函。公函具有行文方向的多向性和写作灵活性的特点,所以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公函按其写作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请批函、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和告知函。请批函:常用于向无隶属关系的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批准某些事项。如向税务部门减免部分税费就用请批函。商洽函:常用于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公务、协调工作步骤、联系有关事项、开展经济协作或请求互相支援等。询问函:常用于有关机关、单位之间,对一些不清楚

12、、不了解的问题,互相提出征询。答复函:常用于对不相隶属机关或兄弟单位、友邻单位来函的回复。告知函:常用于将本机关的某一决定或某项意图、活动告知对方,让对方了解。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函告事由和文种(函)构成。有时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如果是复函,在函告事由中还需写明是答复什么问题的“复函”。受文机关:又称抬头、上款,顶格书写全称,后加冒号。正文:一般由引语、函告事项和结尾构成。引语:力求简短。如果是去函,应写明函告缘由和目的;如果是复函,则需扼要引述来函,如“你处月日关于来函收悉”或“从贵处2004号来函中得知”,引出函告事项。函告事项:须因事而异。请批函:应详细陈述请求批准事项、理由和依据;商洽

13、函:应写明商洽的事由和意见,提供对方参考;询问函:应写明询问事项和疑点,征询对方意见;答复函: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逐一作出答复或说明;告知函:直接写明告知事项即可。结尾:根据函告内容的不同,分别选择适当的结尾语:商洽函:可写“请予考虑”、“望予支持”;询问函:可写“特此函达,望予赐复”;请批函:可写“请予批准”、“望予审批”;告知函:可写“特此函告”、“专此函达”等。在撰写公函时应注意:函属平行文范畴,要注意语气谦和,多用谦恭语、礼貌语,文字要力求简短。函与请示的区别二者的行文对象不同。请示是针对具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而函是针对不相隶属机关行文。隶属关系有2种情况:一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14、如重庆市电力公司与武隆供电公司,武隆供电公司与巷口分公司。二是业务上具有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如重庆市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与武隆供电公司生产技术部。公文写作的一般规律:(一)公文的开头1、常规式开头(1)交待发文原因:由于、因为、鉴于(2)交待发文根据:遵循、遵照、根据、依据(3)交待发文目的:公文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明确的目的性。为、为了(4)文件形成过程:经研究,现将2、引据式开头:主要用于批复、复函,如果是批复:用你单位、你司(引文)已悉,经研究,现作如下批复或批复如下 如果是复函:用贵单位、贵司(引文)已收悉,经研究,现作如下复函或回函如下注意:凡是引文,应先引公文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公文

15、标题应用书名号,发文字号用括号。注意:不要把(武电20042号)写成(武电20042号文)或(武电20042号文件)3、介绍基本情况:适用于通报、会议纪要、公报和奖惩决定。 (二)公文的主体表述方法 1、条款式:分条列项 2、篇段合一式:适合于主题集中、内容单一、文字很少的公文。最大的特点是把缘由、主体溶于一体。基层的请示、函最适合于此种。3、观点句领先式:先提观点句,后阐述。4、以引导语开头:引出下面的主体内容。主要有会议纪要、决议、决定、公报4个文种。5、用小标题式:主要用于内容、篇幅很长的公文。这一种我们接触较少。(三)公文结尾的表述方法 结尾用语是公文中非常有特色的用语。主要有两种表述方法: 1、用一自然段交待有关未尽事宜。 2、使用公文结尾专用语:如表强调:“特此通知”、“专此函告”。表祈请:主要用于请示和请求函,不能省略。请示用“妥否,请批复”,“妥否,请指示(请批准)”,请求函就用“请予批准”或“望予审批”。语气十分委婉。表指示:主要用于下行文,用“以上各项,望各单位遵照执行”。总之,公文的结构通常是规范化的三段式结构,三段式结构是公文最主要、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