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369825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政教处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也许是出于职业的习惯和敏感,我常常爱观察、分析一些未成年个体(多数是在校学生)的言行,借此了解、洞察进而把握未成年人群体的思想动态、道德观念以及世界观取向。这种观察、分析非同一般,更多地渗透了理性的审视和思考。应该说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确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我校初三、五班一生梁明,高大魁梧,一表人才,异常聪明、机伶,写一手好字,学习成绩优异,篮球技艺可谓超群,给任何人的第一感觉绝对是一位好学生。可是又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貌似“品学兼优”的学生却惠质非兰心,让班主任绞尽脑汁,

2、费尽心机,苦不堪言。怎么回事呢?经了解,他刚踏进中学大门,父母外出打工,将这个“乖儿子”寄托给县城做生意的姑姑。其姑忙于生意,经常不在家,每天给零花钱让其在外吃饭,这就给了他积攒钱的机会,他生活上“省吃俭用”,却经常在晚睡时间上网,时间久了,结识了很多“朋友”。为了显示他的“哥们义气”和确立他的“大哥”地位,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他经常“三包”,处于消费者的他自然就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于是用上了“撒谎”方式从南方打工的父母那里骗钱,不诚实的习惯由此养成。父母意识到后与其姑商量,指定地点计帐吃饭。没有了上网的钱,“哥们儿”开始与他一起偷、抢,他甚至向同学索要作业答案“咨询费”。此类戏法愈演愈烈,

3、竟致由于偷盗被派出所拘留。出来之后,回到班上,班主任老师担心这种处于心理可塑期的学生心理扭曲,“以烂为烂”,于是经常寻找机会表扬他,挖掘他的亮点、树立他的自信心、保护他的自尊心。并根据他的特长任命他为体育委员,鼓励他,只要认真干,好好改,一定推荐他为校级优秀干部。一段时间表现很不错,谁知其父母侧面了解到儿子的进步,又以钱为奖励并叮嘱他“只要你听话,学习好,钱嘛,保证够你用”,每次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于是,旧戏重演,重蹈覆辙上网。班主任发现后与其家长商量,让他住校,并限制他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希望利用时空限制和纪律约束改变他。可好景不长,他在寝室内当“老大”,教室里同样是“大哥大”,并染上了抽

4、烟、汹酒、赌博、逃学的恶习,上课违纪与科任教师发生顶撞,甚至调戏女同学,扬言“我连派出所都进过,还怕谁?你们谁敢给老师告状,我就收拾他”!班主任通知其父母回来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可家长不理解班主任的苦心,一心只想打工挣钱,一口回绝“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出了任何问题,我只找学校”。在班主任的耐心劝说下,家长总算到了学校。可是来了就将其子拳脚相加,粗暴的教育方式使该生从心里喊出“我不读书了!”,家长认为这样不行,家里没人管他,要耍也要在学校耍满。老师们劝其家长干脆不要打工,暂时将其子带回家,以说服教育加劳动锻炼的方式,让他真心感受到还是读书好再送往学校。这不但没得到家长的支持,反而惹怒了他们,“我儿子

5、不过是抽抽烟,喝点酒,逃了几天学,打了几次牌而已,并没有杀人放火,违法乱纪,凭什么不让他读书?不行,必须到班上去,谁敢动我儿一下,我就与他过不去”我想,这样的案例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程度的都有一些,非常具有典型性。虽然案例中的学生学习成绩好,也有不少优点,家长多少也尽了些教育义务,班主任老师也可谓煞费苦心。但从对他的成长教育过程来看不得不引起我们大家对以他为代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深思:()经济大潮引发对优良传统道德的冲击,带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多元性、多层次性,()社会环境的嬗变及其复杂更加剧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家庭教育不当与弱化带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性;(

6、)未成年人不稳定的心理导致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反复性;凡此种种,均加剧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艰巨性。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

7、德建设。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然而,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现状是那样令人忧心忡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严峻的现实?首先是家庭教育失败。究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家庭教育不当。部分家长态度偏颇、过分溺爱、放任不管、专制粗暴;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家庭教育不协调,家庭主要成员教育态度与方法不一致,互相扯皮等。第二、家庭气氛不良。家庭道德气氛差,家庭成员品行不端、品质败坏、自私自利等,家庭心理气氛恶劣,家庭成员关系冷漠、紧

8、张、经常吵闹等。第三、家庭环境差。主要指家庭学习环境差,影响学生学习和休息;家庭周围环境嘈杂,家庭住房拥挤,家庭成员活动相互干扰,家里来客太过频繁等。第四、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有些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异、再婚、亡故或感情破裂,从而失去家庭温暖和关怀、帮助与照顾,致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思想道德呈现不良态势,并易使他们形成自卑、孤僻、多疑、不合群、过激等不良心理,甚至一些自制力差的未成年人经不住坏人的种种诱惑,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第五、家庭责任感淡薄。部分为人父母者,忽视家庭责任,不尽抚育义务,我行我素,道德败坏;为了自己生活的方便,甚至随意把未成年人带入营业性歌舞厅等不健康的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

9、施与不良影响,忘却了父母对孩子成长、教育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第六、剑阁县城的搬迁,对老县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一定冲击。父母远在下寺工作,孩子留在老县城上学的现象非常普遍,身边少了父母的引导,多了祖父母的溺爱;少了接受正面教育的机会,多了不良思想的诱惑;少了对其不良行为的监督,多了无可奈何的放任。其次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经济大潮引发的问题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些惟利是图者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涉世不深、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用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书刊、游戏诱惑未成年人观看,通宵达旦,造成未成年人夜不归宿

10、、汹酒、闹事甚至群居。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的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第二、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未成年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交友不慎、坏人的勾引、犯罪分子的教唆等,使他们产生了偷窃、早恋和流氓行为。第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错误观念、不正之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等严重地影响了未成年人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

11、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新县城的搬迁所带来的治安、经济、文化方面管理上的力不从心等等,给我县(尤其是老县城)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再次,学校教育的失误也存在不可小视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办学思想不端正。有的学校办学思想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缺乏现代教育管理手段,不能贯穿“育人为本”的理念,确有学校对思想道德有问题的未成年人,不加挽救,一味拒之门外,加大了未成年人相互间的不良影响,带来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二、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有的教师不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学上不创新,教育上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陈旧

12、,方法循旧,素质欠佳,没有为人师表的人格力量,极大的影响了未成年人崇高思想道德的形成。第三、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各种问题。包括“全面发展与育人为本的协调”问题;高负荷低效率问题,个体思想道德评估与学校教育教学评估问题;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中学生普遍负担过重,身心受损、潜能受抑,以至出现思想问题,进而引发道德问题等等。最后,是未成年人自身的问题。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形成,多变的性格、脆弱的心理,注定了未成年群体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不易成功性,加之生理因素、早期发育不良因素、青春期教育缺陷等等,给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如此众多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加大力度

13、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形成教育网络。学生活动场所划分起来无非家庭、学校、社会三部分,未成年人的信息也源自这三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统一教育内容,统一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评价,就能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聚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己任,套用一句话就是“全民皆师”。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说,就是学生在一天之内,从早到晚的生活都是“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都是“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都是“教育之所在”。由此可见,整个社会的全部时间、全部空间和未成年人的全部个

14、人生活都应纳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轨道,都“含有教育”的意义,而不只限于学校教育。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把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规范诸方面的要求,转化为青少年个体的思想品德,才能形成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才能使未成年人德育既同国际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当代文明接轨,又能继承我国传统道德中蕴藏着的精华。其次,加大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力度、改革思想道德评价体系。由于未成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学校是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地方,对学生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因而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端正办学思想,教育教学以育人为本。学校办学思想要以“育人为本”,坚决反

15、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校长要加强行政职能,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改革思想道德评价体系,把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内容纳入社会生活之中,成绩考核键入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注重行为表现。把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成效纳入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改变部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坚决杜绝排斥问题学生现象,各中小学要本着“不成才,可成人的思想”,极力挽救濒临犯罪边缘的未成年人。(二)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优化育人队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强有力措施,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使大部分教师的教学驾轻就熟、生动活泼;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学习与提高,强化育人意识和教

16、师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手段,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三)改革教育内容,科研兴校。各校可以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教育对象的实际,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把知识掌握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多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少些单调无趣的内容;多改革创新,少因循守旧;多激励少施压,多措施少负荷;多言传身教,少夸夸其谈;多活动,少课时。再次,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家是社会的细胞,是心灵的港湾,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然站着一位成功的母亲”,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伴随着未成年人终身;家庭文明是国家、民族文明的“缩影”,是民族精神是又一支柱。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教育,使之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全社会都要重视家庭教育。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妇联组织和社区、村组等城乡基层单位,要关注、重视职工、居民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