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126357532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分大题专项练(3份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分大题专项练(一)(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四川宜宾二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时期口号18611899年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19001909年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1919年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201929年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解析

2、 首先,注意审题,试题明确要求“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格表头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应是整个时间段,而不是表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提出看法。其次,提出自己的看法,注意观点具体、明确。最后结合史实具体论证。答案 示例看法:这些口号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两大主题。说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救亡探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口号,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救国;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以“变法自强”“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口号,创办实业并掀起变法及革命浪潮,以挽救民族危

3、亡。同时,这些口号也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传播了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启迪了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因此这一时期的口号反映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与推动思想解放的两大主题。2(2019河南新乡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发表于18651866年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1864年7月26日,格里那凡爵士一行驾驶邓肯号游船在海上意外地发现了一份被海水侵蚀的残缺的文件。经过分析,这是1862年为英格兰人寻找新移民地的大不列颠号失事后,船长格兰特发出的求救文件。爵士决定偕同妻子海伦、格兰特船

4、长的女儿玛丽和儿子罗伯尔以及船员们,驾驶邓肯号去搜寻格兰特船长。邓肯号经过大西洋、马德加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麦哲伦海峡、不伦瑞克半岛、波拉尔角、塔尔卡那诺港,最终在一个荒凉的小岛上意外地发现了格兰特船长。格兰特船长重返祖国后,他的儿子罗伯尔做了海员。并且在格里那凡爵士的支持下,为实现在太平洋建立一个苏格兰移民区的计划而努力。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从上述小说的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解析 解读材料,从小说的梗概中可以提出1862年英格兰人寻找新殖民地的情节,这一

5、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殖民扩张,小说发表的时间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为了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积极对外扩张。从小说的梗概中可以提出1862年英格兰人寻找新殖民地的情节,这一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殖民扩张,对殖民扩张的评价:一方面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传播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扩大。答案 示例情节:1862年英格兰人寻找新殖民地。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的实力,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殖民扩张。概述:19世纪中

6、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英国工业实力的增强,英国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于是加紧了殖民扩张。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一方面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传播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近代化,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扩大。3(2019安徽宣城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李鸿章访问美国接受美国记者采访录(1896年9月3日):记者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尊敬的阁下,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总督回答说:“我不想批评美国只有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在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

7、能不能为了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阁下,您赞成妇女受教育吗?”“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在我们大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一位记者大胆地发问:“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李回答说:“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我不愿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力法的言论,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

8、行较大的修改。”有记者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李很快地反应道:“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大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李总督在结束采访时站起身来,向记者们很优雅地鞠了一躬。摘编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从材料中提炼出李鸿章就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思想观念,结合材料说明你的依据并对该思想观念进行简要评价。(要求:提炼准确,分析充分,评价客观全面,历史观正确)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和教育的态度,李鸿章的外交理念,对西方投资的态度,以及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要求:提炼李鸿章就上述事物所持有的思想观念

9、时,一定要准确,分析必须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评价客观全面,历史观正确。答案 示例一思想观念:李鸿章对西方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依据:分析李鸿章在接受采访中对美国政党政治表示了失望,认为会引起国家的混乱,表明李对美国的议会民主认识模糊且持排斥立场。简评: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李鸿章作为洋务派代表,在认同西方器物文明的同时,却排斥西方民主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示例二思想观念:李鸿章的教育观念保守与开放并存。依据:李鸿章一方面坚持只有男孩才能接受学校教育,体现了其教育观中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表示要建更多的学校,甚至表示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

10、。简评:为了适应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求,洋务派创办了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但他们仍然坚持“中学为体”,捍卫儒家纲常伦理,以巩固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2分大题专项练(二)(建议用时:20分钟)1(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章节主要内容 第1章早期工业化、近代工业化等概念解读 第26章纺织业、食品工业、服装制作业、日用百货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纸业与印刷业以及重工业(工具制造业与建材工业、造船业)的发展状况 第79章早期工业化的能源与材料问题(动力、燃料、铁、木材)、原料输入与产品输出问题、人口与工业劳动力问题 第10章工业发展的特点,

11、即节能省材型的发展模式 第11章英国模式与江南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上表为李伯重所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的内容梗概。从其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 李伯重所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一书主要叙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早期工业化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现象,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为生产力领域的资本主义经济,据此可以把论题定位为“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在论述过程中,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为什么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

12、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政治因素是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治保障;其经济因素是建立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实行,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除此之外,社会上的农本商末观念和消费观念制约早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尾呼应论题,使论述结构更加完整。答案 示例论题: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阐述: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早期工业化成就突出,但其是建立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政治保障;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

13、和闭关锁国政策依然实行,使早期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要素;社会上的农本商末观念和消费观念制约早期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江南的早期工业不能走上真正的近代工业化道路。2(2019湖北沙市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与欧洲之间最早的广泛文化交往始于16世纪晚期;当时,随着葡萄牙的觉醒,耶稣会会士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们的双重作用众所周知:不仅把西方观念带到中国,比如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水力学、历法以及火炮的制作工艺等而且将中国的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学说引入欧洲。这些基督教徒发现,与宗教信仰方面的改造相比,科技方

14、面对中国的影响更容易。因此,他们开始传播科学知识,以此作为接近中国学者的一种方法。尽管有一小部分中国学者皈依了基督教,参与到翻译和编撰西方宗教、科技书籍的工作中,但是大多数中国学者仍然坚持自己的那种具有民族优越感的文化传统,很少受到西方思想元素的影响。摘编自美丹尼斯舍曼等著世界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外相关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解析 材料主要叙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广泛交流开始于16世纪晚期。在交流的过程中,天主教耶稣会会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他们把西方观念带到中国,比如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水力学、历法以及火炮的制作工艺等;

15、其二,他们也把中国的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家学说引入欧洲。在论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天主教耶稣会会士为什么能够来到中国,这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第二,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把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水力学、历法以及火炮的制作工艺传播到中国之后,在中国并没有发挥很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受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即使如此,在新航路开辟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答案 示例一看法:16世纪晚期,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已成必然趋势。说明:15世纪后期开始,欧洲探险者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伴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和深入,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不断取

16、得新成果,同时天主教会急于向东方扩展影响。出于开展贸易的需要,欧洲人也亟待了解东方文化。在此背景下,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来到东方,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西方科技成果和宗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儒家著述也被介绍到西方。虽然欧洲的扩张企图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中西方文化交流带来障碍,但是从长远来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仍然在碰撞中深入发展。综上所述,16世纪晚期,世界整体性增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示例二看法:16世纪晚期,中国文化在与西方交流中保持了稳定性。说明:自汉代以来,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为了适应不同的时代要求,儒学不断演化发展。宋代开始,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文化,对中国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