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31762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届九年级语文二模试题 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兴外国语学校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l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跻(j)身 面面相觑(q)B愚氓(mng) 锲(qi)而不舍C粗犷(gung) 心无旁骛(w) D摩娑(su) 脍(hu)灸人口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英国是一个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国家,它的君主是世袭的,但议会并没给他过多的_,国家的一切决定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党的高级干部如若不时刻保持警惕,就容易 _为腐败分子。这几天我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权力 退化 常常 B权力 蜕化 常常C权利 蜕化 往往 D

2、权利 退化 往往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A虽:即使 B指:手指C色:脸色 D股:大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它班级也信任他。B照片拍得好与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深刻的思想认识与艺术修养所决定的。C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出问题。D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5下面是读书活动总结会主持人设计的结束语,开头用哪一

3、句最恰当?请你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 (3分)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深邃如江海,有孔孟老庄滋育华夏;唐朝宋代,诗人词家,浩繁如星辰,有李杜苏辛光耀神州;明清之时,小说大成,精彩似锦绣,有罗施吴曹扮靓文坛。美哉,中华文化!壮哉,华夏文明!A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留其名!B历史匆匆,帝王将相今何在!C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为人类奔涌的诗情而赞叹!D追循中国文化史的足迹,我们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而自豪!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喜雨亭记苏轼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

4、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

5、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注】本文为嘉佑七年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作,有删节。扶风:凤翔府。占:占卜。忭:喜悦。属(zh)客:指斟酒给客人喝。襦:此泛指衣服。6与“于是举酒于亭上”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苛政猛于虎也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万钟于我何加焉7都能体现作者关心百姓、与民共忧同乐思想的一组是 (2分)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贸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A B CD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6、。(4分)为亭于堂之北 是岁之春而吾亭适成 吾以名吾亭9翻译下列句子。(4分)其又可忘耶?(2分)译: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2分)译:(二)(4分)四时田园杂兴之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注】篱落:篱笆。蛱(ji)蝶:蝴蝶。10诗歌前两句描写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四个意象,有何用意?请作简要回答。(2分)答:11划线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三)(4分)我们怎么品尝食物的味道?最近一部介绍中国传统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很火。很显然,主创人员之所以取这么个名字,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们品尝美食主要是通过舌头,尤其

7、是舌尖。这个想法大错特错。一种食物的滋味,是由气味、味道、口感、温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气味。被我们说成“味道”的东西其实百分之八、九十来自香味。这些香味是挥发性的气体,它们从鼻孔或嘴巴飘进鼻腔,一直飘到鼻子根部、眼睛下面,和那里的嗅觉受体结合,产生了嗅觉。如果没有香味的话,你将无法分辨很多食物,更不要说品尝美食。不信的话,捏紧鼻子,闭上眼睛,你会发现你甚至分不清茶和咖啡,分辨不出剁碎的洋葱和剁碎的苹果。感冒后觉得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不是因为像民间所说的“舌苔厚”,而是因为鼻子不通,嗅觉不灵。鼻子才是我们欣赏美食的最重要器官。我们的嗅觉要比味觉敏感得多,要敏感一万倍

8、。我们能分辨的气味种类也要比味道种类多得多。基本的味道只有五种,即酸、甜、苦、咸、鲜(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灼热痛觉),气味通常估计有4千到1万种,而且没有两种物质具有完全相同的气味,理论上我们能够分辨的气味种类是无限的。12选文第段从很火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答:13第段结尾句加点词语“理论上”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答:(四)(5分)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一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

9、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14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字。(2分)答: 15如何理解第段划线句的意思?(3分)答:(五

10、)(14分)拾叶者言李国文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

11、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

12、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

13、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因为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

14、经营自己的天地了。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16结合语境,品味文章第二自然段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答:17仔细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该句从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3分)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答:18文章既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