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8411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情分析:初中语文教材,有许多的文言文篇目,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选在课本中让我们来学习、了解,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流传,发扬光大。我们应承担起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使用联系法 :即寻找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零散的知识纳入一个有机的系统。由此,知识便不是孤立的点点滴滴,而是集感性与理性于一体的整体筑构,当我们需要某一条信息时,在脑海中可以随意查找、灵活提取。用“联系法”教学文言实词,就是要寻找文言实词之间内在的规律性,使零散、孤立的文言实词通过某种“联系”相互对照,彼此应证,逐步形成其必要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对文言

2、实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不断积累、丰富词汇量,活学活用的学习效果。经过两年半是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读通文言文,了解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意识的去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像通假字,运用较多的通假字有:“知”通“智”,“ 说”通“悦”,“ 取”通“娶”;古今异义:“夫人”:今义是妻子,古义是“那人妻子”:今义是“妻子”,古义就是妻子和儿子;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具体要看句子整体的意思。文言句式:判断(句中有“也”,“是”,“者”的是判断句);倒装,省略等。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

3、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 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

4、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 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

5、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 “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6、。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在翻译文言文时部分同学能根据语境对文言文进行直译或意译,但掌握的效果不是很好。初中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和掌握是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但许多学生虽然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仍感到文言文晦涩难懂,学起来枯燥乏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尽管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的学习实效并不理想。其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学生文言词汇量太少,尤其是对文言文常用实词掌握太少。由于在课本中文言文实词的数量多,且从各篇课文获取的实词知识是零散、孤立的,再加上其词性的变化、语义的分歧、语法的特殊等原因,教师要想做到教学得法,使初中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目前不少学生提起文言实词就头大,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像“小熊掰玉米”,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也有的一刻也离不开教师和参考书。所以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子仍是重点。对讽谏、纳谏及讲话技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