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26431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完整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MIS的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处理对象的变化?20世纪5060年代 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面向单项数据 20世纪6070年代 TPS事务处理系统 面向业务 20世纪70年代 MIS管理信息系统 面向管理 20世纪70年代末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后 DSS决策支持系统 面向决策2、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3、 MIS的功能数据处理、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

2、制功能、辅助决策功能4、 MIS的分类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高层支持系统(ESS)企业间信息系统(IOIS)管理信息系统与事务管理系统的区别:“管理”处理的是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决策”处理的是半(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5、 MIS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指各个部件的构成框架。其中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硬件结构。6、MIS的概念结构(四大部件)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7、根据处理内容和决策层次划分(层次结构),MIS可看作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组织管理均是分层次的 。管理均是按职能分条。下层的系统处

3、理量大,上层的处理量小 。8、用子系统间联系描述MIS结构:纵向综合、横向综合、纵横综合9、 技术性系统?Or 社会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和机器组成二个和谐的配合默契的人机系统。它主要是一个社会系统,然后是一个社会和技术综合的系统。系统设计者应当很好的分析把什么工作交给计算机做比较合适,什么工作交给人做比较合适,人和机器如何联系,从而发挥人和机器各自的特长。10、 基本概念数据(data)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它是可识别的、抽象的符号。信息在本质上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他会直接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是我们对数据的解

4、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来源于数据。信息的特性:可扩充性、可增值性、可传输性、可压缩性、可扩散性、可分享性信息的分类: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信息的质量是指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保密性(独享性)和适用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适用性管理的层次: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管理决策分类:结构化管理决策、非结构化的管理决策、半结构化的管理决策知识形成过程,对象经识别、监测、表达得到数据,再经转变、处理得到信息,再经获取、创造得到知识。系统要素:环境、系统边界、输入、处理、输出系统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11、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1、 人-机系统而不是单纯的软件系

5、统2.目标是用来解决组织所面临问题的系统3.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的系统4.为管理活动的各个层次提供信息的系统12、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数学的方法、系统的观点、计算机的应用13、 系统的开发方式自主开发、联合开发、采购、外包14、 常用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case法15、 生命周期法SSA&D基本思想: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步骤: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维护、评价优点: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自顶向下观点,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缺点: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繁

6、琐、复杂;与用户交流不直观;系统的升级较困难。16、原型法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的根本区别:它是面向目标的,而不是面向工程项目的。基本思想:原型法可以迅速向用户提交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原型设计,使用户及早地看到并使用一个真实的系统,在此基础上,用户与设计者不断交换意见,修改原型设计,最后完成项目的设计任务。种类:丢弃式、演化式、递增式优点: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 3、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4、开发周期短、费用低 、应变能力强。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用户满意程度提高缺点:1、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原型法建立的基础是最初的解决方案,如果最初

7、的原型不适合,则系统开发会遇到较大的困难。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4、由于原型法的系统开发不很规范,系统的备份、恢复,系统性能和安全问题容易忽略。17、系统分析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内容、步骤: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逻辑方案设计。提交文档:可行性分析报告。描述工具:管理业务流程的描述工具: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的描述工具:数据流程图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决策树、决策表。结构化分析的步骤:建立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详细调查

8、分析主要内容:1、管理业务调查: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管理业务流程调查。2、数据流程调查:数据流程调查的内容、数据流程图。描述管理业务流程的图表有:管理业务流程图、表格分配图。管理功能调查中可以用功能层次图来描述从系统目标到各项功能的层次关系。18、数据字典 任务:就是对数据流程图上的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数据流程图加上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描述。 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19、可行性分析的相关内容 基础:可行性分析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任务:必要性分析、可能性分析。 主要内容: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

9、分析、管理可行性分析。20、系统设计任务: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内容:总体设计:系统运行平台设计、系统软件结构划分;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提交文档:系统设计报告。系统平台:系统硬件平台、系统软件平台、系统网络配置。21、结构化设计基本思想:将系统设计成有相对独立的,单一功能的模块组成的结构目标:使系统模块化,并使模块间的联系最小、模块内部元素之间联系最大。模块化原理:模块化即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不同粒度的模块的过程,最小的模块完成比较简单的、独立的任务。绘制模块结构图的目的:帮助划分系统的功能模块,揭示各

10、功能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及系统模块结构。绘制模块结构图的依据: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数据流程图。 绘制模块结构图的步骤:首先设计顶层模块,然后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最后得到一个满足数据流程图所表示的用户要求的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即系统的物理模型。整个过程可划分成两大步:1从数据流程图导出初步的模块结构图;2改进初始结构图模块结构图优化原则:模块化即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不同粒度的模块的过程,最小的模块完成比较简单的、独立的任务。22、模块四要素:1、输入输出2、功能3、程序代码4、内部数据23、模块凝聚七级:功能凝聚,顺序凝聚,通信凝聚,过程凝聚,时间凝聚,逻辑凝聚,偶然凝聚耦合方式:简单耦合,数据耦合,控

11、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24、命名约定:匈牙利标记法,标识符命名。25、代码注释分类:序言性注释,功能性注释26、程序设计原则: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健壮性。27、系统测试步骤: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五个阶段任务:单元测试,测试以设计出的单个模块的正确性;组装测试,按照设计时做出的结构图,把它们联系起来;确认测试,对功能、要求进行测试;系统测试,对软件硬件进行联合测试;验收测试,对文档资料的提交与验收对程序的测试验收28、系统测试的方法:静态测试:1.代码审查 ,代码和设计的一致性;,代码的标准性、可读性; ;代码逻辑表达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结构的合理性

12、等。2静态分析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等。一般由计算机辅助完成,其对象是计算机程序。根据程序设计语言的不同,静态分析工具也就不同。目前,具备静态分析功能的软件测试工具有很多,如Purify、Logiscope、Macabe等。动态测试:1黑盒测试 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已知系统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原理:输入,功能,输出2白盒测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透明的盒子,测试人员根据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中所有逻辑路径是否都按预定的要求正确地工作。发现错误的能力标准含义。1(弱)语句覆盖 每条语句至少执行

13、一次 ;2判定覆盖 每一判定的每个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每一判定中的每个条件,分别按“真”、“假”至少各执行一次;4 判定/条件覆盖同时满足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的要求;5 (强)条件组合覆盖求出判定中所有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值,每一可能的条件组合至少执行一次。29、系统交接的方式:1直接交换方式2平行交换方式3逐步交换方式30、项目的管理内容:项目的计划; 项目控制31、数据流程图:用户发出订货单,销售系统收到订单后首先进行订货处理方式的判定P1,这一过程主要参考用户信用手册和库存帐作出三种处理:第一种为库存满足,正常发货。于是就按订货单开发货单。发货单将分别送往财务科和仓库,然后将订货单进行存档。仓库按照发货单准备好发货,并向用户发送发货单。第二种情况:库存不足,等待。这种情况仅将订货单存储至待发货订货单数据库中。第三种情况:该用户信用不佳,需先交款,开付款通知单。此时,先将订货单存储至待付款订货单库中,然后向用户发出付款通知单,让其现付清款再发货。决策树、决策表:订货折扣政策如下:(1)年交易额在5万或5万以下,则不给予折扣;(2)对于年交易额在5万以上时:如果无欠款,则给予15%的折扣;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的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上,则折扣为10%;如果有欠款,而且与本公司交易关系在20年以下,则折扣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