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26187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荆州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卷第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2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2、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严重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既要开展不同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

2、我国民族传统文化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C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务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迅速减少。可见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经济发展对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

3、的作用和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大报告提出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B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支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C.人们的社会生活说到底都是文化生活 D.人们的社会生活决定着文化生活 温家宝总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指出,“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

4、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影响了若干代青年的成长,直到今天。这体现了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必然会促进人的发展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永恒不变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能催人奋进,这说明 A.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北京市科协组织青少年开展“节粮在我身边”的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呼吁人们节约粮食要从我做起,使青少年自觉提高节粮意识。这

5、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 B. C. D.10、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的事物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出现,各种新的思想逐渐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事实表明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 B C D11、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6、.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C.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 D.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14、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1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

7、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C.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16、“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17、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18、“个音

8、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20、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就会被别国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B充分开发我国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

9、保护力度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民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近年我国大力实施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没有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 B C D第卷 非选择

10、题(52分)本卷共5个小题,共52分。根据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3年6月6日至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成都是继新加坡、巴黎、华盛顿、上海等城市之后,全球第12个举办这一“财富”会议的城市。财富全球论坛聚焦全球经济最热门的话题,汇集各国领袖、企业巨头和学界权威,展示高端人士对问题分析和提供答案的能力,被称为是全球经济权威人士比赛前瞻和预测能力的奥林匹克大会,它不仅有财富智慧的碰撞,也为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主办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形象提供了契机。成都作为“文化之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11、理应抓住这一机遇,让世界了解成都,让成都融入世界,有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成都应如何抓住财富全球论坛的契机以实现新的发展。(1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人民常常沿江“祀水”。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二 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演变为放水活动。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清明放

12、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1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锅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

13、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光盘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于2014年3月28日至4月14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办,为期18天。本次清明文化节将为大家展示一场文化盛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场景美轮美奂;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再现汴京繁华;大型民族史诗震撼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传奇”光影秀等演出等系列文艺展演更是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的看点。而这些节目的制作,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8分)29、古话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2013年12月,随着电视剧老有所依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关注和热评。晓涛一家就此发表看法。注: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家,由社区等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指在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有人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严重冲击,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已经过时了,必须剔除。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给予评析。(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