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2798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全版-课后思考题参考整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思考题1、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第一、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人民的立场;第二、思想基础上的一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三、基本原则上的一致-社会主义的原则;第四、根本任务认识上的一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

2、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教文.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2、 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是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锦涛提出

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主义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在理念和制度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主要就是体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

4、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满活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充满活力集中体现为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对大自然认识水平的飞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具体地规划了2020年前,也就是今后14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

6、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3、 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最根本的特征,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全球化,反映了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机遇:1、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引进外资的条件和机会。首先,全球化加快了资本积累的目标的实现。其次,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引进技术、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第三,全球化有利用社会主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全

7、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新和观念变革。首先,社会主义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体制之外的关系人类整体的问题,如生态问题、发展问题、核裁军问题。其次,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改革和创新的社会,任何形式的僵化、停滞都是没有出路的。第三,社会主义要想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注意从全球化中吸取营养。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挑战:1、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依然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盘剥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种不平等的经济状况近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2、全球

8、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不同制度下的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发展经济,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全球化,这样资本主义扩张的触角也就伸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而随之带来的尘土我们也难以挥之而去。如美国宣扬资本主义的民主,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权状况,对社会主义国家见缝插针地宣传西方的民主制度、价值观念等。3、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发达国家的资金援助以及跨国公司的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是强大的动力支持。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都必然附带各种政治条件,使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本国事务时仍不时受到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的干涉

9、。他们以多种形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强迫发展中国家放弃部分政府责任,控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部分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命脉。4、 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10、,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3、 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五周年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进

11、一步解放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5、 论述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的原因和教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苏联的剧变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苏联国内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外因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2)、苏联的剧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原因包括过时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的官僚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现实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把体制改革变成了社会制度的转轨,即执政的共产党在改革中的路线失误。(3)、在社会结构的层面上,苏联解体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经济原因、政

12、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经济建设长期搞不上去,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逐渐使人民对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了信心。(4)、就苏共本身而言,导致苏联剧变的既有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方面的原因。苏联共产党从斯大林开始到80年代,始终没能从根本上摆脱执导思想上的僵化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带给我们的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

13、会落得失败的结局。(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在思想上必须提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组织上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4)、“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批判“左”的教条主义要用历史的观点,要全面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历史。(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6)、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体系,这种开放不仅内部是开放的,而且对外部也应该是开放的。(7)、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的“和平演变”。6、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公平”是规范的概念,是依据一种社会正义观念,对于分配结果或者分配过程进行判断所得出的结论。效

14、率是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效率高低,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2. 明显的财产分布差距;3.就业与劳动报酬中的歧视因素;4. 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5. 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和健康的不等;6.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公平;7.财政体制再分配功能的弱化引起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物品提供上的差异性。公平问题原因:二元户籍;工资分配;政府定位;行业垄断;宏观调控。我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基础是发展,关键是政府。1、始终坚持发展首位, 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15、2、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3、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4、建立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7、 试用马克思主义“两个绝不会“的思想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事实,认为实现这一必然性以为期不远了。但后来的事实表明,马克思的这种判断过于乐观了。因为在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国有资本等。1859年,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这些新变化,在其序言中明确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

16、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