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220472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狼》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狼 20.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反复朗读,理清文意,朗读时注意停顿。3.背诵、翻译全文。学习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文意。学习方法指导诵读体悟预习一、独学:1.读准字音。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 隧入( ) 狼亦黠矣( )2.试读出下列几个句子的停顿。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互学:3.朗读课文,自主翻译课文。4.说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 (4)恐前后受其敌( )(5)顾野有麦场( ) (6)弛担持刀( )(7)一狼径去( ) (8)屠自后断其股( )(9)狼亦黠矣( ) (10)狼不敢前( )(11)意将隧入( )展示三、质疑:5.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1)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目似瞑,意暇甚(4)一狼洞其中(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四、点拨:由小组内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反馈五、小结:六、拓展:C类作业1.解释加粗的字。缀:顾:犬: 洞:B类作业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A类作业3.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后狼止而

3、前狼又至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 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矛盾的双方故事的开端 结局5.作者的看法是什么?20.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探究课文主题及写作特点,特别是语言运用的简练生动。学习重点 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学习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预习一、独学:1.用几个词语概括故事情节。二、互学:2.分析课文(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2)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4)“并

4、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5)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狼的表现呢? (原文回答)展示三、质疑:3.狼和屠户各代表什么形象?四、点拨:4.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反馈五、小结:想想: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六、拓展:完成下列对比阅读(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2)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咬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毕淑敏母狼的智慧1.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特点?2.解释下列“其”字的含义:(1) 恐前后受其敌( ) (2)场主积薪其中( )(3)屠乃奔倚其下 ( ) (4)一狼洞其中( )(5)隧入以攻其后( ) (6)屠自后断其股( )(7)久之,目似瞑( )3.一词多义。(1)敌: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2)前:而前狼又至( ) 狼不敢前( )(3)去:去人近( )一狼径去( )(4)意: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