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21835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题答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复习要点提纲一名词解释1.生物系统: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2.物种: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形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生物的生存条件第一性周期因子:光;温度次生性周期因子:湿度;溶解氧非周期因子:自然灾害非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与密度变化无关的

2、因子,如天气和污染物等非生物因子密度制约因子:系统中对种群的作用大小随种群本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因子,如竞争者和疾病等生物因子4.限制因子:在各种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为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极限,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生态幅: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应考虑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小因子法则只能应用于稳态条件下)Shelford耐受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

3、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6.驯化:响应环境变化在结构上作出的可逆性变化休眠:是动植物抵御暂时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理机制,当抑制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环境条件解除后,很快即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滞育: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有节奏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生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在自然情况下,滞育的解除要求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并由激素控制适应:有机体面对所有的环境胁迫成分所采取的降低生理压力的改变适应组合:生物对非生物环境条件表现出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7.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率与呼吸作用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8.光周期现象:动植物的生物学现象对白天

4、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9.生理有效辐射: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蓝紫光能被叶绿素和类胡卜素吸收,这部分辐射称之为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无效辐射:绿光则很少被吸收利用,称为生理无效辐射10.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阿伦(Allen)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11.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温带地区,一般5-6 C;亚热带,10 C;热带作物如橡胶,18 C有效积温:生物整个生长发

5、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度数以上的温度总和。对某一生物的某发育期,此为常数有效积温法则:K=N(T-C)K:有效积温,常数,用“日度”表示N:发育历期,天数T:发育期内的平均温度,C C:生物学零度,C12.范霍夫定律(Q10定律):Q10=(R2/R1)10/(t2-t1)13.种群:指同一物种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占有一定空间个体的集合体,是物种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种群密度:种群的原始密度-每单位空间个体的数量;生态密度-按照生物实际所占有的面积计算的密度种群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

6、况种群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的基本参数:种群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14.多型现象: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而出现种群内不同生物型. 这种不同不单表现在雄雌性相异,同性个体也有不同15.内禀增长率:在实验条件下,人为地排除不利的环境条件,排除捕食者和疾病的影响,并提供理想的和充足的食物,这种条件下所观察到的种群增长能力16.存活曲线:以lgnx对x作图,直观地表达了该同生群的存活过程的图例17.种群空间分布型: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或布局。(随机型: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且某一个体

7、的存在不影响另一个体的分布;均匀型: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呈有规则地均匀分布。少见成群型:最常见,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18.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孤立的小种群时,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称为集合种群或联种群19.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20.领域行为: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意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入侵者等的行为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利他行为:有利于其他个体存活和生殖而不利于自身存活和

8、生殖的行为21.种间竞争: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作用资源竞争:似然竞争:两个物种通过拥有共同捕食者而产生的竞争。其性质与两个物种通过对资源利用所产生的资源利用性竞争类似22.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23.群落: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群落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分层现象(高度和生活型),包括地上和地下;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有人称之为群落的二维结构,主要指镶嵌性。群落

9、的时间格局:昼夜相、季节相24.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成为优势种。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关键种:如果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有时至关重要的,那么这个物种通常就被称为关键种25.群落演替:指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初生演替: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的群落演替次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自发演替: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结果首先使它的生境发生改变,然后被改造了的生境又反作用于群落本身,如此相互促进,使演替不断向前发展的群落演替异发演替:由于外界环境因素

10、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26.演替系列:某一地段上从先锋群落到顶级群落按顺序发育着的那些群落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27.顶级群落: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28.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及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9.食物链: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食物网:各种生物成分通过食物传递关系存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类似一张无形之网把所有生物都包含在内,使

11、它们彼此间都有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称食物网营养级:处于食物链的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30.生态效率:各种资源(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转移过程中的比值关系,常以百分数表示同化效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的能量比例(同化效率=被植物固定的能量/吸收的太阳能=被动物吸收的能量/动物的摄食量)生长效率:生长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能量/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利用效率:利用效率=n+1营养级的摄食能量/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林德曼效率: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能/n营养级摄取的食物能3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

12、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32.生物量:在某一时刻调查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单位是干重g/m2或J/m2生产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生产量,通常用每年每m2所生产的有机干重物质g/(m2*a)或每年每m2所固定能量J/(m2*a)周转率:流通率与库中营养物质总量之比33.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固定的能量有

13、一部分被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生殖,这部分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34.次级生产量:在被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动物的呼吸代谢和生命的维持,这一部分的能量最终将以热的形式消散掉,剩下的那部分才能用于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次级生产量35.生物富集(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3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在地球表层生物圈、

14、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包括土壤圈)等个圈层之间,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二填空题1.根据生物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及生物的适应程度,可以把生态因子分为 第一性周期因子 、 次生性周期因子 、 非周期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作用性质,可以把生态因子分为 密度制约因子 和 非密度制约因子 。3.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以把植物分为 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和 中间型植物 。4.以水为主导因子可把植物划分为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和 湿生植物 。5.内稳态机制主要以生物的 生理 和 行为 为基础。6.种群的年龄锥体主要有 增长型种群 、 稳定型种

15、群 、 和 下降型种群 。7.生命表可分为 静态生命表 和 动态生命表 两大类,它们在 收集数据 方法上有所不同。8.存活曲线的三种基本类型为: 凹曲线 、 直线 、 凸曲线 。9.种群的主要空间分布型: 随机分布 、 均匀分布 和 集群分布 。10.生物种间的基本关系有: 共生 、 竞争 、 捕食 、 寄生 、 偏害 。11.动物的竞争行为可分为: 直接竞争行为 和 间接竞争行为 两大类。12.按演替的起始条件群落演替可划分为 初生演替 和 次生演替 两种主要类型。13.水生演替系列包括 沉水植物 、 浮水植物 、 挺水植物 和 湿生草本植物 几个演替阶段。14.从裸岩演替到森林主要经过 地衣植物 、 苔藓植物 、 草本植物 、 灌木植物 和 森林植物 。15.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 非生物环境 、生产者 、消费者 和 分解者 。16.食物链主要有 捕食物食物链 和 碎屑食物链 两种主要类型 。三简答题1.简述物种概念林奈:种是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而不同种之间的杂交则不育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构成一个种。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