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216558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互联网创新进程现代社交网络篇帝金数据首席执行官定军山20140328前 言微信“微”在何处?短信又“短”在哪里?微信之后,下一代产品是什么?具备什么特征?没多少人考虑过这个问题,认真深入探讨的更少,有所得的更是少之又少,抓住要害的实属未长出的凤毛,不成形的麟角。网络运营商们则是在绞尽脑汁苦苦追寻这是他们的命运,得之则昌,失之则败。我有幸是那些考虑过此问题人们中的一员,更幸运的是,一路走来,深入思考、潜心求证,有所得,而且接近抓住关键。我们感谢QQ、微信、校内、新浪、天涯、猫扑、网易、校园BBS、“秘密”等等开发和运营者,它们给我们提供了体验创新的乐趣,提供了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浩瀚的

2、宇宙和广阔的世界里,不寂寞。我们更愿意把所有的思考和实践视为对创新的追求。我们把创新视为信仰。因为创新,才真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生命历程本身,不就是一部创新史么?我将着重从国内几款社交软件说起。它们是我使用过或了解过的。偶尔参考国际发展概况,充实信息。或许有人对国内软件嗤之以鼻,认为一切都是山寨,神马都是仿造,不值一谈。请恕我直言,如果你一直抱有这样的思想,这辈子成功的概率会大打折扣我不是上帝,不能一棒子打死。深圳大学毕业生无数,只有一个人成为马化腾,北大计算机系才子辈出,李彦宏却是唯一。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因为成功也是一种爱。-网易和QQ:开场告白上高中那会儿,先知道“网易”,说是能很方

3、便地联系到毕业之后各奔天涯海角的同学。天涯海角已经够充满幻想了,“网易”这个东西能把分散在天涯海角的同学召集在一起保持联系,更是神奇地不得了,不是神器,确因其现实而胜于神器。没用它之前,确实觉得网易这个东西是个心灵所在:好友同学都在上面,曾经的记忆永远不会随着毕业散去,友谊长存,未来犹在,多好!但说实话,网易并没有在毕业之后成为我的主选,甚至注册之后便仍在一边,从不过问。因为我觉得注册和使用都很麻烦,嫌麻烦而已。其实,不用网易,还有个重要原因:我知道了QQ。对于我这种一直在农村读小学初中高中,小学之后大学之前仅在参加书画比赛和数学竞赛走出过县城的人,是土鳖中原始基因保存完好的一类。“QQ+百度

4、”在大学初期已经足以满足我探求世界的欲望。关键是,透过QQ,我看到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不仅有昔日好友,还有完全陌生的人。每一个陌生人背后都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尽管世界因为网络逐渐成为地球村,可这个村子奇葩旮旯地儿多不胜数,从来都不乏新鲜玩意儿。每一个被Q到的人,要么跟我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心怀客气,矜持小心从来都是以“你好”开头,以“保持联系”结尾;要么已经在互联网上混了几年,绝对的网络前辈,游戏玩得开,江湖气息浓,令人仰慕而敬畏。那颗心随着点击登陆后跳跃的小企鹅,随着“滴滴声”和“咳嗽声”,被放出去又被收回来。我没有理由不激动,这一点,谁用谁知道。一直到很久很久之后,“滴滴”和“咳嗽”两种

5、Q音还如同魔咒一样不时挑逗大家的神经,直到今天才稍稍消停。原因是,“滴滴”更多的与打车软件有关,更多的与“您好,请加入我们的教室,股票授课。”有关,而“咳嗽”声往往意味着你被某个公司业务员给瞄上了,或者,让我联想到时不时来个轻度雾霾天的糟糕环境。自从认识QQ,十年来我只用过两个正号。第一个用了几天没意思就扔掉了。第二个号从大二下学期开始,一直用到现在。当时跟老婆刚认识,为了方便联系,更方便互相了解。后来,在我们不在一地的时候,QQ成了能看得见、听得见彼此的最廉价的沟通工具。我对QQ有好感,有一种不能割舍的情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见证并伴随着一段纯真、幸福的爱情,而且这段爱情会天长地久。我对

6、QQ的应用角度很少,这使得我都记不清刚开始用时有没有QQ邮箱了。但我相信肯定是有的,或者不久之后就有了。因为那时候邮箱产品早已盛行,QQ借鉴国外思路,肯定会把邮箱整合进来。我大概记得,QQ空间是有的,但我很少用。关于自己,没有太多可说的,我只负责透过QQ观察未曾到过的世界,不管是现实世界还是内心世界。直到今天,我仍然很少用QQ空间。当然,自从QQ空间与微博绑定之后,空间使用频率也大幅提高。“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感觉的确很爽。校园BBS与校内:纯净清新的乐园QQ一直伴随着我到现在,期间偶遇校园BBS。当时,我很关注南开BBS。趁着高考完在南开度过的那个夏天的机会,我注册了南开BBS账号。离

7、开南开后,一直以校外身份使用这个号,直到大约2008年前后被逐出。那段时间,南开BBS开启了一次清算,严格区分了校内用户和校外用户,并限制校外非南开校友的使用权限。我再也没用过。没再用它的原因不止这一个。2006或07年的时候,南开BBS上兴起了一个“国王与勇士”的故事,大概意思是勇士要娶国王女儿,国王要勇士过五道门,有一道门里有一头凶猛的老虎。国王要求勇士判断出老虎在哪个门,并提前提防,如此才能顺利降服老虎通过考验。还有其他条件,记不清了。我用了一星期时间,与论坛上闲的憋闷儿的一群伙伴争相辩论,最后,在一个周四的晚上,我给出了结论,终结全部讨论。我不确定自己给出的就是正确结论,但的确已经是无

8、懈可击了。在BBS上,我了了此事,再无他求。恰逢BBS清算行动,我就淡出论坛,再也没登进去过。后来偶尔兴起尝试登陆以前账号,早已被封。正好这前后,校内网出现了。我反应比较迟钝,一开始并没有注册。唯一的一个账号,还是受到那时候刚认识不久的老婆影响才注册的。我很快喜欢上校内,直到今天,它与QQ、微博、微信、邮箱、博客等一道,代表着不同的心情,不同沟通和表达的方式的需要,不同面向对象的需要。还有,就是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原因。我认为,校内网是个伟大的东西。之所以说它伟大,可能有很大原因在于我亲眼目睹了它的发生和成长。早几年接触互联网,我肯定也会说QQ很伟大,而事实的确如此,它的伟大无须赘述。校内在发展思

9、路上整合了很多要素。比如,校园BBS,博客,甚至有微博的雏形(发状态),它把QQ空间发扬广大,让用户可以上传头像、照片等,可以发日志,可以养“宠物”,可以送礼物,可以表白,可以玩游戏,后来,又可以玩农场。说它伟大,是因为他是属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对净土,它是少数几个不流传或很少流传黄段子、色情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再就是新浪微博,网易用的少,但也从未见黄段)。我承认,有色情信息不是QQ的错,不是微信的错,不是陌陌的错,几乎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妖魅的自己,总能找到妖魔化的对象。但对于像校内网这样的净土,对我们的吸引力是绝对的。而且大家似乎也有着高度的共识,共同维护着校内的纯净。这么多年来,我们目睹了

10、“天涯”的“广阔见识”,领略了“猫扑”的“绚丽多彩”,看到博客的无限风光,以及微博微信的风生水起,我始终忘不了校内带给自己的那种只与友情、爱情、亲情、师生情有关的纯净的心灵家园的感觉。我时不时地会回到这个家园,感受一下亲切的气氛,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轻快的音乐。世界的混沌不堪,与校内的纯净无暇、与世无争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我始终相信,在中国大学世界里,有一种共同的纯净的精神。说到这里,要插两段。我认为,校内网和网易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概念来描述:同态,或者同胚。它们都强调局域群体圈子,让同学之间更方便联系。这太重要了,尤其是很多师兄师姐毕业之后,联系方式很快就换了,又不一定方便通知大家。校内的出

11、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网易相比,校内的界面更加清新时尚,具有时代感,最重要的是,校内不仅强调校园圈子,更强调个性展示以及个性需求的满足。这一点,网易是比不了的。网易更注重前者,忽略了做好后者。这个例子说明,不强调个性的集体主义,是根本没有出路的。但是,我相信,网易自始至终在某些圈子范围内仍然被高频使用,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2000年后几年,从校园毕业而且班级文化搞得很好的团体圈子内,网易可能仍然是主要的沟通和联络方式之一,填补着手机、QQ的不足。而且,自微信出现后,我越发意识到网易这种小圈子社交平台潜在的后劲。只要对这款产品进行适当的调整、改进,很难说它不会东山再起。校内与QQ相比,主要优势在

12、于,校内以大学校园交友为着力点,大学生本身课余时间很充沛,又有迫切的交友欲望,尤其是学校范围内的交友欲望非常强烈,与QQ的“面向全世界漫无目的”式的交友方式相比,前者更生动、更具体、更现实、更可靠。而且,校内能够按照学校、年级、系别、专业、家乡分门别类的详细检索到自己想找的朋友,尤其是多年未见又不确定去向的好友。这一点,在“昵称为王”、“注册随意”的QQ帝国里,是决然实现不了的。大家玩校内,玩的就是个真实感。网络世界的“虚进实出”可见一斑。说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或许校内的纯净,并非完全源于中国大学校园的共同的“纯净的精神”,而是源于校内的“真实性”。或者说,这种精神是根治与这种真实性的。自己

13、的好友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校内空间要么不整,要整就整的利索儿的,并且肯定不敢放肆自己内心的妖魅。的确,任何蔚为大观景象的出现,仅靠不同个体的精神共识是不够的,甚至在初期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制度”和“结构”上的保障,建立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在这个前提上生长出美好的事物。而且,QQ坚持自由广阔不加限制的交友方式,与校内倡导同校交友的局域化交友理念,各自对应着人们内心的一种需求,无所谓孰优孰劣,孰胜孰负。天涯和猫扑:互联网江湖天涯论坛说,“有见识的人都在天涯”。的确,天涯人的见识是了不得的。其见识之广博,集中体现在各版版主和几位活跃分子身上。“斑竹”一词在天涯上颇为盛行。我接触到天涯,是受到姐夫影响

14、。后来,时不时在天涯冒泡,偶尔发表帖子。期间,结识了像“李琳玉壶”、“林深数树”、“野航”、“凯华”、“老杆子”、“石立刚”、“洪畴九筹”、“菜庆祝阿碧成功”等人,倡导并受邀加入了“学术中国”、“诸子百家”、“谈古论今百家争鸣”等QQ讨论群。我很少在群里发言,而且确实已经很久不上天涯了,几个QQ群也没去发过言,不知道几个老友是否还有沟通。 天涯有一种江湖情怀。这种情怀被“天涯”这个名字和贯穿在天涯每个角落的那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喜欢天涯,恰是因为自身的那点侠骨柔肠,并不是因为那里充斥着各种“八卦”、“披露”、“抗议”和“声讨”我对围观从不感冒,但愿意看各种表象,以获得本质。天涯人是诗情画意

15、的。自己的好几篇草灯诗歌也在那个时期创作出来。虽是草灯,但也有光亮。有人曾经评论,天涯论坛是一帮被边缘化的学术外围聚众取暖的地方。我只能说,他的无知因为他的轻率更加惨不忍睹。天涯上不乏各大名校的学术才子,以及对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有着独到深刻见解的人。而且,马克思主义说,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如果他不认可马克思,我拿他没办法。的确,有见识的人都在天涯,即便是新浪博客也比不了。这是天涯为之天涯的精髓。猫扑我上得很少。反而有一阵,老婆在猫扑上看到一些有趣的奇闻轶事,我也随着关注了一段时日。我明显感觉到,猫扑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猫扑。那是另一个世界。但是,不可否认,猫扑的确影响了一大批人,这是他们的骄傲,也是他们的无奈。在这个时代,要想千古流芳,必须学会砸缸。这些著名的论坛,经常让泡坛人体验或者领悟到司马光砸缸的精神,有的时候,甚至不知不觉砸了缸。高频率地使用新浪微博,还是在出来创业之后。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在思想上有穿透力的人。在很多事情上,我反应慢,但愿意花精力把一件事情推到它的本质上去。使用新浪微博之后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判断。我粉丝不多,平时发表微博也不多,但有一些粉丝,他们的粉丝团本身在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进入2014年之后,我决定暂时放弃在新浪微博上耕耘。微信、短信和飞信:信信不休2014年春节之后,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