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376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艺考生物复习教师用书:高考命题热点练4 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热点练4命题贴近教材、知识全面覆盖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素分子中含Mg而不含NB磷脂的脂肪酸“头”部是亲水的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不同D能传递信息的细胞分泌物均为激素解析: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定位”叶绿素、磷脂、H、细胞分泌物,再“理问题”“是否含N”“亲水部位的位置”“是否相同”“是否能传递信息”。叶绿素分子是由C、H、O、N、Mg 5种元素组成的,A错误;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其中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为NADPH,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为NADH,C正确;能传递信息的细胞分泌

2、物除激素外还有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等,D错误。2(2019湖北荆州模拟)蛋白质经加热处理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蛋白质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解析:C本题考查内容链接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 P23“与生活的联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关键词”“加热”。经沸水浴加热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结合题图可发现,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是肽链不会断裂,A错误;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蛋白

3、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特定功能会随之发生改变,B错误;变性的蛋白质由于肽键并未断开,不影响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C正确;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在食盐作用下会使蛋白质析出,这种现象为盐析,与蛋白质变性不同,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3已知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受到适当的刺激,通道会打开,离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使离子通道打开的适当刺激有可能是神经递质B离子通过离子泵进行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C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跨膜运输物质D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无关解析:

4、D正确区分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接受神经递质信号后,相应的离子通道会打开,A正确;“离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说明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温度会影响载体蛋白、离子通道的结构,也会影响酶的活性,所以温度能够影响离子泵和离子通道跨膜运输物质,C正确;离子通道是一种蛋白质,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涉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D错误。4(2020山东淄博模拟)下列与教材旁栏或课后习题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B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C台盼蓝可以将活细胞

5、染成蓝色D“收割理论”告诉我们,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C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分裂、分化、物质运输等许多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端粒是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实质上是一段重复序列,其作用是保证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不受损伤,使细胞活动正常进行,B正确;用台盼蓝对细胞染色时,被染成蓝色的是死细胞,不着色的是活细胞,C错误;“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正确。5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

6、分别放在含有Ca2、Mg2、SiO等无机盐离子的完全培养液中,并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Ca2、Mg2和SiO的浓度和初始浓度关系如图所示(二者吸水量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番茄根细胞运输Ca2和Mg2的速率比水稻根细胞的大B水稻根细胞运输SiO的速率大于运输Ca2和Mg2的速率C根细胞膜上运输无机盐离子的载体和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D番茄和水稻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转运速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解析:D本题考查内容直接链接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 P63的“资料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纵坐标的含义以及图中初始浓度的意义。题图显示:一段时间后,番茄

7、培养液中Ca2和Mg2的浓度均降低,而水稻培养液中的Ca2和Mg2的浓度均升高,说明番茄吸收Ca2和Mg2的量大于水稻吸收Ca2和Mg2的量,进而说明番茄根细胞运输Ca2和Mg2的速率比水稻根细胞的大,A正确;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Ca2、Mg2的浓度均升高,SiO的浓度降低,说明水稻根细胞运输SiO的速率大于运输Ca2和Mg2的速率,B正确;根细胞膜上运输无机盐离子的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在一定氧气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超过一定氧气浓度范围,有氧呼吸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番茄和水稻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转运方式是主动

8、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番茄和水稻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转运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受载体蛋白数量限制,转运速率不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D错误。6科学家发现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但是将控制红细胞膜上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mRNA注入细胞内,发现这些细胞会迅速涨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IP28的加工和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无类似CHIP28的蛋白质C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的原因是通过自由扩散吸收了过多的水D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重吸收水可能有类似CHIP28

9、的蛋白质参与解析:C据题干信息“某些动物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但是将控制红细胞膜上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合成的mRNA注入到细胞内,发现这些细胞会迅速涨破”可知,在低渗溶液中,这些动物细胞迅速涨破过程中水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有关。CHIP28(一种水通道蛋白)为膜蛋白,在动物细胞中膜蛋白的加工和运输与分泌蛋白相似,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在低渗溶液中,某些动物细胞其细胞膜上无类似CHIP28的水通道蛋白,不能吸水涨破,B正确;据题干信息分析,红细胞吸水涨破是因为其细胞膜上有CHIP28,通过协助扩散吸收了过多的水,C错误;肾小管细胞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在低渗溶液中

10、重吸收水,该过程可能有类似CHIP28的水通道蛋白参与,D正确。7(2020湖南株洲模拟)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存在SGLTl(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研究人员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B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要吸收方式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D在较高葡萄糖浓度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速率的增加主要依靠消耗ATP解析:D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信息和题图信息。题干信息要抓住SGL

11、T1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是协助扩散的载体这个关键。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在较低浓度条件下,主要是主动运输方式;在较高浓度条件下,主要是协助扩散方式。由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GLUT2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为0,所以此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和GLUT2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一般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主要吸收方式,B正确;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

12、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正确;在较高葡萄糖浓度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GLUT2运输葡萄糖的速率较大,所以该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葡萄糖转运速率,协助扩散过程中不消耗ATP,D错误。8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根据这一观点,试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B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减少C自由基也可能使光反应中H、ATP的产生减少D自由基

13、产生后可能会破坏线粒体的膜结构,使线粒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解析:D本题题干信息源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 P122小字部分。根据题干分析,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因此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也可能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减少,也可能引起光反应中H、ATP的产生减少,A、B、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分子”分析,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破坏线粒体的膜结构,因为磷脂分子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但线粒体不直接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分解的,D错误9(2019山东济南模拟)赫尔

14、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 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其繁殖速度快B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过程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时间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上清液的放射性解析:C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其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能将DNA和蛋白质分开,A错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追踪其DNA和蛋白质分子的“行踪”,而不是它们的合成过程,B错误。35S标记的

15、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T2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若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保温时间过短,部分T2噬菌体没有将遗传物质注入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升高,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强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10如图表示T2噬菌体侵染在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乙处的噬菌体部分含有放射性B图1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如果图2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对照,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解析:A分析图1可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已被32P或35S标记,故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用含有32P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乙中,有部分含有放射性,A正确;图1中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