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6213191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一第4课留侯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基础过关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B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C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D以待子不时之须解析:选C。A.“见”同“现”。B.“卒”同“猝”。D.“须”同“需”。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B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安:怎么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方:正D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特别解析:选D。特:副词,特意,特地。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此其所挟持者甚大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解析:选B。A.古义:怀有的报负。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C.古

2、义:富贵人家。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古义:值得爱惜。今义:令人喜爱的,讨人喜欢的,深受热爱的。4下列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译文:张子房却不忍心发怒,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B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译文:心中埋藏着报仇的大志,却不肯向人低头,这是普通人的刚强。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译文:他如果能经受得住,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业。所以说:“这年轻人是可以调教的。”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译文:由此看来,高祖也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脾气,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

3、业呢?解析:选A。应翻译为:张子房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凭借个人力量,一击成功发泄心中怒气。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

4、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

5、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见:同“现”,显现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C忍小忿而就大谋 就:成就,完成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保全解析:选D。全:成全。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B臣妾于

6、吴者C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D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解析:选D。形容词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而逞于一击之间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D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解析:选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表修饰/表转折;B.介词,从/介词,在;D.用/与“为”连用,认为。8下列句中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A勾践之困于会稽B而命以仆妾之役C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

7、者,是匹夫之刚也D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解析:选C。都是判断句,其余为状语后置。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译文:(2)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译文:答案:(1)那时候,张良虽然侥幸没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2)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他那种年轻人的锐气,使他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公弼传

8、 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

9、,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为人仁恕,故严而不残。(选自苏

10、轼文集,有删节)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县大耸耸:震惊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解析:选B。根据原文第一段“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的语境可知,“易”理解为“更换”不当,应为“轻视”。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公戒而舍之公禁之,民不敢犯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斩元以徇,其余悉遣赴役如初ABC D解析:选D。是说陈公弼破除迷信,是说陈公弼训练民众,抵抗盗贼,取得很大成效。据此,可以排除A、B、C三项

11、。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B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C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D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经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解析:选C。C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三段最后一句“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可知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13把文中

12、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译文:(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译文:(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译文:解析:“勒”“持满”“贷”“流”容易翻译错误,也是主要得分点。答案:(1)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2)(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3)(陈公弼)从轻处罚,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参考译文:陈公弼名为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与几个显贵的人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干奸邪的事,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

13、他。陈公弼收捕惩治他,依法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震惊。后来(陈公弼)去职担任雩都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弼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弼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弼警告后,赦免了他。当地的巫师每年搜刮百姓的钱财祭鬼,把这叫作“春斋”,他们说,不这样做就会发生火灾。陈公弼禁止了这项活动,百姓不敢犯禁,火灾也没有发生。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巫师转而务农的有七十多家。盗贼起事,陈公弼担任房州知州。房州平素没有军队守备,百姓很是恐惧,想要逃亡离开这里。陈公弼率领几百名牢城的士卒和周围的民众,昼夜训练检阅,名声在山南大振。百姓依靠他们而得以安定,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弼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弼)自己站在队伍的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要把箭射出去。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士兵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弼不答应,只处置了有凶暴行为的十几人,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自己的罪。淮南发生饥荒,安抚使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能履行职责,王正民因此罪免职。(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