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2619689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 有堪称 史学双璧 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 一部是 被鲁迅先生称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的司马迁著的 史记 另一部是什么呢 作者又是谁 呢 你能讲讲关于他的故事么 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展示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字君实 号迂叟 北宋陕州夏县人 世称 涑水先生 进士出身 年 主编 资治通鉴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讲述故事 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回忆与之有关的信息 感受情景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讲授新课 第一目 司马光和 资治通鉴 自主学问题 阅读课本第一目的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 资治通鉴 的体例 2 资治通

2、鉴 的内容 3 资治通鉴 的特点 4 资治通鉴 的史学意义 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 资治通鉴 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 堂教学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自学后展示学习成果 1 编年体通史 2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3 取材广泛 叙事明晰 文笔生动 4 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快速抢答 1 资治通鉴 的名称为当时皇帝宋神宗所赐 他认为这部书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 道 猜猜看 这一书名的含义是什么 2 比较 史记 与 资治通鉴 的异同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 资治通鉴 的意义 通过列表比较司马迁的 史记 和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提高学生比较 归纳

3、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这两部史学领域最杰 出的著作的特点 地位和区别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思考 讨论 回答 能从书中找到吸取历史教训的答案 但不能逐字解义 教师引导补充 资治 帮助统治 鉴 镜子 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这部书名的含义是总结历史经验 教训 供统治者借鉴 吸取教训 通过讨论填写表格 展示如下 史记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迁司马光 时间汉朝北宋 文体纪传体编年体 内容记叙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记叙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问题 史记 是纪传体通史 资治通鉴 是编年体通史 那么编年体和纪传体有什么区别 呢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能通过理解课本文字 认识到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

4、 心 但对于优缺点比较不太明晰 教师通过展示表格加以补充 体例特点优点缺点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前后联系人物生平 事迹不完整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 事件联系 讲练结合 史记 和 资治通鉴 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 哪一字母所 史记 2 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通过讲练结合的时间段示意图 让学生更明确 史记 和 资治通鉴 记叙的时间段 明确这些时 间段的重要历史大事件 展示材料 司马光写作 资治通鉴 态度非常严谨 他 40 多岁时开始编写 资治通鉴 为了尽快完 成编写工作 他取来一块圆木 用工具把圆木刮得光光亮亮 当枕

5、头用 每当疲倦极了的时候 他 就在木枕上小睡一会儿 如果一翻身 头便会从木枕上滑下来而惊醒 只要一醒 司马光又马上开 始编写工作 司马光给这这个木枕取了一个名 叫 警枕 意思是 警惕自己 加紧编写 资治 通鉴 他和助手们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和文献档案 还搜集了许多小说 笔记资料 司马光 死后 人们发现 资治通鉴 的部分残稿整整堆满了两间房子 有人翻阅其中的篇章 竟没有看到 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问题 上述材料对你有哪些启发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回答 学生1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学生 2 天道酬勤 苦心人天不负 学生 3 成功需要顽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 学生 4 要善于继承前人成

6、果 并加以创新 学生 5 做学问 要有严谨认真的作风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习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认识到做学问要勤奋 认真 持之以恒 第二目 宋词和元曲 一 宋词 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多媒体展示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 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而今有谁堪摘

7、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 愁字了得 问题 宋词始于唐朝 兴于五代 盛于两宋 故称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 句子有长有短 便于歌唱 1 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2 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特点是什么 通过阅读课文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治通鉴 3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回答宋代的词人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婉约派 李清照 多媒体展示 苏轼 生活在北宋 特点 气势豪迈 雄健奔放 李清照 两宋之交 特点 风格委婉 感情真挚 善于运用口语 清新自然 辛弃疾 南宋时期 特点 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表达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二 元曲

8、 问题 1 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2 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及代表作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把音乐 歌舞 动作 念白熔于一炉 是比较 成熟的戏剧形式 对后世戏剧的影响很大 代表作 关汉卿的 窦娥冤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片段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不过 做得个 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 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哎 只 落得两泪涟涟 问题 关汉卿在 窦娥冤 中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所学内容 通过分析 窦娥冤 片段 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提高综合分析材料和理解能力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关汉卿用浪漫

9、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第三目 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一 绘画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宋代有一位曾经被俘虏的皇帝 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画家 这就是宋徽宗 多媒体展示宋徽宗作品 腊梅山禽图 芙蓉锦鸡图 问题 1 两宋的绘画特点 2 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及其作者 3 元代著名的画家是谁 人们怎样称颂他的作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后 回答 1 两宋绘画特点 1 宋元时期 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 技巧成熟 2 两宋时期 随着城市的发展 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2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3 赵孟頫 神品 多媒体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 活动的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

10、风光和繁华景色 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多媒体展示赵孟頫的 秋郊饮马图 二 书法 问题 1 宋四家 指的是哪四个书法家 2 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宋四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元代 赵孟頫 多媒体展示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欣赏到书法家的作品 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鉴 赏力 课堂小结 类 别概 况人 物作品 特点 史学司马光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记叙 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文宋词唐朝出现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4 学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气势豪迈 雄健奔放 李清照风格委婉 感情真挚 辛弃疾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关汉卿 窦娥冤 绘画 宋元特色

11、 题材广泛 风格多样 技巧成熟 两宋特色 表现市民生 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 增多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他的画被称颂为 神品 书法 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宋四家 苏轼 蔡襄 米芾 黄庭坚 类别名家名作体裁 风格 史学司马光 宋词 苏 轼 辛弃疾 李清照 元曲关汉卿 绘画 张择端 赵孟頫 书法 宋四家 板书设计 一 史学 司马光和 资治通鉴 宋词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二 文学 元曲 关汉卿 窦娥冤 绘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 三 艺术 书法 宋四家 赵孟頫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在史学 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 学习完相关内容后 教师引导学生一 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通过表格加深记忆 史学发展最卓越的成就是司 马光的 资治通鉴 在文学领域 主要成就是宋词的发展 杰出的词人有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 在绘画上 绘画创作题材广泛 尤其突出的是宋代风俗画的兴起 大画家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是最杰出的代表 书法名家众多 各有创新 以 宋四家 和赵孟頫最为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