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国防、外交、科技等五部分)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6188554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国防、外交、科技等五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国防、外交、科技等五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国防、外交、科技等五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国防、外交、科技等五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部编版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国防、外交、科技等五部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史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0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0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05国防、外交、科技0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在北召开,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2.内容(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3)决定改北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

2、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国大典4.概况: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西藏和解

3、放6.史实: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7.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过程(1)开赴前线: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2)主要战果:中国人民

4、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3)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5.黄继光: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6.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7.“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

5、誉为“最可爱的人”。土地改革1.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概况: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

6、)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4.时间: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5.主要成就(

7、1)工业: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2)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

8、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影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发展: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

9、产合作社三个阶段。(4)完成: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合作化(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3.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4.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5.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三大改造的

10、评价6.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7.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不足: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1956年,在北京召开。2.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4.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11、)原因: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2)后果: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6.调整国民经济(1)时间:19611965年。(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结果: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文化大革命”7.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8.开始: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9.表

12、现: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0.结束(1)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2)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11.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建设成就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成就:

13、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内地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13.“文化大革命”时期(1)19

14、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2)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针对“两个凡是”的观点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1)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

15、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5.时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6.典型事件: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反。7.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概况(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