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187160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通史历史:第10单元 单元整合 十 Word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人民公社化(1)原因: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核心内容:“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的规模大、公有化的程

2、度高。(3)结果:超越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决策。(2)核心内容:坚持土地公有制,改革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制。(3)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考题例证1】2018安徽亳州模拟舒尔茨有一句名言:“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中国从1982年连续三年出现了粮食的超速增长,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终于过上了温饱有余的生活。这主要得益于()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

3、.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及经济体制的演变时间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影响19491956年(1)19491952年为新民主主义经济(2)19531956年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1)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1978年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效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19781992年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4、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考题例证2】2018河北保定一模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A.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C.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D.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三、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标志会议核心或精髓解决的问题意义三民主义同盟

5、会成立大会民权主义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指导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考题例证3】2018甘肃兰州诊断“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产生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

6、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材料中的“这个理论”是()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新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四、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特点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1)特点:“一边倒”。(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能避免在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

7、孤立地位。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1)特点:“两个拳头打人”。(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越南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独立。(3)作用: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20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守势;苏联陈兵中苏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作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

8、的影响。4.20世纪80年代起(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2)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此时的外交特点是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考题例证4】2018河北保定一模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世界五

9、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五、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业化道路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体制【考题例证5】2018山西太原二模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有2000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者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C.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D.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素养十背景、条件、原因类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题型特征此类题目的设问,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学生谈谈该历史事件的背景、发生的条件或原因,可分为限定性设问和宽泛性设问两类。限定性设问的形式有“这一历史现象

11、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根源(原因)是什么,必要条件有哪些,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等;宽泛性设问的形式一般是“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原因有哪些”等。【考题例证】2018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灭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

12、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摘编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解析】本题以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中的一段内容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时间信息1922年,结合所学中外史知识,从中

13、国现状、世界形势、共产主义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关于“原因”的设问,对知识的考查进一步具体化,说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发展、共产主义思想的社会作用即可。解答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思路狭窄,不能从多角度阐释、论证问题;二是叙述杂乱无章,不知所云。【答案】(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四项即可)(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共产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方法点拨(1)背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一般包括“国内+国际”或“经济+政治+文化+”

14、。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疆域+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条件指影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并且往往是有利因素,在解题时一般回答“有什么”,或者回答可能性的东西。(3)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某一事件发生的因素。从广度上看,它分为“主观原因(内因)+客观原因(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者、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从深度上看,它可分为“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直接引发事件的因素(导火线、借口等)或具体原因主要原因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等方面的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