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187155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七年级语文《空城计》导学案(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3、空城计 课型 课时 总课时【教师信息】主备人: 实施人: 实施时间【学生信息】班级: 姓 名: 所属小组 编号 学习日期_【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知识,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目标。3个人才能展示,通过表演直观理解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文章,大致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及背景,查看关于三国演义里第九十五回。了解空城计的故事背景。附: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想要立功,就向孔明立军令状,所以孔明就派马谡和王

2、平去守街亭,后来因马谡自以为是,驻扎与山上,被司马懿断了水源围了山,结果王平和镇守柳州的高翔一起去救他,终于把他救了出来。但是回到柳州后,马谡又想夺回街亭,但又失败了,司马懿又偷袭了柳州,三人之后班师。按照军令状上内容,诸葛亮只好斩了马谡。由于马谡矢了街亭,导致前面的战果全部丧失,孔明将所有的军队全部派出埋伏或准备粮草或接应,只留了100多老兵留守。司马懿带兵前来1.读准字音司马懿( )旌旗( )隐匿( ) 鹤氅( )纶巾( )焚香( )麈尾( )抚掌( )苞( )骇然( )模样( ) 远遁( )言讫( )2小组把归纳的重点词语的音、义及难句的分析板书黑板。第二课时一了解文章大致结构。1空城计

3、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根据小说情节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出本文的大致情节结构。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二细节品读(小组合作探究)1.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2.第一部分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3.文章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4.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第三课时一人物品读1文中共写了三次孔明的笑,请找出文章

4、中有关笑的词语?这三次笑有哪些不同呢?请小组讨论,并选出小组的代表发言.一笑:二笑:三笑:通过这三次笑可以看出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个事件中你觉得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4.本文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你能从文中举出例子来吗?二历史再现根据你对课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了解,请自己创作加工安排一出关于空城计的话剧,选好演员上台表演,再现三国风云第四课时练习反馈(一)解释加点的词。(1)蜂拥而来 (2)尽皆失色 (3)吾自有计(4)不能远遁 (5)弃城而走(二)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

5、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情节内容(不超过15字)2从选段内容看,诸葛亮面临着怎样的危急情势?请分点说明(至少两点)_ _3选段展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举文中实例阐述。诸葛亮的性格特征:_阐述:_4选文中不少词语精练生动,或

6、渲染情势,或描摹事态,或凸显性格。请选择两个,略加分析。 (1)_ (2)_5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他的故事流传甚广。除了“空城计”之外,请你用完整的一句话再写出一个故事名称。(三)阅读三到六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三自然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2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3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5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用原文回答)6“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的意思是?7诸葛亮最后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他为什么不退?8从诸葛亮使空城计这一招上你得到什么启发?从司马懿中计这一点上你又得到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