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83409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47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 33(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 宋明理学 真题体验 2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1 从考查趋 向看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较 少 多运用材料考查 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 考查获 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辨别比较的能 力 2 从社会热点看 宋明理学中的道德修养观与今天国家大力倡导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的一些内容有相似之处 对当今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3 从预测 角度看 将会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宋明理学家的思想特 点 认识 宋明理学所体现出的民族气节和社会责任 真题体验 3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考向一 政治变迁与儒学地位的关系 1 2014课标全国 25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 是老子后裔 规定老子地 位在孔子之上 佛教位居第

2、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 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 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 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决定宗教兴亡 的说法过于绝对 唐武宗大规模地 灭佛 后 佛教并没有 走向消亡 故A项错误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材料信息 武则天时明 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态度 的变化 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可得出唐代儒学 的政治地位最为稳 固 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待佛教的态度 佛教的社会基础是否薄弱无法得出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3、C 真题体验 4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名师点评本题突出时空观念 同样是在唐朝 但跨越唐高祖 武 则天和唐武宗三个不同的阶段 命题视角新颖 不是考查热考的唐 朝的政治制度 而是考查唐朝政治与思想的关系 同时注重能力立 意 需要对比唐高祖 武则天和唐武宗时不同的宗教政策进行推 理 真题体验 5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考向二 宋明理学对人性论的解说 2 2014课标全国 26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 的问题 基于对 人性的新认识 宋明理学家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他们认为 人性 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理学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即认为 人的本质都是

4、善良的 但由于后天环境 的影响人也有恶的一面 因此要求人们应 泯灭自身的贪欲 追求至善至美 这一人生的最高目标 故选D项 本质是善 是孟子的观点 本质为恶 是荀子的观点 非善非恶 是佛教的观点 故A B C三项均不符合题 意 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题体验 6 命题规 律 考题扫 描 名师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对孟子之学的推崇 这体现出中国 传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孟子重视心的作用 推出了性善说 这一 做法彰显了儒家一贯坚持的通过道德践履与天合一的具体途径 同 时影响了理学的思想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建构 真题体验 7 一 形成背景 1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吸收佛教 道教的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2 隋朝

5、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 又称 三教合一 3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儒 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4 北宋 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形成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教材补遗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在这一时期 一些士人面 对严酷的社会现实 转而重视对 老子 庄子 和 周易 三 玄 的研究 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 形成 的新道家学说 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 心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 王弼 阮籍 嵇康 向秀 郭象 等 真题体验 8 二 形成过程 1 创立 二程 1 哲学观 天理是宇宙万

6、物的本原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起来 2 认识论 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 认为 只有深刻探究万物 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2 成熟 朱熹 1 哲学观 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强调 存天理 灭人欲 2 认识论 格物致知 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 发展 陆王 1 陆九渊 把 心 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提出 心 就是 理 的主 张 认为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王阳明 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的命题 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真题体验 9 知识延伸北宋五子 1 周敦颐 结合 周易 解释 太极图 为 理 生万物的理论 提供了依据 2 邵雍 重新排列 周易 的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7、 进而 解释人类命运 3 张载 开创了理学中的 气学 一派 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 代表 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4 程颢 程颐 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 其核心是 仁 是 修养的最高境界 真题体验 10 三 历史影响 1 对中国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格起了积极作用 3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 消极影响 图示解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真题体验 11 主题一主题二 理 心 之辩辩 程朱理学与陆陆王心学的比较较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 不仅如此 程朱

8、以为须穷 究事物内在之理 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 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认 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 阳明说 如其理外在于心 则亲没之后 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摘编自陆荣捷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王阳明 进一步发展 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 发明本 心 的思想 主张从 本心 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 以自己的内心 为最高权威 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 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 叛逆萌芽 摘编自张帆 中国古代简史 真题体验 12 主题一主题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 主要区别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王阳明

9、对陆 九渊心学的发 展的主要表现 思路指导 真题体验 13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真题体验 14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1 2018河北沧州质量监测 8 王阳明被贬贵 州龙场 后 日夜反省 一天夜里 他忽然顿悟 认识 到 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于事 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 龙场 悟道 据此可知 王阳明 A 否定了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B 取代了程朱理学的封建正统地位 C 率先提出 心即理 的哲学命题 D 抛弃了程朱 格物致知 的治学方法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王阳明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 赞成 三纲五常 的伦理道德 故A项错误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部

10、分 没有被陆王心学取代 两者的分歧在于 方法论 故B项错误 心即理 是陆九渊提出的 故C项错误 龙场 悟道 是 指内心反省 抛弃了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的方法论 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题体验 15 主题一主题二 哲思明理 宋明理学的特点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 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 性 天理流行 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 川流山峙 父子有亲 君臣 有义 之类 无非这理 天理 只是仁 义 礼 智之总名 仁 义 礼 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真题体验 16 主题一主题二 材料二 它以儒家的礼法 伦理思想为核心 吸收佛道思

11、想中的 精粹 形成了析理精微 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 这是两汉的粗糙儒 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 圣人 为最高境界 充分肯定人的 现实生活 道德精神的意义 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 不相 信灵魂不灭 轮回转世之说 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 想 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摘编自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朱熹理学的主要内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理学的特点及积极作 用 真题体验 17 主题一主题二 思路指导 真题体验 18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 宋明理学的特点 1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传统 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 道德信条 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

12、哲学理论体系 2 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 实质 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 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 论 存理去欲 或 存心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 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 均是以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 更多地吸收了佛 道因素 宋明理学吸收借鉴佛 道的形而 上学 并把佛 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 思想 提出了 存天理 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真题体验 19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2 2018陕西榆林一模 4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 带 有明显的哲理化特点 以下各项中 反映了宋明理学这一特点的 是 A

13、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 式 B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 C 为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服务 D 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宋明理学是以 理 为世界本原 不是天人一统的体系 故A项错误 理学形 成了以 理 为世界本原 以儒学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具有哲理化 特点 故B项正确 为封建统治秩序服务是宋明理学的目的 不是理学的特 点 故C项错误 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是宋明理学的内容之一 不能完全反映出其哲理化特点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真题体验 20 一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 1 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唐末和五 代时期的长期分裂

14、和混乱 使传统伦 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 因此 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 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 开始 2 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宋代稳定政局 后 农业 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 科学文化的进步尤 其引人注目 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理学的兴起是儒 佛 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 中国思想 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 韩愈提出儒家 道统 思想 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 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 儒家 道统 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真题体验 21 4 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 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 敢于疑经改经 相互辩论 相互启发 独

15、立思 考 大胆立论 讲求义理 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 松的思 想环境 真题体验 22 对点训练 3 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第一次月考 25 唐宋时代 契丹 女 真 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与汉民族的冲突与交流 使中国不再是 单统 的华夏民族 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 也吸收了许多外 来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 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 倡回归经 典 他们的做法 A 强调 天人感应 B 加速国内民族融合 C 推动理学的形成D 有利于商品经济发 展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天人感应 思想是汉代儒学家董仲舒提倡的 故A项错误 面临外来文化 的冲击 韩愈等期望维护 儒家文化的纯正性 是出于学术的目的

16、 故B项 错误 韩愈等提倡回归儒家经典 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复兴 故C项正确 韩 愈等人的做法是出于学术的目的而非经济 目的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23 二 辩证地评价宋明理学 1 积极方面 1 宋明理学把传统 儒学从 天人感应 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 使之哲理化 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 具有一定的进步 性 2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 我节制 发奋 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 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 消极方面 1 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 的需要 用 三纲五常 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 官方哲学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 夸大了 心 的作用 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 之风 真题体验 24 对点训练 4 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量考评 8 宋明理学通过天理论 道统论 格物致知论和心性论构建起庞大的理论体系 高度重视 个人道德修养 宋明理学客观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促进了 社会的发展 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历史进步性 其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