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181213 上传时间:2020-03-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20.33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一 现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术发 展的主要成就 领领 域 时间时间 年 成 就意 义义 两 弹弹 一星 1964原子弹弹爆炸成功 打破美 苏对苏对 的垄垄断 加强中国国防能力 和平利用核能 建成秦山核电电站和 大亚亚湾核电电站 1964中近程导弹试验导弹试验 成功 1970 人造地球卫卫星 发发射 成功 中国开始进进入 航天时时代 核武器和空间间技术术 东东方红红一号 领领 域 时间时间 年 成 就意 义义 载载人 航天 1992载载人航天工程战战略决策中国成为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 的国 家 2003 神舟五号 载杨载杨 利伟伟 飞飞天成功 杂杂交 水稻 1973 南

2、优优2号 选选育成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饥饿问题 信息 技术术 的 发发展 1983 研制成 功 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计算机研制技术术居于世界 前列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发展 载载人航天技术术 银银河 I号 二 现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发展 1 奠基 1 措施 改方向 建立沿着社会主义义方向前进进的新中国的人民 教育 定方针针 确定了 的教育方针针 全面发发展 建制度 建立全日制学校教育 半工半读读的学校教 育制度 2 成果 逐步形成比较较完整的 培养了 大批素质较质较 高的劳动劳动 后备军备军 和德才兼备备的建设设人才 国民教育体系 2 挫折 1 表现现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师师生被卷入

3、批 走资资派 活动动中 教育一片混乱 1966年夏 被废废止 70年代初 高校开始招 收 工农农兵学员员 扫扫四旧 高考制度 2 危害 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专门专门 人才缺乏 整个民族 大大下降 文化素质质 3 复兴兴 1 措施 文化大革命 结结束后 在教育战线战线 全面拨拨乱 反正 恢复高考制度 实实施 科教兴兴国 战战略 提出 的方针针 三个面向 2 成就 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普及 制定 义务义务 教育法 高等教育实实施 211工程 计计划 发发展重点高校和重 点实验实验 室 九年义务义务 教育 启动动 到20世纪纪末 已基本普及九年义义 务务教育和扫扫除青壮年文盲 西部教育 加大发发展力度

4、支持高校建设设 建立 中心 增加教育经费经费 希望工程 职业职业 教育 知识识脉图图 考向一 现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论论从史出 材料 2017年 中国科技史作为为一个学科 一项职业项职业 化和建制化的学术术事业业走过过了一甲子岁岁月 随着 编编著古代科技史丛书丛书 即26卷本 中国科学技术术史 的 顺顺利进进行 我国学者们们在思考如何尝试尝试 新视视角 新方 法和新范式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开展中国近现现代科 技史研究时尝试时尝试 了社会史 文化史等视视角 同时时深 化文化遗产认遗产认 知 科技典籍整理 科技与社会 科学 传传播等方面的工作 以期突破过过去的 成就阐释阐释 模 式 努力在微观观考

5、释释和宏观观叙事方面有新作为为 张张伯春 中国科学技术术史学家六十年之探索 发发表于 光明日报报 2017年1月26日 探究 材料体现现了在新时时期科学技术术史的研究取得 哪些成就 有哪些新突破 提示 成就 完成了古代科技史丛书的编撰 从社会史和 文化史等视角开始研究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深化了文化 遗产认知 科技典籍整理 科技与社会 科学传播等 方面的工作 突破 在微观考释和宏观叙事方面有新发展 突破了 成就阐释 模式 史论论点睛 一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 1 指导导方针针 早在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 和 党中央瞻望世界发发展的趋势趋势 就提出了向科学进军进军 赶超世界先进进国家和

6、逐步实现实现 科技现现代化的伟伟大号召 1956年就制定了国家科技发发展的宏伟规伟规 划 按照国 家的规规划和部署 一些新兴兴的科学技术术被放在首要地 位 2 成就 无线电线电 和自动动化技术术 半导导体和电电子计计算机 技术术 以及生物科学技术术 空间间科学技术术 原子能科 学技术术 核技术术 海洋生物科学 农业农业 科技等 电电子 计计算机的研制从1956年开始 到1958年 就研制成功中 国第一台电电子数字计计算机 1964年中国研制的第一颗颗 原子弹弹爆炸成功 以豪迈迈的步伐登上世界核大国的地位 1965年9月中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了 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质 结结晶牛

7、胰岛岛素 二 中国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业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1 第二次工业业革命兴兴起时时中国处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清政府腐败败 不重视视科学技术术和教育 自然经济经济 占 统统治地位 中国民族资资本主义发义发 展缓缓慢 列强的侵略 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发展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兴起于20世纪纪四五十年代 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战结 束后 中国处处于内战战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帝国主义义的封锁锁 包围围 党内长长期 左 倾错误倾错误 的干 扰扰 对对外关系过过分强调调 自力更生 拓展延伸 在医疗卫疗卫 生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许许多恶恶性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被消灭灭或基本消灭灭 如鼠疫 霍乱 天花

8、 性病 血吸虫病 疟疟疾 布氏 杆菌病等 用中西结结合方法治疗疗骨折 断肢再植 大 面积烧伤积烧伤 等 都达到了世界先进进水平 针针刺麻醉为为我 国 独创创的一项项成果 当时时被许许多国家学习习运用 在肿肿瘤 动动脉硬化 老年气管炎等方面的研究 在20世纪纪60年 代就接近了当时时的世界先进进水平 考向二 教育的发发展 论论从史出 材料一 教育传传承文化 创创新知识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质 不会变变 立德树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变 正如 反思教 育 中所说说 教育应该应该 以人文主义为义为 基础础 以尊重生 命和人类类尊严严 权权利平等 社会正义义 文化多样样性 国际团结际团结 和为为可持续续的未来

9、承担共同责责任 当今教 育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义和经济经济 主义义 回归归教育的本 原 教育是人的权权利 是社会发发展的基础础 是全社会的 公益事业业 教育永远远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信念 道德 情操放在第一位 培养德才兼备备的未来公民 顾顾明远远 未来教育的变变与不变变 探究1 依据材料分析教育的本质质和根本目的 提示 本质 传承文化 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 根本目的 立德树人 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 探究2 以上材料反映出当代教育存在的哪些问题问题 提示 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主 义 教育的功利性太强 存在着功利主义 材料二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国高等教育进进入 了一个发发

10、展的新阶阶段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对高等学校 的领导领导 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 开设设了马马列主义课义课 程 明确了高等教育为为工农农开门门 为为生产产服务务的方向 从 1952年起 教育部规规定大学从一年级级开始采用苏联苏联 教 学计计划和教学大纲纲 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 围围内 进进行了院系调调整 经过调经过调 整 综综合大学由49所调调整为为 14所 工业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 农业农业 院校由18所增 加到29所 医药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 顾顾明远远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传统 的演变变和形成 探究3 依据材料 归纳归纳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高 等教育的变变化 并分析其原因

11、 提示 变化 中国共产党确立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高等 教育面向工农 为社会服务 借鉴苏联经验 专才教育逐 渐取代了通才教育 重理轻文 理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工农联 盟为基础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外交上实行 一边倒 强调学习苏联 大规模工业化展开 急需相关建设人才 史论论点睛 一 教育和科技 经济经济 之间间的关系 1 教育是科技进进步 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基础础 2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义现 代化建设设成败败的关键键 3 教育的发发展推动动着科技的进进步 科技进进步也推动动教 育水平进进一步提高 4 国民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进步 而科技

12、的发发展 又带动带动 国民经济经济 的提高 二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时期的教育方针针和成就 阶阶 段方针针政策成 就 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新教育 经验为经验为 基础础 吸收 旧教育的有用经验经验 借鉴苏联经验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 教育改造成新中国 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设 社会主义义 时时期 提出全面发发 展的教育方针针 形成比较较完整的国 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 大批有用人才 阶阶 段方针针政策成 就 文化大 革命 时时 期 以阶级阶级 斗争为纲为纲 中 小学一度停课课 大学 招生采用推荐方式 教育战线战线 一片混乱 人才出现现断层层 改革开放 以来 20世纪纪80年代提出 三个面向 2

13、0世纪纪 90年代 实实施 科教 兴兴国 战战略和 211 工程 计计划 实实施义义 务务教育 各类类教育飞飞速发发展 培养了大批各级级各 类类人才 为为社会主 义现义现 代化建设设注入 无穷穷活力 拓展延伸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费费正清在 伟伟大的中国革命 中说说 1949年以 后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苏联 教育制 度 这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调训练实 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员 特别别 是在自然科学方面 于是中共改组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 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统 取而代之的是创办创办 了20个新 的科技 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 在大约约200个高等教育机 构中 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综合性大学 三 新中国四大科技成就的意义义及其原因 1 意义义 2 原因 1 制度前提 中华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义制度 的建立 是各项项事业业蓬勃发发展的前提 2 政策支持 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时期对对科技发发展的重视视 和决策 为为科技的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证 3 环环境条件 社会的稳稳定是各项项事业发业发 展的前提 4 主观观因素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爱国热热情和辛勤劳劳 动动 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 老一辈辈革命家对对 左 倾错误倾错误 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对基础础工程的大力支持 5 外部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