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81068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检测二十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二十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018杭州期中)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解析:选B“瓷路”是宋元以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号,故A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后,最远至西方的罗马,因为中国的丝绸在欧洲比较受欢迎,故被称为“丝国”,故B项正确;“

2、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为清朝所特有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与西亚、东南亚部分国家往来,未体现“全球化”,故D项错误。2有学者研究表明,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B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D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解析:选B“海禁”是严格禁止而非绝对禁止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海禁”政策扰乱了沿海地区经济秩序,影响了沿

3、海地区人民的生存,迫使其转而成为海盗,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海禁”政策,而非官方对外的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中外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3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识增强C社会转型加快 D经济管理规范解析:选B“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生产,压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商业活动的记载,可知当时商业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活动,不能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材

4、料仅体现了商业活动,没有涉及经济管理规范,故D项错误。4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A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 B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C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 D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解析:选D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是以朝贡贸易为主,外贸主要是政治目的,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朝贡贸易是厚往薄来,交往不具有掠夺性,故B项错误;中国工场手工业出现在明朝后期且数量有

5、限,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可知中国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故D项正确。5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期,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政府摈弃传统抑商政策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解析:选C根据材料“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侵街房廊钱”说明当时城市中的市坊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6元朝诗人杨维桢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盐商本是贱家子

6、,独与王家埒富豪。”这反映出元朝()A盐业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动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C盐铁专卖政策开始出现松动D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盐商发达后,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7乾隆时期吴县志记载:“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该材料说明当时()A苏州商业发展繁盛 B徽州商帮逐渐兴起C政府停止抑商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当时苏州的盛况,说明了苏州商业发展繁盛的场景,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商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故B、D两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加强了重农

7、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8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农抑商 B商人勤俭持家C徽州山多地少 D南方经济衰弱解析:选A顾炎武赞同徽商富裕,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赴京考试,主要与当时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有关,故A项正确;商人节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C项是徽商形成的客观原因;D项材料并未涉及。9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

8、鱼”。材料主要体现了()A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解析:选A从材料“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中可以看出,当时由于倭患比较严重才导致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所以答案选A项。10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解析:选A“南宋江南繁荣的

9、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表明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江南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没有涉及专业化分工和坊市界限打破,故C、D两项错误。11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A长安、洛阳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扬州、开封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C临安、成都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引文反映了唐代南方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一些商业城市出现,如扬州和益州等大都市

10、,即今扬州和成都,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长安、洛阳、开封、临安。12唐代陈鸿祖东城老父传中记载了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廛间”。材料反映了当时()A官营棉纺手工业技术先进B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C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繁荣解析:选C据材料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棉布的产量和销售数量较多,故C项正确。13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11、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解析:选B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表明草市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故B项正确;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宋朝的市,故C项错误;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4“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

12、心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C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D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解析:选C由材料“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可以得出,开封商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15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为了抑制商业,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确立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下列事件发生时间与相同的是()A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帛竹木纸开始并行使用D长沙首创釉下彩绘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说的现象出现在西汉,出现较轻便的一牛挽犁是在东汉时期,“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是宋代出现的现象,帛竹木纸

13、开始并行使用被普遍认为是在西汉,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长沙首创釉下彩绘是在唐代晚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靖“倭寇”危机,暴露了明朝官方应对海上危机的乏力,意味着朝贡贸易走向尾声。最终在调兵遣将平息倭寇以后,明朝海洋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重心到经济为重心的转折,做出了重大调整。政策转变意味着制度变迁,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上贸易。虽然经历了诸多曲折,但是,前者孕育了福建海商合法化及其集团的崛起,到万历末年,“海舶千计,漳、泉颇称富饶”,中国海商集团迅速成长

14、壮大起来,成为17世纪东亚海上贸易的主体;后者孕育了葡萄牙人入居及其经营海上贸易合法化。澳门的兴起和发展,自一开始,就是中国海商与居澳葡萄牙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澳门形成广州外港,开辟了多条国际海上贸易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全球。两种海上贸易模式预示了晚明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新格局东西洋贸易网络正式开创运行。制度变迁导致的海上贸易新模式为民间海商迅速崛起为中国海上力量的主体铺平了道路。摘编自明代海商与海上秩序材料二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摘编自艾跃进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1)根

15、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嘉靖年间海洋政策的调整。(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海洋政策未能如英国人所说“控制海洋”“控制世界”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第2、3句分别概括归纳。第(2)问,可根据所学,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国际局势等方面简析即可。答案:(1)调整: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商人出洋贸易;从以政治为重心到以经济为重心;从“海禁”到允许月港开海、澳门开埠。(2)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不充分,不具备控制世界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政府的海洋意识不强,虽然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但政府政策的支持不够;文化上:“重农抑商”的意识根深蒂固,束缚了商业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葡萄牙、荷兰等西方国家迅速开展殖民扩张,挤压了中国商业的世界市场。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