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180630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7页,25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在密封线内填写姓名、考号等信息 3 答案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答题的答案无效。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

2、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

3、。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节选自资治通鉴周记

4、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循:顺从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害:害怕C部赵师以收河间 部:部分D齐王伐功矜能矜:夸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与乐毅谋伐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若因而乘之因利乘便 D而又欲劫之以兵而母立于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5、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的部下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3分)译文: (2)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3分)译文: (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3分)译文: 5 给下列文段断句(用“/”划分开即可)(3分)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

6、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二)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雪中偶题 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6 填空:这是一首咏 诗,描写了 、 、 三个场景,这样写的作用是 (6分)7 “乱飘僧舍茶烟湿”一句中用得最好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2分)8 对这首诗有人说它“奇绝”,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请略加阐述。(2分)(三)古诗文默写(8分)9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1)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李赏隐) , 。十二门

7、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李凭箜篌引李贺)(2)想当年,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羽扇纶巾, ,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腾王阁序王勃)(4)默写李清照词中描写到菊花的一句: 默写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中描写想象之景的一句: 二、现代文阅读(37分)(四)论说类文章的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社科类短文,完成练习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中国考古学关注的焦点长期集中在夏商周三代,这是国际史学界通常所说的“原史时代”。因为夏商周三代是一个历史有记载但记载又过于简陋,不足凭信的时代,它

8、需要考古学和历史学合作,才能有所收获。同时也因为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具有拆不开的缘分,以“证经补史”为宗旨长期是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所以几代考古学人大都是在三代史实的真伪问题上耗尽了生命的灯油。考古学家关注的是一个中国考古学从产生以来就开始的、打了几十年笔战的老问题:谁最贴近那个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或者说哪一个遗址才是成汤的亳都或者夏禹的阳城?学界的讨论基本上都围绕着夏文化及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年代做文章,都盯着夏商时代的大遗址。没有谁认真关心三代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心理模式等更根本、更迫切,也是考古学更容易说出些道理的问题。结果是,除了甲骨文和史记里已经明

9、白无误的殷墟(近来的考古发现对殷墟在商代晚期都城定位的具体位置也提出了疑问),关于这些考古遗址和传说遗址的对应,至今仍然是一些无法验证的争论,没有哪一个是最终的结论。相对于对历史传说的渴望,真正的考古学探索却被湮没了。尽管某些考古学家对人物、事件这种有所选择实无选择的述说,也折射出考古学界许多发人深思的内在问题,比如苏秉琦先生的区系类型学说,比如严文明先生关于聚落考古的探索和思考等;但是,夏文化的探索在那个时候主要仍然是地域和年代问题,是考古学术语中的时间和空间问题。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证史学考古观笼罩着中国考古学的方方面面,最终是以中国文明的起源总结和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些问题上中国考古学的

10、最新认识和最高水准。俞伟超先生曾经回忆说:1984年的考古学年会上,中国考古学会的好几位理事提议讨论一下考古学的理论问题,但是最终被拒绝。也正是那一段时间,俞伟超先生正为苏秉琦先生的考古学论述选集撰写编后记,俞伟超先生说,他一边撰写一边听德沃夏克的小调104号大提琴协奏曲,写到激动时曾经流下了眼泪,内心一直有一种在天堂门前徘徊却不得而入的感觉。这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考古学非主流学派的心情和生存状况。张光直先生在哭童恩正的短文中,曾回顾了那个时期童恩正策划的一次中美考古学合作计划夭折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考古学对理论和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恐惧心态。这也可视为中国考古学史上十分宝贵的侧面资料,折射出中

11、国考古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包括一些思想状态的问题,其中弥足我们借鉴者甚多。10.对“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正的考古探索被湮没在对历史传说的渴望中,是值得中国考古学深层思考的问题。B.主要考古学家有所选择实无选择的述说,折射着考古学界许多发人深思的内在问题。C.证史学考古观笼罩着中国考古学,是苏秉琦、严文明等先生深层探索和思考的问题。D.考古遗址和传说遗址的对应,仍是一些无法验证的争论,没有哪一个是最终的结论。11.对文中所说的中国考古学中的“主流”与“暗流”,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流”关注有关历史地域和年代问题;“暗流”关注历史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问题。B.“主流”关注考古术语中的时间、空间问题;“暗流”关注更根本、迫切的理论性问题。C.“主流”关注历史研究中表层、浅层的问题;“暗流”关注历史研究中深层的理论问题。D.“主流”关注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问题;“暗流”关注历史上日常生活、心理模式问题。12 以下不属于中国考古学非主流学者的是:(3分) A 苏秉琦 B 严文明 C 俞伟超 D 张光直 E 童恩正13.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坚持不坚持“证经补史”的学科定位,是中国考古学应该思考的深层次问题。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