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6180499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水龙吟&amp#183;次韵章质夫杨花词》ppt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 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 落 花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 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1 次韵 或称步韵 即依照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且用韵的先后次序都相同 章质夫 章楶 字质夫 浦城 今属福建 人 仕至枢密院事 其 水龙吟 词如下 燕忙莺懒花残 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点画青林 谁道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 静临深院 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 垂垂欲下 依前被 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 怪春衣 雪沾琼缀 绣床渐 满

2、 香球无数 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 仰粘轻粉 鱼吹池水 望章台路杳 金鞍游荡 有盈盈泪 2 从教 任凭 3 抛家 三句 意谓杨花离开枝头飘落于路旁 看似无情 却像是有意 有思 即有情 4 莺损 三句 意谓柔肠被愁思所绕 双眼因春困而倦 这三句是以女子愁苦和困倦的 情态描写杨花 5 梦随 三句 化用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 西 诗意 6 落红难缀 落花已无法再连接上枝头了 7 遗踪 指杨花的踪迹 8 一池萍碎 苏轼自注 杨花落水为浮萍 验之信然 这实际上是古人的一种误解 9 春色 三句 意谓三分春色 二分落在地上化为尘土 一份落入水中随之流逝 这是 表明春色已残 苏

3、轼 v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又字和仲 号 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 赠太 师 追谥号 文忠 眉州眉山 即今四川眉山 人 是父亲苏洵的长子 是北宋 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 散文家和诗人 嘉佑二年 1057 与弟辙同登进士 授 大理评事 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 1069 父丧守制期满还朝 为判官 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反对推行新法 自请外任 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 今山东诸城 移知徐州 元丰二年 1079 罹 乌台诗案 责授黄州 今 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 哲宗立 高太后临朝 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 今山东蓬莱 任未旬日 除起居舍人 迁中书舍人 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 知 礼部贡举 元佑四年

4、 1089 出知杭州 后改知颍州 知扬州 定州 元佑八 年 1093 哲宗亲政 被远贬惠州 今广东惠阳 再贬儋州 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 遇赦北归 建中靖国元年 1101 卒于常州 今属江苏 年六 十五 葬于汝州郏城县 今河南郏县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 1009 1066 弟弟苏辙 1039 1112 皆以文学名世 世称 三苏 与汉末 三曹父子 曹操 曹丕 曹植 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 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 等 在政治上属旧党 写诗背景 v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咏物词 章质夫 福建蒲城人 是苏轼 的同僚和好友 他作有咏杨花的 水龙吟 苏轼的这一首 是次韵之作 依照别人词的

5、原韵 作词答和 连次序也相同 的叫 次韵 或 步韵 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 柳 花 词妙绝 使来者何以措词 本不敢继作 又思公正柳花 飞时出巡按 坐想四子 闭门愁断 故写其意 次韵一首寄 云 亦告以不示人也 v 一般认为这首词作于公元1087年 哲宗元祐二年 时 苏轼与章同在京城 交往频繁 但信中提到章质夫 正柳花 飞时 出任巡按 则与公元1081年初夏 史料记载为神宗元 丰四年四月 章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的经历及季节特征相 吻合 故定为公元1081年 元丰四年 更为妥当 时为苏轼 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的第二年 赏析 v这首词是苏轼婉约词中的经典之作 词家一向以咏物为难 张炎 词源 曰

6、诗难于咏物 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 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 则晦而不明 要须 收纵联密 用事合题 一段意思 全在结句 斯为绝妙 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 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 步韵填词 从形式到内容 必然受到 原唱的约束和限制 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 和韵要超 越原唱实属不易 苏轼却举重若轻 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 神 而且采用拟人的 艺术手法 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 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 真正做到了 借物以寓性情 即物即人 两不能别 全词写得声韵谐婉 情调 幽怨缠绵 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此词一出 赞誉不绝 名声很快超过章的原 作 成为咏物词史上 压倒古今

7、的名作 v 此词约作于公元1081年 元丰四年 苏轼45岁 正谪居黄州 当时其好 友章质夫曾写 水龙吟 一首 内容是咏杨花的 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 笔触 细腻 轻灵生动 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 盛 传一时 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 水龙吟 并和了这首 水龙吟 次韵章质 夫杨花词 寄给章质夫 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 章质夫慧眼识珠 赞赏不 已 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 赶快送给他人欣赏 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 传世 上阕 v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 v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开头一韵 非同凡响 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 似花还似非花

8、 杨花即柳絮 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 艺术手法上显得很 抽象 但仔细品味琢磨 这 抽象 超出了具体形象 一语道出了柳絮 的性质 这一句与欧阳修的 环滁皆山也 可谓异曲同工 一般来讲 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 而苏东坡却 反其道而行 之 匠心独运 以 抽象 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 因此 在艺术描写上 抽象 有 抽象 的妙用 也无人惜从教坠 则言其际遇之苦 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 只有任其坠落 随风而去 无人惜 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 不被人爱怜的际遇 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 一个 惜 字 实在是全篇之 眼 妙不可言 v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中的 坠 字展开 赋

9、予柳絮以人的性情 抛家傍路 说杨花的 飘忽无着 仔细思量 那柳絮坠离枝头 抛家 而去 不是很无情吗 可是柳絮 傍路 飘零 却又依依难舍 恋 家 之情 跃然纸上 真是 道是无情却有情 有思 言其不忍离别的愁思和痛苦 其实 这是诗人的想象 思量 是 惜 的进一步 的深入 使杨花飘忽不定的形态具有了人的情感 v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这一韵承接上一韵的 有思 采用拟人的手法 以极其细腻独到的笔致 尽写柳 絮飘忽迷离的神态 让人柔肠百转 思绪万千 叹为观止 从上阕 无情有思 开始 诗人便展开想象的羽翼 把杨花比 喻为一个思亲少妇 将 有思 具体化 形象化 活脱脱地展示出她的完整形象 这里 有思

10、 成为思亲少妇的 愁思 因 愁思 而 萦损柔肠 因 愁 而 柔 因 柔 而 损 愁思 煎熬则 困 困 则 娇眼 欲开还闭 思亲少妇的情态被诗人描 写 刻画地极其细腻 从而把柳絮随风而坠 时起时落 飘忽迷离 勾魂摄魄的形态 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真乃神 来之笔 v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少妇 有思 有思 的情态也描摹出来 那么少妇为何而思 上阕的最后 一韵作了回答 她在思念远方的夫婿 这一韵化用了 打起黄莺儿 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过辽西 的诗意 梦 随风万里 既写少妇之梦 又关合柳絮飘忽迷离 轻盈若梦 愁中入梦 梦里与远在万里的君郎相逢 却被莺儿的啼声惊 醒 怎不让人愁更愁

11、 简直让人恼恨了 v 纵观上阕是以人状物 虽然是在咏柳絮 却叫人难分诗人是在写柳絮还是写思妇 柳絮与思妇达到了 你中有我 我 中有你 水乳交融 貌似神合的境界 不禁令人想起了庄子做过的一个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 不知 周之梦为蝴蝶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 物化 下阕 下阕 v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 在上阕 惜 和 愁 的情绪基础上 诗人下阙的头一韵直抒胸腻 愁 化作 恨 倾注惜春之情 也是在更深的层次上写柳絮 也 无人教坠 的际遇 这一韵应和上阕首韵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表面上看 因为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 所以不必去 恨 应该 恨 的是西园遍

12、地落 英 零落成泥碾作尘 春去无奈 最可怜惜 然而 细细斟酌 落红难缀 更反衬出柳絮的 无人惜 的遭际 诗人用这种手法进一步写出了对柳絮独 惜 的情愫 v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拂晓的一场春雨过后 那随风飘舞 抛家傍路 却 无人惜 的柳絮上哪儿去了呢 为何无踪无影 荡然无存了 一池萍 碎 即是回答 看到满池细碎的浮萍 诗人蓦然清醒 原来那沸沸扬扬 满天的飞絮都化作了水上的浮萍 这里 遗踪何在 是问题 一池萍碎 是结果 而 晓 来雨过 是柳絮化为浮萍的客观条件 柳絮化为了浮萍 用现在的科学观点来看 是不可能的 但诗人 惜 柳絮又不忍看到它凭空消逝的伤感却得到慰藉 何况柳 絮坠落 化为浮萍

13、也是当时的 公认 遗踪何在 一句写得极好 把诗人对春雨过后 柳絮消失后的心理情态尽写出来 又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实属难得 v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这一韵从柳絮的 遗踪 荡然无存生发 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 虽然花落无情 好景不长 然而春去 有 归 一部分归为尘土 一部分归为流水 即使如此 也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 柳絮不复存在 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 惜 柳絮 进而 惜 春光 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 春色三分 一句很是别出心裁 把光景分为若干份并不是苏东坡的创造 诗人写这首词之前 许多骚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类似的句 子 如 天下三分明夜月 二分无赖是扬州 三分

14、春色两分愁 更一分风雨 等都是经典名句 但是读者仔细玩味 推敲比较 却不难看出 上述名句都不 如苏东坡的语意蕴藉 含蓄 巧妙 v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这最后一韵 是具有归结性的震撼全篇的点睛之笔 那沸沸扬扬 飘忽迷离的柳絮在诗人的眼里竟然 点点是离人泪 这一韵照应了上阕 思妇 愁思 的描写 比喻新奇脱俗 想象大胆夸张 感情深挚饱满 笔墨酣畅淋漓 蕴意回味无穷 真是妙笔神功 v 前人对苏东坡的这首 和词 与章质夫的 原唱 孰优孰劣 曾有过争执 归纳起来 观点有三 一说 原唱 优于 和词 曲尽杨花妙处 二说 和词 优于 原唱 幽怨缠绵 直是言情 非复赋物 三说 原唱 与 和词 均为绝唱

15、 不容妄为轩轾 究竟如何 先不必妄下结论 还是先来看看章质夫的 原唱 词曰 v 燕忙莺懒芳残 正堤上杨花飘坠 轻飞乱舞 点画青林 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 静临深院 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 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 睡觉 怪青衣 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 香球无数 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 仰黏轻粉 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 金鞍游荡 有盈盈泪 v 面对一件艺术珍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 不同的审美观点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 这是正常的 但是当两件同类艺术珍品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 就有 了一个审美价值比较问题 不容妄为轩轾 是不成立的 必然有个孰优孰劣的评价和选择问题 非此即彼 前面说过 章质夫的这首 水龙吟

16、形神兼备 笔触 细腻 轻灵生动 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然而 只要与苏东坡的这首 和词 加以比较 章质夫的 原唱 就相形见绌了 v 大凡诗词 言气质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 本也 气质 神韵 末也 有境界而二者随之 因此 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 必须做到 有境界 观章质夫的 原唱 虽然描写细腻生动 气质神韵不凡 潇洒喜人 但终归是 织绣功夫 喜人 并不感人 因而较之 和词 在 境界 上就大为逊色 苏东坡的 和词 先乎情 以性灵语咏物 以沉著之笔达出 不仅写了杨花的形 神 而且写景 言情 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 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达 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从而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这是章质夫的 原唱 望尘莫及的 v 和词 胜于 原唱 也突出表现在艺术构思上 原唱 在总体上没有跳出咏物写景的园囿 而 和词 却别有洞天 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 把咏物与写人有机地 巧妙地结合起来 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思妇形象 写柳絮的际遇 绾合着思妇的际遇 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这也是 原唱 无法相比的 v 在语言艺术特色上 原唱 虽然精巧灵动 但也不过是 大珠小珠落玉盘 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 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