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6179594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设计历史通史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7(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2 知识坐标 理清历史脉络 3 主旨概览 把握专题线索 本专题围绕 古代中国的思想 科技及文学艺术 的发展 主要从 儒家思想的演变以及科技 文学 书法 绘画和戏剧 的发展过 程来叙述 线索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在经历 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后 汉代确 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经过历 代儒学家们的改造 儒家思想成 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时期 儒家思想吸收了佛 道 思想 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 开创了儒学的新时 代 明清之际 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使儒学出现了 活跃的局面 对后世影

2、响深远 4 线索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对人类文明的 发展和进步贡献显著 中国古代艺术 源远流长 随着商品经济发 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 文学艺术 逐渐走向平民化 世俗化 第7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真题体验 6 命题特点 考题扫 描 1 从考查趋 向看 高考对本讲的内容考查较 少 属于低频考点 主 要考查儒家思想对现实 政治的影响 2 从社会热点看 先秦诸子民生思想中 节用 扶弱 公正 仁 爱 等主张与当前国家提倡的扶贫富民 关爱弱势群体 追求公 平正义具有一定相通性 3 从预测 角度看 百家争鸣 中各主要派别的观点及现实 价值 是较好的

3、命题角度 真题体验 7 命题特点 考题扫 描 考向 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 2015课标全国 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 政治 往往称颂夏 商 周 三代 之美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 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 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 政治 B 反对进 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儒家学者批评现实 政治 寄希望于统治者效法先贤 其目的是营造有利于 儒学发展的政治环境 实现 其政治目标 这既是儒学家的渴望 又是时代 发展的需求 故选C项 儒家思想是汉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较长 时间 内适应了现实 政治的需要 故排除A项 孔子主张可以逐步改良政治 历史上的很

4、多改革家也是儒家学者 故排除B项 复古只是儒家学者用来 宣扬其政治主张的一种手段 不是政治目标 故排除D项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8 命题特点 考题扫 描 名师点评 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 是学术热点之一 对儒家思想与社会 治理关系的探讨 主要集中在儒家王道政治理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 思想与国际秩序的构建关系上 课标全国卷高考在该命题中的体 现 引导我们要时刻关注历史的学术动态 真题体验 9 一 早期儒学 1 孔子 1 提出 仁 与 礼 的学说 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2 注重政治与人事 对鬼神敬而远之 3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 4 开创了儒家学派 撰写 春秋 等 六

5、经 图示解史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 真题体验 10 2 孟子 1 提出道德规范有仁 义 礼 智四种 2 提倡 仁政 学说 3 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思想 3 荀子 1 强调 天行有常 2 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3 认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真题体验 11 二 其他主要学派 1 老庄之学 1 老子 道 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的辩证 法思想 幻想回到 小国 寡民 社会 2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追求齐物 3 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对 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真题体验 12 2 法家思想 1 李悝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 以加

6、强君权 2 商鞅 根据军功定等级 奖励耕战 加强中央集权 3 韩非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将 法 术 势 合一 将法家理论系统 化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主张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4 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都起到重大作用 成为维护专 制政权的工具 3 墨家思想 1 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2 提出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等主 张 3 在认识论 和逻辑 学上的贡献突出 真题体验 13 辨析比较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 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 且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 仍然讲究阶级性 墨家的 兼爱 具有广泛性 不分等级贵

7、贱 前者代 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教材补遗稷下学宫 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 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 今 山东淄博 稷门附近而得名 当时 这里集中了众多学者 稷下学 宫既继承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 又综合吸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 的长处 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真题体验 14 主题一主题二 国学初露 先秦时时期的儒家思想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孔 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 具备忠信 孝悌 克己 礼让 好学 知勇 仁恕等诸美德 而且更应怀抱经 世济民的情怀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修己以安人 修己 以

8、安百姓 摘编自林存光 孔子新论 真题体验 15 主题一主题二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 感化力所及 限于其信徒 举中国人 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 而 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 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 只能适用于一时代 一社会 而孔 子之教育 则措四海而皆准 俟百世而不惑也 吾将以政治家尊 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 不过一国 不过百年 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 可以善当时之中国 可以善二 千年讫今之中国 摘编自梁启超 世界伟人 真题体验 16 主题一主题二 读史攻略 真题体验 17 主题一主题二 史论形成 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 1

9、 政治特征 重视传统 注重继承 政治和伦理相结合 在治国 方略上主张德治 以德为主 德刑相辅 强调为 政以德 重人治 注重 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 和贵中庸 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 虚于天命 2 伦理特征 强调仁和礼 仁是思想的内核 仁是主观道德修养 礼是客观制度规范 3 经济 特征 认为 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 系 同时提倡对财 富欲望加以节制 要重义轻 利 4 教育特征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他创办 私学 开创了 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 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 义 信等 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际 的结合与统一 真题体验 18 主题

10、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1 2018黑龙江哈三中第二次验收考试 30 在儒家传统 里 一个思 想性的人物 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的探索 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 据此 儒家更关注 A 得君行道 B 著书立说 C 历史研究 D 世界影响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据材料 一个思想性的人物 支持他生活的一个最强烈因素不是思想本身 的探索 而是历史文化的使命和社会风教的责任 可知儒家更关注社会现 实和自己的历史使命 也就是积极入世 得君行道 故A项正确 著书立 说 历史研究 世界影响均不符合题意 故B C D三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19 主题一主题二 殊途同归归 诸诸

11、子百家思想的相通性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都在提出自己的思想 他们各自 代表的利益不同 儒家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 阶级的利益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道家代表没落贵族的利 益 他们的主要观点也不相同 儒家主张 礼治 和 德治 法家主张 法治 道家主张无为 墨家主张 兼爱 非攻 但由于他们面临的社 会条件是相同的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自然会提出相同的观点 而且 有些社会规律大家都是认同的 如当时诸子各家都意识到了犯罪 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面对当时百姓困苦 战乱频仍的状态 各家都 提出了一统天下 关注民生的主张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 带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摘编自续晓梅 儒墨道

12、法思想的相通性 真题体验 20 主题一主题二 史观新解 过去的历史科研教学在探讨 百家争鸣 时过 多关注的是诸子 百家思想的相异之处 对诸 子思想的相通性没有足够重视 材料 指出在相同历史条件和背景下 诸子百家必然会提出一些相同观 点 史论形成 早期儒 墨 道 法的具体观点中有很多相通之 处 这样 就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儒法合流 各家综合打下了基础 真题体验 21 主题一主题二 真题体验 22 主题一主题二 对点训练 2 荀子给儒家的 礼 赋予 法 的内容 其弟子韩非批判继承了老 子的思想 把老子唯心主义的 道 改造为唯物主义的 道 这表 明战国时期 A 百家争鸣 中有共鸣之处 B 儒学汇集了各家

13、思想精华 C 百家争鸣 局面归于沉寂 D 诸子百家的主张基本一致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反映出儒家对法家思想的吸收 法家对老子思想的继承 都反映出思 想的融合 表明 百家争鸣 中有共鸣之处 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儒学 汇集了各家思想精华 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当时思想的活跃 故C项错 误 诸子百家的主张既有融合 也有相互的批驳 不可能基本一致 故D项 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真题体验 23 一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 真题体验 24 真题体验 25 对点训练 3 2018山东德州期末 2 有人认为 百家争鸣 正是 战国时期 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 承 担的角

14、色 由此可见 A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 社会变革推动 百家争鸣 产生 D 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诸子百家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 故A项错误 诸子百家各有主张 在一些 问题 上虽会有相同的看法 但不能说其主张一致 故B项错误 据材料 正 是 战国时期 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 应该 承担的角色 得出社会变革推动 百家争鸣 产生 故C项正确 诸子都 认同民本思想说法过于绝对 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真题体验 26 二 百家争鸣 的焦点 1 人性善恶 孔子认为 性相近 孟子认为 性本善 荀子及法家认为 性本 恶 2 如何

15、处理人际关系 1 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 孔子提出 爱人 的主张 但 讲求等级 墨子提出 兼爱 的观点 即互敬互爱 不分等级 2 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孟子从 人性本善 的理论出发 提出了 君轻民贵 的观点 荀子从 人性本恶 的理论 出发 提出 君舟民水 的观点 3 人与自然的关系 荀子提出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老子认为 人应顺应 自 然 真题体验 27 4 治国方略 孔子主张 德治 孟子主张 仁政 荀子主张用 仁义 王道 施 政 法家实行 法治 老子采取 无为而治 墨子提出 兼爱 与 尚贤 5 人生态度 儒家主张积 极入世 强调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 逍遥 的人生态 度

16、 主张避世 强调超脱 真题体验 28 对点训练 4 2018广东惠州期末 23 春秋时期 孔子周游列国 宣扬德治 孟 子游说诸 侯 推行仁政 墨子聚众讲学 抨击暴政 韩非著书立说 开 创法家 孙武远涉吴国 大展治军之才 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 顺应变 革潮流厚古薄今 B 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 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D 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动荡 各派思想家纷纷 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为改善君 主统治出谋划策 故D项正确 A项中厚古薄今说法错误 孔子主张维护 周 礼 B项错误 C项辅 佐说法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D 真题体验 29 典例剖析 阅读 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 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 人生的安身立命 需要一种良好的人 文素质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 血缘 情理 入世 三大 基本要素 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 想 乃至人生哲学 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 中国古代士 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 修身 齐家 治 国 平天下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