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6177410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三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六中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习目标标 1 分析百家争鸣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及影响 2 列表归纳归纳 百家争鸣鸣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观点 3 比较较孔子 孟子 荀子思想的异同 4 归纳归纳 儒 法 道 墨四大学派的区别别和联联系 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 孟子 儒家理想主义代表 荀子 儒家现实主义代表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宏观 概论 背景 代表人物 影响 微观 百家争鸣 课文结构示意图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背景 经济基础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制度 分封制瓦

2、解 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 士 阶层活跃 受到重用 文化教育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这样 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为 宗旨的思想流派 被称为 诸子百家 2 代表人物 3 影响 特点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 又彼此吸收 融 合 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 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典型例题题 2017年山东邹东邹 城 有学者指出 战战国 诸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 放纵纵天下之士 坐而论论道 择择善而从 诸诸侯国君虽虽然不能对诸对诸 子 思想兼收并蓄 但让让天下之士拥拥有了思想自由 材 料认为认为 出现现 百家争鸣鸣 的局面是因为为 A 诸

3、诸侯以士人论论道来掩饰饰争霸野心 B 诸诸侯国君选择选择 了不同的称霸方式 C 诸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发展的空间间 D 天下之士都向往拥拥有思想的自由 时时期 学派人物观观 点著作 春秋 道家 老子 儒家 孔子 战战国 墨家 墨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韩非子 注意 老子是春秋晚期楚国人 孔子是鲁国人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 背景 2 代表人物 3 影响 二 早期儒学 1 孔子 儒家的创始人 2 孟子 儒家理想主义的代表 3 荀子 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 4 孟 荀思想的特点 二 早期儒学 1 孔子 创立儒家学派 大思想家 核心思想是 仁 伦理道德 仁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

4、于人 治国政策 德 以德治民 言行举止 礼 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克己复礼 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 文化使者 述而不作 整理 诗 礼 书 易 乐 春秋 是为 六经 即儒家经典 后人尊称为 至圣 注意 乐 秦汉失传 西汉只剩 五经 四书 是宋 代以后的提法 论语 并非孔子所编 典型例题题 2016年新课标课标 全国 卷T24 孔 子是儒家学派创创始人 汉汉代崇尚儒学 尊 尚书书 等五部书为经书为经 典 记录记录 孔子言论论的 论语论语 却不在 五经经 之中 对对此合理的解释释是 A 五经经 为阐发为阐发 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远的历历史传统传统

5、D 儒学传统传统 由于秦始皇焚书书而断绝绝 二 早期儒学 1 孔子 2 孟子 3 荀子 4 孟荀特点 2 孟子 儒家理想主义的代表 政治观 实行仁政 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 为轻 的民本思想 伦理观 性本善 把人的天性概括为恻隐 仁 羞恶 义 恭敬 礼 是非 智 之心 认为 人性本善 要实行仁政来回归人的善性 后人尊称为 亚圣 注意 孔子的 仁 属于伦伦理道德观观 孟子 仁政 属 于治国政策 发展了民本思想 3 荀子 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 政治观 仁义 和 王道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伦理观 人之性恶 唯物观 天行有常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 辍冬 地不为人之恶远也 辍广

6、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注意 荀子在 民贵君轻 基础上 强调人民力量伟大 4 孟 荀思想的特点 总结改造 传承性 吸收合理成分 包容性 体系 更加完整 系统性 适应社会需要 时代性 蔚然 大宗 地位 典型例题 上海卷T12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 之心 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 1 老子 2 庄子 3 韩非子 4 墨子 1 老子 世界观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老子 德经 政治观 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方法论

7、 朴素辩证法思想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老子 德经 注意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探索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但是孔子却是政治家 尽量回避这个问题 也是后 世儒学所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 1 老子 2 庄子 3 韩非子 4 墨子 2 庄子 齐物论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区别 本质上都是人的主观产物 逍遥游 放弃名利 获得精神自由 对于事物 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注意 老子是客观唯心主义 庄子是主观唯心主 义 老子注重于治国 庄子探讨养生修身 典型例题题 重庆庆万州 桂可食 故伐之 漆 可用 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与此主张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8、A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B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C 人之性恶恶 其善者伪伪也 D 民之难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为 是以难难治 3 韩非子 改革和发展观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商鞅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法治观 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辞 勇者 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国无常强 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 弱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观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4 墨子 兼爱 非攻 节俭 尚贤 注意 孔子 仁爱 与墨子 兼爱 的区别 前者强 调上下尊卑不可动摇 代表贵族利益

9、 后者消除 贵贱之别 无等级名分的差别 代表平民百姓的 愿望 典型例题 海南卷T1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君上之于民也 有难则用其死 安平则尽其力 据 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典型例题 重庆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 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本课小结 1 比较孔子 孟子 荀子思想的异同 人 物孔子孟子荀子 时时期春秋末期战战国中 期 战战国末期 仁的思想 爱爱人仁政仁义义 王道 儒法并 用 民本思想 为为政以德民贵贵君 轻轻

10、君舟民水 人 性 论论性相近性善论论性恶论恶论 影响开创创奠基适应应社会 蔚然大宗 阶级阶级 本 质质 没落奴隶主贵贵 族 新兴兴地主阶级阶级 仁 的范畴 由伦理道德发展为治国策略 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阶级本质 由没落奴隶主贵族发展为新兴地主阶级 典型例题 天津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 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 非攻 主张的思想基础 2 为什么说荀子有儒法并用的激进思想 典型例题 海南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 主要代表人物 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 人性本恶 C 礼法并用 D 民水君舟 典型例题 故

11、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 以为偏险 而不正 悖乱而不治 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 明礼义以化之 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罚以禁之 使 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 这番言论说明荀子 A 重视礼义教化 B 强调严刑峻法 C 主张王霸并用 D 提倡上善若水 典型例题 荀子 君道 墙之外 目不见也 里之前 耳不闻也 而人主 君主 之守司 官吏 远者天下 近者境内 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 君 主应当 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 经常巡游天下 C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典型例题题 四川文综综 吕吕氏春秋 自知 范 氏之亡者 百姓有得钟钟者 欲负负而走 则钟则钟 大不可负负 以椎毁之 钟钟况然

12、有音 恐人闻闻之而夺夺已也 遽掩 其耳 恶恶人闻闻之 可也 恶恶己自闻闻之 悖矣 从哲学 的角度看 与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A 天行有常 不为尧为尧 存 不为为桀亡 B 心外无物 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C 不知周之梦为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为周与 D 若在理上看 则虽则虽 未有物 而已有物之理 3 孔子 仁爱 与墨子 兼爱 有何区别 仁爱 是有上下尊卑等级差别的爱 带有阶级 色彩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兼爱 不讲究出身 门第 是一种无阶级差等 的 博爱 代表平民心声 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典型例题 山东基本能力 中国历来有推己及 人 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 下列语言体现这 种情怀的是 A 其

13、身正而天下归主 B 爱其亲 敬其长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言而有信 见贤思齐 典型例题 山东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 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这一主 张属于 A 儒家 仁爱 思想 B 墨家 兼爱 思想 C 儒家 礼治 思想 D 墨家 非攻 思想 4 儒 法 道在治国理念上有何不同 春秋战国时 代 儒法不同命运的原因是什么 儒家 推崇 人治 强调统治者的引领作用 以德 治民 实行 仁政 民本思想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王道 法家 提倡 法治 以法治国 用严刑峻法来统一 思想行为 建立君主专治中央集权国家 君主要以权 术和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霸道 道家 无为而治

14、 顺其自然 休养生息 反对政府 大动干戈 庸人自扰 帝道 原因 政治上 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军事上 不 利于争霸天下 学思之窗 怎样理解老子 无为 的积极性 无为而有为 无为而无不为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 先 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 老子 德经 67章 其令礼官劝学 讲议洽闻 举遗兴礼 以为天下先 汉书 武学纪 典型例题 上海 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讲 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 替百姓打算 唯有一家与 其他各家不同 为君主参谋 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 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典型例题 山

15、东 飒萧改编 阿诺斯在 全球 通史 中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 实践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典型例题 上海市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 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这段论 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典型例题题 广东东汕头头 老子 说说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 焉 左传传 夫民 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 天 必从之 易 贲贲卦 象辞 观观乎天文 以察时时 变变 观观乎人文 以化天下 以上资资料的共同点是 A 体现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 体现现了中国古代讲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谐 C 说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 说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统治者重视视民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