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6136917 上传时间:2020-03-2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110318.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江苏省2010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初稿)一、背景分析江苏省是霍乱的老疫区,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于1962年波及我省。40多年来,疫情时起时落,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出现过年发病率达10/10万以上的高强度流行,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反复。2010年我省继邻近省份部分地区发生O1群小川型暴发流行后,在我省多个地区发生疫情,其中淮安楚州区发生了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暴发疫情以及宿迁泗阳地区发生了范围较广的流行。我省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曾在1962-1963年、1965-1967年、1974-1978年和1994-1996年等年份为优势菌群,并引起一定程度的流行,其中199

2、4年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引发了近十几年来较大一次霍乱流行。今年出现的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是在我省间隔5年(2004年和2005年曾出现)后再次出现,是否进入O1群小川型流行周期值得高度关注。二、主要问题当前,在霍乱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虽然近年来我省霍乱发病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异常多变,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卫生意识还较为落后,特别是学校等集体单位饮食管理、卤菜食品卫生管理、饮水卫生等尚未得到有效的保障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我省部分地区仍可能存在暴发的危险。同时全省各地霍乱防制工作开展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地区

3、因医疗机构改制影响,肠道门诊如同虚设;同时少数地方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先治疗后采样,重治轻防;部分地区外环境监测重视不够,监测范围较小,对外环境样本采集、检测不够规范,导致实验室检测阳性率较低。同时在疫情调查处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对追溯传染来源、主动查治腹泻病人等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等。三、目标我省霍乱的控制目标是: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省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四、对策措施霍乱防制是全省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先导,以传染病防治法为武器,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

4、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一) 流行期前对策措施流行期前,各地要层层制订本地区的霍乱防制工作计划,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疫情监测工作。1、制订计划,完善方案各地要根据全省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疫情发生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2010年疫情趋势,提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霍乱控制目标,并制订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进一步完善霍乱应急处置预案。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业务培训各地要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各类培训班。根据疫情形势、防制对策以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对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

5、行专项培训。培训应侧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质量上,一方面对防制工作方案本身进行培训,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各方面工作要求,以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对具体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整体防制水平。3、健全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熟悉业务,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4、药械准备各地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5、开设肠道门诊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应在每年4月10月

6、开设肠道门诊,局部地区根据防治形势可提前开设或延迟关闭。各地应严格按照江苏省卫生厅的江苏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开设肠道门诊,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消毒以及疫情报告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对肠道门诊设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6、开展外环境监测依据全省霍乱流行形势,淮安市、宿迁市、扬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4-10月间至少检测50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100份,海(水)产品(包括甲鱼、甲壳类、贝类、蛙类)300份(整体标本80份,涂抹标本220份),食品100份),其中淮安楚州区、淮安淮阴区、宿迁宿豫区、泗阳县、沭阳县、泗洪县、江都市、灌

7、云县每月外环境检测总数不少于30份。其余各市4-10月间至少检测30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50份,海(水)产品(包括甲鱼、甲壳类、贝类、蛙类)200份(整体标本50份,涂抹标本150份),食品50份)。各市级疾控中心认真做好外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参与实验室检测任务。(1)外环境水体监测环境水体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场、沿海水域、水产品码头、医院污水排放口、下水道排放口、肉联加工的出厂水、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池塘、湖泊、水井以及乡镇自来水厂源水等。(2)食品监测监测重点包括市售海(水)产品以及生冷、卤制食品。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工作量。外环境水体及食品监测的细菌分离培养由各辖区疾病

8、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分离菌株应及时逐级上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上送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填写“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表5)。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将监测结果整理录入“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表6),每月5日前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免疫接种在霍乱多发地区、特殊职业人群中,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二) 流行早期对策措施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地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

9、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内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2、强化疫情监测(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乡以上各级医疗机构应采取预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腹泻病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要进行专册登记(表2: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采样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年终总人口数的1,其中淮安市、宿迁市、扬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等重点地区以县(区)为单位在流行期前病原检

10、索率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20%。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旬向省疾控中心报告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情况(表3: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检索要求:各医院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并及时送抵相应的实验室检验或采用金标法作初筛。金标法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做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细菌经疾控中心鉴定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人。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但初筛数统计上报。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同时,必须做常规细菌培养。所有病人便样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的病原检测。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进行二次及其以上的增菌培养

11、。(2)霍乱疫情处置 疫情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及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

12、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立即按有关规定发出协查通报,进行跟踪调查,相互紧密配合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疫情处理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疾病预防

13、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部门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表11-1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表10密切接触者登记表),对疫点内相关人员采样并填写“疫点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

14、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乡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1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病人、及时调查处理;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疫情解除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

15、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省、市、县范围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应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派人参加辖区内首例病人的调查处理。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地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和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指派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要依

16、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管理。各地农村要做好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沿海地区要落实禁止生食海产品的措施,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的应急准备。(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