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09325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桓台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3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主张:“

2、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以上材料不体现( )A天人合一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D辩证法思想4提倡大丈夫气节,提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格和“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精神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5某古代著名思想家,理学之大成者,其子早丧,儿媳年轻美丽而守寡,邻人劝之曰:“父壮叔大,瓜田李下多有不便,不若找好人家而遣之。”其人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岂不守之?”终不嫁,儿媳郁郁而终。此思想家会是()A孔子 B韩非子 C朱熹 D陆九渊6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

3、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7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8明清时期产生进步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面临着外来侵略的危险 B.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C.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D.人民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9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10德克卜德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中有过这样的评价:“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许多更知名人的恩惠更大”。蔡伦的“ 恩惠”主要

4、体现在( ) 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 扩充了造纸所需原料的来源 便利了纸张的推广使用 有利于造纸术的西传A B C D 11以图谱的形式重点记载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革成果的农书是( )A农书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农桑辑要12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依次为( )A草书、行书、楷书、隶书 B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C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D行书、楷书、隶书、草书13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14谈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

5、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5下列古代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密切相关的是明清小说的繁荣“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宋朝风俗画的出现 汉赋和乐府诗的发展A B C D16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

6、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17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18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19下面哪些法律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 )1787 年宪法 1875年宪法 187

7、1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B、 C、 D、20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欧洲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巨著B拉斐尔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C米开朗琪罗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D达芬奇画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像是一位普通的母亲2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22、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23、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

8、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24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2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人的尊

9、严与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26.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的新的时代精神,其主要特点有()重视现世生活,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主张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能 重视科学实验A.B.C.D.2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28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

10、(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29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30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

11、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8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

12、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8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

13、的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材料三著名的美藉华裔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以上材料均出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造成中华文明的双重性的原因是什么?(8分)(2)材料二所说的“进取的阻力”指的是什么?(4分)(3)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