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62309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静乐三中七年级语文《童趣》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趣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 朴的文 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 对照,真切动人。基础知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解释成语明察秋毫:怡然自得: 。怡然称快:庞然大物:5、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 , 代 家。阅读6、阅读探究(1)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文中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3)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他的“物外之趣”如何产生?(4)“作青云白鹤观”一句中的“青云”指 “

2、白鹤”指,。(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句中的“其”具体指代 。(6)第四段反映作者观看小虫十分专注投入的语句是 ,(7)表现作者正直可爱,同情弱者,天真无邪的语句是(8)文中描写作者观看蚊子飞虫斗,神游大自然时的心情的语句,7、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8、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9、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10、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1、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12、迁移运用(1)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2) 生活

3、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释:芸:作者的妻子陈芸。 盍:何不。 踯躅zh zh: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案头瓶花不绝 觅螳螂蝉蝶之属不亦善乎

4、如其法行之翻译: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3从本文中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童趣(一)答案:1,2略3、心里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时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齐,定睛仔细地看。、4、1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1、三件:(1)观、戏夏蚊(2)神游大自然(3)鞭打吞吃二虫的癞蛤蟆。

5、2、“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通过认真观察,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尽情玩弄等途径创造出来的。3、烟雾,蚊子。4、“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5、观之正浓;不觉呀然惊恐。6、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怡然称快,怡然自得,不觉呀然惊恐,作用:突出作者观看蚊飞虫斗,神游大自然的情趣7、庞然大物、明察秋毫、怡然自得8、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9、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10、略11、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12、略二(1)断; 类; 好; 做翻译: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