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书法》课件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604528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朝书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北朝书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北朝书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北朝书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北朝书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北朝书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朝书法》课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中国书法发展史简介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民间书家大显身手 的南北朝书法的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书法 也继承东晋的风气 上至帝王 下至士 庶都非常喜好 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 创造了无愧 于前人的优秀作品 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 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 魏碑 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 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 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 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 褚遂良等 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智永 南朝 隋唐 是这一时期主要书法家 他是王羲之的七代 孙子 其主要作品有 千字文 智永 南朝 隋唐 千字文 智永 南朝

2、 隋唐 千字文 智永学书经历 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 他在永欣寺时 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 发誓 书不成 不下此楼 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 他如痴如醉地练字 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 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 天长日久 就积了好几瓮 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 埋在一个地方 自撰铭词以葬之 时称 退笔冢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 智永的书法果然大有进步 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求其真迹 者很多 智永穷于应付 登门求教的也极多 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 连门限也踩坏了 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限 时人称之为 铁门限 这 退笔冢 与 铁门限 便 成为书坛佳话 与汉张芝 张颠 洗笔洗硕的 池水尽墨 交相辉映 同为千古美谈

3、千字文评价 真草千字文 法度谨严 一笔不茍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 运笔精熟 飘逸 之中犹存古意 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 宋米芾 海岳名言 评曰 智永临 集千文 秀润圆劲 八 面具备 又如苏轼所评 精能之至 返造疏淡 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 继承并总结了 二王 正草两体的结体 草法 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智永教育弟子 智永禅师晚年时 有天正在指导一位小沙弥练字 几位年轻书生慕名来寺谒求大师 的墨宝 并请教写字秘诀 智永笑答 赠字不难 但秘诀实无 不过老衲可奉送诸位四 字 勤学苦练 如能持之以恒 保你一生受用不尽 书生闻言 大失所望 智永禅师 便耐心开导他们 俗话说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即以

4、老衲先祖羲之公和献之公为例 羲之公以东汉张芝 临池写书 池水尽黑 的事迹激励自己 一生苦练不辍 洗砚曾染黑 过庐山的归宗寺 临江的新城山 建康的钟山 浙江的积谷山和山阴等地的五六处池水 献之公学书曾用尽18大缸清水 老衲学书也是靠勤学苦练 才有今日的成就 众书生 听后 并未尽信 智永禅师便命小沙弥打开后院门 带领他们去寺中的塔林 在一棵枝 繁叶茂的大 树下有一座高高的坟冢 书生们大惑不解 禅师指冢说 我习书一生 练 字笔头尽在于此 冢前立一石碑 上刻 退笔冢 3字 下有 僧智永立 几个小字 背后 还有智永写的一篇墓志铭 偌大一座坟冢 贮满秃笔头 书生们看罢 惊愕不已 小沙 弥告诉书生 师父写字的秃笔 初时装满5大筐 为练好字 在寺内阁上住了多年 还 临写了800多本 真草千字文 分赠浙东各寺庙 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 智永所言不谬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任何 学术要达到高峰 没有捷径可走 亦无秘诀可言 只有勤学苦练 才是惟一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