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6044557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临川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 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域是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北美【答案】C【解析】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域是非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C对。亚洲发展中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错。欧洲、北美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B、D错。2.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A. 北半球中低纬度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 B. 河流中上游的峡谷地带C. 南半球平坦的高原上 D. 面积较大的盆地中【答案】A【解析】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河流的中下

2、游平原上,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A对。河流中上游的峡谷地带地形崎岖,不便耕作,B错。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平坦高原上城市出现少,C错。面积较大的盆地中,不能体现气候、水源条件,D错。点睛: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第一批城市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兴起的,要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分析城市出现的条件。3. 下列国家中,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的是A. 尼日利亚 B. 巴基斯坦 C. 澳大利亚 D. 坦桑尼亚【答案】C【解析】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的是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人口增

3、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对。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坦桑尼亚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低高模式,A、B、C错。读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4. 目前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5. 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A. A国 B. B国 C. C国 D. D国【答案】4. D 5. B【解析】4. 目前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D国,少年儿童人口占比重最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甚至是负增长,D对。其它三国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比重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或人口老龄化问题较轻,A、B、C错。5. 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

4、国家是B国,20-40岁男性人口占比重明显增大,应是有大量男性劳动力人口迁入,B对。A国、D国人口性别比合理,没有大量人口迁移,A、D错。C国20-40岁男性人口占比重明显减少,应是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C错。6. “二战”前后都属于人口迁入区的是A. 欧洲 B. 南美 C. 北美 D. 亚洲【答案】C【解析】二战前,新大陆的发现,欧洲人去“淘金”,人口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后来是贩卖黑奴到美洲。二战后,美洲受战争影响小,经济水平高,吸引劳动力迁入。“二战”前后都属于人口迁入区的是北美,C对。欧洲二战前人口迁出,开发新大陆,A错。南美二战前是人口流入地区,开发新大陆,B错。亚洲二战前后主要是人口流出

5、,D错。点睛:二战前,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人去“淘金”,人口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后来是贩卖黑奴到美洲,进行开发。二战后,北美受战争影响小,经济水平高,收入高,吸引劳动力迁入。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乡人口迁移推力因素的是A. 社会服务短缺 B. 收入水平较低 C. 自然灾害多发 D. 教育水平较高【答案】D【解析】选项中,不属于城乡人口迁移推力因素的是教育水平较高,是拉力因素,吸引人口迁入,D对。社会服务短缺、收入水平较低、自然灾害多发都属于推力因素,促使人口迁出,A、B、C错。8.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交通运输的通

6、达性不断增强 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A. B. C. D. 【答案】C9. 世界上最先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中国【答案】A【解析】世界上最先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城市化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A对。美国、德国城市化较晚,城市化水平比英国低,逆城市化问题出现晚,B、C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没有逆城市化问题,D错。10.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A. 城市人口数量 B. 城市绿化面积C. 城市用地规模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D【解析】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

7、总人口的比重,D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比重越大,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绿化面积、城市用地规模,不能直接体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小,不是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A、B、C错。点睛: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大,说明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占比重越大,城市经济水平越高。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不能体现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的比重,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11. 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有A. 起步早,发展慢 B. 城市发展较合理 C. 城市化水平低 D.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答案】

8、C【解析】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有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C对。起步早,发展慢,城市发展较合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发达国家目前城市化特点,A、B、D错。12. 以下文化背景与人口增长无关的是A. 初婚年龄 B. 家庭观念 C. 风俗习惯 D. 语言文字【答案】D【解析】文化背景与人口增长无关的是语言文字,不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D无关。初婚年龄早,生育率高,A有关。家庭观念影响,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促进生育,B有关。风俗习惯养儿防老,无后为不孝等,鼓励生育,C有关。13. 目前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出国最大的不利影响是造成A. 劳力外流 B. 人才外流 C. 资本外流 D. 文化外流

9、【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过程中,迁移人口多是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人口,目前国际人口迁移,迁移人口主要是高素质人才,对迁出国最大的不利影响是造成人才外流,B对。普通劳力外流、资本外流对迁出国的影响较小,A、C错。文化外流也促进文化交流,影响小,D错。点睛:迁移人口多是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人口,目前国际人口迁移,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少,对劳动者素质需求高,迁移人口主要是高素质人才,对迁出国最大的不利影响是造成人才外流。文化外流能促进文化的交流。14. 下列与城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

10、大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答案】D【解析】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A、B错误。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C错误,D正确。15. “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过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虚假城市化”下列国家中,现象明显的是A. 阿根廷 B. 新西兰 C. 俄罗斯 D. 孟加拉【答案】A【解析】“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超过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虚假城市化”下列国家中,现象明显的是阿根廷,城市化水平高达80%以上,已赶上发达国家,但是它经济发展水平低,A对。新西兰、俄罗斯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相适应,B、C错。孟加拉国为防止城市问题出现,限制城

11、市化发展,是滞后城市化,D错。16. 城市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答案】C【解析】城市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住宅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区域,夜晚停车率高于白天,图中表示住宅区的曲线是。商业区营业时间一般是9:00-21:00左右,该段时间停车率高,代表曲线是,C对。办公区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00-17点左右,是办公区。文化娱乐区活动时间一般从中午到夜晚,特别是夜晚集中,是文化区。A、B、D错。17.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 耕地面积广 B

12、.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答案】D【解析】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较少,消费少,商品率高,D对。两省都位于大平原,耕地面积广,A错。河北省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较低,但不是商品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B、C错。18.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答案】B【解析】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建设占地,耕地总面积减少,A错。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了单产,B对。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13、,是粮食稳产的措施,不是连续增产的原因,C错。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不能增产,D错。点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占地,生态退耕等措施,导致耕地总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了单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粮食稳产的措施。19.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 工业用地 B. 住宅用地 C. 商业用地 D. 交通道路用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城市的各类土地利用中,一般城市住宅用地约占40%-60%,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方式。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基本分布特征即可判断

14、,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20. 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搭配不正确的是A.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优良品种B.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灌溉技术C. 河西走廊粮棉生产祁连山的冰雪融水D. 天山地区的冬夏季牧场水平方向上的气候差异【答案】D【解析】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主要因素是培育优良品种,A正确。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主要是发展了节水灌溉技术,解决了水源短缺问题,B正确。河西走廊粮棉生产,主导因素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C正确。天山地区的冬夏季牧场,主要因素是垂直方向上的气候差异,D不正确。21. 城市化

15、过程中产生问题有A.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B.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C. 城市交通、居住条件有所改善 D. 就业人数增多【答案】B【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问题有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对。城市规模与区域经济水平相关,不能无限制扩大,A错。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恶化,C错。城市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失业人口增多,D错。22. 下列属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是A. 人口 B. 军事 C. 地形 D. 交通【答案】C【解析】自然因素是一切非人类创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的自然界中的基本物质组分,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土壤、岩石等。属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地形,C对。人口、军事、交通都属于社会经济因素,A、B、D错。点睛:自然因素是一切非人类创造的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