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伤痛的痕迹》阅读材料.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6041776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伤痛的痕迹》阅读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伤痛的痕迹》阅读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伤痛的痕迹》阅读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伤痛的痕迹》阅读材料.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割舍伤痛,尘封记忆,活出真性情逐梦尘沙伤痛的痕迹赏读在老家一片高大的杨树林中,我发现在每一株杨树的枝干上,都长有无数只大大小小的眼睛,或哭或笑,或静或眺,或凝眸或深思,或沉静如水,或愤怒似焰,或俯视世间的一切,或仰望太空苍穹一时间,我惊讶于造物主的神奇与伟大,众多大大小小的眼睛,都闪耀出睿智的光芒。站在这千万只眼睛中间,只感觉每一只眼睛仿佛都在审视着你,都在向你诉说着什么。护林老汉告诉我,这大大小小的眼睛其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些杨树在幼小之初枝干平滑光洁,但当最初的叶子开始脱落时,叶蒂与枝干结合处便留下了一道伤痕,随着枝干长大变粗,伤痕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加清晰可见,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眼睛;

2、也有些是由于主干枝杈被毁坏、折断,留下的痕迹,那被毁坏枝杈的表皮便形成了眼睑,枝杈的骨髓就变成了凝视的眸子。我终于明白了,每一只眼睛都是创伤所留下的痕迹,每一只眼睛里都有着一段伤痛的经历,每一个眼神都在倾诉着这份痛楚的由来。树龄越小,伤痛便越少;树龄越大,伤痛也就越深越多。但不论是弱不禁风,还是高大参天,每一株树都经历过相似的伤痛,每一处伤疤又都有着各自相似却又不同的故事。而且无论这创伤有多深多重,每一株树在各自的成长中又都能够将它背负于身,隐忍于心,遗留下一只只回眸沉思的眼睛,偶尔才会让人想起这伤痛的痕迹。望着枝干上数不清的眼睛,看着那如哭如笑,如泣如诉的神情,我不禁惊叹于自然物种的神奇。一

3、株幼小的生命,何以能够隐忍如此众多的身心之痛?沉迷于过去就会迷失现在和未来。有些伤痛你可能永远都无法抹去,那就不妨将它镌刻于身,留作生命中一道道永远值得回味的、永恒的风景,岂不是更好?抚慰伤痛,未必能够抹平累累的伤痕;沉溺已往,伤痛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深。割舍伤痛,尘封记忆,方能活出真性情。树如此,做人何尝不如此呢?阅读思考1.请赏析文章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2.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参考答案1.(1)选取树干上典型的特征伤痕;(2)从视觉的角度,综合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3)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上这些伤痕的数量之多,情态之丰富;(4)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树受到的创伤的深

4、刻同情。解析:表达特色的赏析,要记住,“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从整篇文章来看,首先要立足于贯穿全文的主要手法,比如象征、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等,其次再考虑其它表现手法;作为文中的某个句子或者语段,要立足于修辞手法,亦即先考虑修辞手法,再考虑其它表现手法。要注意分析运用这些修辞或者表现手法的好处,要分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得关注语言特色。比如选词特点,特别是动词或者形容词的选用;句式特点,整句还是散句,长句还是短句;语言风格,委婉含蓄还是幽默诙谐、清新自然等等。2.本文通过对杨树枝干因为遭受创伤而留下的痕迹的描写,由物及人,提出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受到的伤痛这一富有思考价值的话题:只有

5、割舍伤痛,尘封记忆,才能活出真性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物的神奇和伟大的敬佩之情。解析:主题思想的概括,一要注意格式,二要注意从深刻意蕴和情感取向两个方面去表述,要善于捕捉文中的议论抒情性语句,如果没有这些语句,就需要我们根据文意加以提炼、归纳。品评赏析生活中难免会有伤痛、挫折等等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是颓丧沉沦,是悄悄转身,还是勇敢接受?这篇文章或许给了我们很有意义的生存智慧。文章首先描写在老家一片高大的杨树林中发现的每一株杨树枝干上的眼睛伤痕,接着转引护林老汉的话,具体分析了这些伤痕形成的原因,主体部分由这些伤痕发表感悟,指出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伤痕,并由树及人。文章通篇运用拟

6、人的修辞手法,把因为不同原因而形成的这些伤痕当作人的眼睛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说它们“或哭或笑”“闪耀出睿智的光芒”“仿佛都在审视着你,都在向你诉说着什么”“枝杈的骨髓就变成了凝视的眸子”等等,游走在这些文字中间,感觉生动而又传神。从体裁来看,文章是议论性散文,由树干上这些伤痕发表自己的感悟,议论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又不完全以理性取胜,而是夹杂着叙述、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充满了动人的感性色彩。叙述如文章第3自然段,交代了伤痕形成的原因;描写如文章第1、2自然段,活脱脱地写出了这些伤痕的情态;抒情如文章第5、6自然段,“不禁惊叹于”“何以能够隐忍如此众多的身心之痛?”“抚慰伤痛,

7、未必能够抹平累累的伤痕;沉溺已往,伤痛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深”等等,既表达了作者对树干不幸遭遇的怜悯,由含蓄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恰到好处地对待这些不幸。文章句式整散结合,散句为主,整句为辅。整句如排比“每一只眼睛都是创伤所留下的痕迹,每一只眼睛里都有着一段伤痛的经历,每一个眼神都在倾诉着这份痛楚的由来”等等,叙述了这些伤痕的来历,强调了树难以忍受的伤痛。除此而外,文章还运用了三个反问句。第5自然段的两个反问句,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激发了读者的思考,也强调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不如留作生命中永恒的风景。最后一段的反问句,余音绕梁,启发我们要从树干上的伤痛痕迹汲取力量,活出真性情。由树而人,托物言志;最后一段,单独成行,仅仅一句就戛然而止,任由读者去想象,这也正体现了章法上详略得当的匠心。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