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604171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我的信念》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信念 导学案 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坚忍不拔、开赋、鞭策、报酬、奢望、蹂躏、呵责、猝然、获益匪浅、问心无愧。2、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和她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知识链接】玛丽居里 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士,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时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和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

2、女儿去当玩具。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科学巨人,学习她晚年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我的信念,从中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并体会她人格的魅力。【自学导航】1、你能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吗?问心无愧( )闲暇( )奢望( )蹂躏( )( )呵责( )猝然( )获益匪浅( )琐事( )天赋( )报酬( )渲染( )拖累( )2、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蹂躏:_猝然:_获益匪浅:_问心无愧:_3、本文中精美的语句很多,你觉得哪些语句对我们有启发,摘抄下【自主学习】1. 用简单的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坚忍不拔信心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安静 不谋利 自由 克制 科学之

3、美2. 朗读全文,试从理想、环境、工作三方面归纳整理,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献身科学)环境:(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工作:(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合作探究】1. 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2. 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再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明确:这里的孤独非一般意义上的孤独,而是指她潜心学业,远离喧嚣,一个人精心读书,在这期间作者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所以这样的回忆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这也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

4、研究的热忱。3.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4.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明确:所谓讲究现实的人是指为自身的利益而工作,为享受生活而工作的人。梦想家的最基本的特点是,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

5、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感想可以自己谈)5. 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知识拓展】读了我的信念一文后你认为人的美包涵哪些内在品质?【当堂训练】1、请你就文中所展现出来的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谈谈自己的感受(150字)_2

6、.你的信念是什么?请用精辟的语言阐述。课外练习:巩固提升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的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1)这篇短文赢余的顺序是( )A、顺叙B、倒叙C、插叙(2)墓志铭中的“至爱”具体指的是_。(3)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什么?_(4)简要概括两段事例。第一个事例:_。第二个事例: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