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6040105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上册语文次北固山下精品教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春天和南方春天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两个地区的不同,并请学生用学过或者读过的诗句表达。 进过几轮互动,学生可能回答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等等。教师先用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引题“其实,南方的春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来的比较早,在北方还是冬天的时候就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唐代北方诗人王湾羁旅江南时,残腊逢春时所作的诗次北固山下。” 2.用多媒体出示王湾个人信息如下: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唐代洛阳诗人。王湾早年往来于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 老师设置如下问题,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

3、说出:旅途延伸在碧色苍翠的青山之外,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黑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正值残冬,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该怎么投递家书?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1.本诗创作的地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地点:客路青山外,舟行绿水前。 此处既是景物描写又表明了创作地点,语言自然工丽,境界却很宏大开阔,为全诗奠定了大眼光、大格局的描写基调。 2.颔联也是写景,那么首联的写景与颔联有何不同?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首联的写景先写山,再写

4、水,由山到水,是一种大景观,奠定了全诗大格局的描写基调,同时它还是一种动态的景,本身山和水都是具有静态美的意象,但“路”、“行”两字立刻点出了作者所处于羁旅途中,化静态为动态;而颈联的写景是由水到船,是一种“此身此地”的非常具体的小景观,依然延续了大格局、大眼光的基调,本身涨水和扬帆都是动景,然而作者确实用了“平”和“正”来描写,使动景却显现出静态美,将春天于无声无息处滋润大地的感觉描写得淋漓尽致。 3.本诗创作的时间是何时?作者是如何展现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本诗的创作时间是岁暮残腊,破晓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时间,而是将时间蕴藏于写景之中,“海日生残夜”表明,是破晓之时,太阳趁着

5、残留的夜色从江面上升起,此处教师应明确:“海”就是泛指水。“江春入旧年”是指时节依然是残冬腊月,但万物已初现春的气息。 4.这样写有何好处?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从语言上看,作者用“生”字描绘了水中升起朝阳的情景,用“入”字描写残冬已展现的春的气息,但是“生”意思是出生,“入”意思是进入,本身都是人的行为,此处为拟人的手法。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将景物人格化,赋予实景活泼的气息,赋予全诗轻快的节奏;从内涵上看,此处展现了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残冬里蕴藏着暖春。暗示了腐朽之处孕育着新的生机,使全诗除了语言优美和谐外,更蕴含着一层哲学意味。 5.尾联描写了什么? 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出: 尾联是抒发了

6、思乡之情。然而此处依然有虚写的景“归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此处要明确:本诗中的时间、地点和抒情都通过写景的方式展现出来,句句写景,但景中表明了时间地点,情感和哲思。 (四)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再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将哲思或者抒情蕴藏于写景中的诗句,任选一首与本诗进行对比,将比较结果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名家名作,用自然工丽的语言描写了江南残冬逢春时的情景,朗朗上口,可读性强,在课程中加设更多朗读的环节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语感和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力,这个部分应该改进。另外,在解释修辞手法时,应多多举例,不但要举本诗中的例子,还可以举一些学过的诗文中的例子,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修辞使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主动使用修辞。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