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6035210 上传时间:2020-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鉴赏十种常见题型解题方法指导无论全国高考试题还是各地方自主命题,古诗鉴赏都是必考题型之一。从分值来看,一般都在八分左右。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重点。从学生答题及反映来看,这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反映对古诗鉴赏题往往无从下手。在此,笔者总结了十种常见题型的解答对策,以期对广大考生备战高考有所帮助。题型一: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赏析写景诗常用的术语有以下几种:景物的层次感,即景物的高低远近。只要景物按由高到低、由远到近或相反的顺序规则排列,景物就会产生层次感。景物的动静。或者是以动衬静,或者是以静衬动,或者是动静结合。景物的色彩。写景物一般都要涉及到色彩,鉴赏时要对此做出点评。形象鲜明。写景时

2、会写到鸟、花等形象,这时可从形象逼真鲜明的角度做出点评。大处着墨、工笔细描。如果景物描写起笔是从宏大的景物开始的,如从天、山这样的景物,这就叫做大处着墨。如果对细微处细致刻画,这就叫工笔细描。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问题: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如(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

3、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飞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松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题型二:赏析诗歌景与情、动与静的关系赏析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答题步骤是:写了何景,要求回答是具体的景,可引用诗中的原词。 过渡语,一般是套话:该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写了何情,既要有相关的术语,又要紧密结合

4、诗的内容。赏析动静关系一类的诗,答题步骤是 诗中写了什么样的静景,要引用诗中的原词。 诗中写了什么样的动景,要引用诗中的动词。 总结,一般是套话: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什么什么样的图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做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5、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例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题: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题型三:简析、赏析诗中某句话简析、赏析一句话,答诗步骤是:先把这句话切分成几个部分(如下

6、面的例诗就要先切分成三部分,抱膝、灯前、影伴身;再如“芳树无人花自落”切分成三部分:芳树、无人、花自落。逐一解说每一部分。最后再总结一下这句话的整体意思。其实做答时,前两个步骤是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此外,如果诗中运用了某种手法,要答出手法名称、表达效果。如果句中某个词用得精妙,也可做重点分析例题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题: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

7、“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题型四: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大的答题结构是:本诗描写了,发出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抒发了”的句式总结。要在考前准备一些有关感情类的词备用:伤感、惆怅、不平、痛苦、寂寞、孤寂、愤懑、同情、怜悯、叹息、哀怨、清高、痛恨、纯洁、超凡脱俗、怀古伤今、壮志满怀、心忧天下、空怀报国热情而不得施展的痛苦郁闷、无人赏识的落寞伤感等等。作答时,不能空洞地摆这些词,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说出是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例题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回题。南柯子

8、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问题: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题型五:分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有:对偶、衬托、比喻、夸张、对比、拟人、比兴等。抒情手法常用的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托物言志、用典

9、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常用的有渲染、烘托、白描、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以对方写自己,同时写双方等。作答时,不能只答这些空洞的概念,一定要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如比喻,要答出用什么比喻什么。一般的解诗思路是先找出修辞手法,要答出名称、具体运用、表达作用或效果。再找出抒情手法,同学们可从上面列举的几种并结合诗词内容做出判断,一般而言,托物言言志、借古讽今容易看出,以乐景写哀、用典不易看出,也有的考生可能误认为借景抒情不是手法,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注意。最后再找表现手法,有想象的一般就要涉及到虚与实的问题,其它表现手法容易看出。例题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

10、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注:元和四年(809)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白居易曾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其中一首。元稹夫人韦丛驻长安靖安里。问题:本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分条简析。参考答案:以虚写实,闺妇看“当窗柳”遥思宦游人,宦游人见“扑地花”远想闺妇,两个思念的伤感皆是诗人想象描写,却真切动人,收“实”之功效。情景交融,以物衬情。闺妇见“柳”丝柔长、柳色萋萋,思念宦游人;宦游人见“花”飞遍地、满目凋残,遥想妻子空闺独守、盼夫归来。写尽花柳伤春意,烘托两地相思苦、惆怅情。对仗与比喻。一二句巧用对仗,使诗文形式整齐、音节顿挫。“

11、柳”喻“留”,隐指闺妇情愫如柳丝不绝;“花”喻“妇”,隐指妻子韶华流逝如落花随春而去。从“双方”同时写起,即“居人思客客思家”,则更为感人至深。(注“答出两条即可给满分,4分。如答别的方面,能自圆其说,也可得分。)题型六:评点诗中的某个词或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评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一般可分三步: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点诗中的某个词也要分三步来回答:第一步,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如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化抽象或具体等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

12、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题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题: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例题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13、都令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主人化泪眼朦胧,想年却又不敢年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题型七:比较两首诗的优缺点比较两首同题诗或同题材的诗,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否虚实结合。“虚”指诗中应有神奇而又合理的想象成分,或者由一个平实的现象引发出一定的哲理来,或者从物体的外在而写出其神韵。如果就物论物,或者就事论事,这样的诗就写得太板、太实,写得不大气,不开阔,意境不深远或者情趣不足。高考曾多次就此点设题。如上海卷就考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徐凝的庐山瀑布,问哪一首更好。其中李白的诗要更高一筹,因为它有“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富于想象的句子。有时,说另外一首诗写得好,或者说两首诗写

14、得同样好,高考是容许这样作答的(除非命题特别指出是一好一差),但一定要自自圆其说。例题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回题。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问题:你认为哪一首登鹳鹊楼写得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王之涣的写得更好,因为它不仅写出了在鹳鹊楼上的所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了登高方能望远的人生哲理,境界更加高远。题型八:你认为哪一句更妙、更好比较哪一句更好,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从中心来看,哪一句更能服务、证明中心,哪一句就更好。下面的诗是说李白遇赦的高兴之情的,“雁引愁心去”能够证明这个中心。2、从上下句

15、的对偶关系看,哪一句与其上句(或下句)对偶的更好,哪一句就更好。下面诗中的“愁心”与下句的“好月”对仗得更工整。3 从上下句的表意关系看,哪一句与其上句(或下句)在意思能互相映衬,哪一句就更好。显然,“引愁心去”与“衔好月来”在意思上更能互相映衬。4从手法运用及生动具体形象的角度看,哪一句更为生动具体形象或者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则哪一句就更好。此诗中,原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例题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回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题: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题型九:提出观点或看法让考生解说、论证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